[中時] 龐建國:中美持久戰下的台灣20190130

[中時 ] 

 龐建國》中美持久戰下的台灣

2019年01月30日 19:50     龐建國 (本文作者為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

大陸副總理劉鶴訪問美國,正進行新一輪的中美貿易談判。這一回合的談判會得出什麼樣的結果,猶待觀察,但是,大家都曉得,貿易戰只是美國的先手棋,背後的大戰略是中美兩個大國的長期國力競賽。對此,大陸方面顯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問題是,在中美持久戰的大格局下,台灣該何去何從?

有識者指出,中美之間的較勁,關稅之類的貿易障礙只是前菜,真正的主菜會是以智慧財產權攻防為主的科技戰。在科技戰的賽局當中,美國挾著長時期以來從全世界吸取腦力的既有基業,固然擁有一定的優勢,然而,中國大陸可不是省油的燈。

智財權攻防是主菜

按照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去年底發布的報告,2017年全球專利申請數量達317萬件。其中,大陸申請數達到138萬件,占全球整體4成多,連續7年位居首位,並且在電子設備、電腦技術、和數位資通訊領域表現相當突出。相對來說,專利申請數量位居第2位的美國是61萬件,還不到大陸的一半。

中國大陸雖然在數量上處於領先地位,不過,大陸本身的專家表示,在品質和價值方面,大陸的許多專利仍與先進國家有著一定差距,同時,在國際專利申請方面還需要努力。大陸所申請的專利目前大部分是國內專利,國際專利的數量占比較少,因而在和美國交手時,難免出現捉襟見肘的情形。但是,展望未來,局面未嘗沒有翻轉的可能。

科技研發離不開人力和物力。在人力方面,大陸有著人口數量眾多的先天優勢,透過適當的學習過程,培育出科技人才乃至於科技天才的空間和機率較大。同時,大陸有關部門很努力地和世界各地的科技社群交往,爭取全球特別是海外華人的科技人才到大陸安家落戶。美國開始嚴密關注大陸的「千人計畫」,意味著大陸招攬人才已經產生了一定成效。

在物力方面,隨著大陸經濟實力不斷增長,科技研發支出已經追近美國,並預期在近期之內會超越美國。由於大陸的經濟成長速度比美國強勁得多,一般的看法是,大陸的研發經費不僅會超越美國,還會逐步拉大和美國的差距。

誠然,大陸的整體科技實力短期內恐怕還難以匹敵美國,但在與經濟成長或國家競爭力比較直接相關的特定領域,像5G、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等,卻展現了彎道超車的本事,走在世界的前列,無懼美國的阻撓或封鎖,有機會一路領先。

受到兩岸分治和全球冷戰背景的影響,台灣的科技界和美國關係密切,並一向唯美國馬首是瞻。但是,中國大陸對於許多科技產品的供應鏈主導性正在增強,除非台灣願意放棄由大陸主導的這些商機,否則,台灣就必須設法在這些產品供應鏈中卡位,並謀求和海峽對岸在科技上進一步交流合作。

兩岸科技交流合作

然而,看看最近蔡政府一連串向美國傾斜的動作,包括禁止科技研發單位人員使用華為手機連接內部網路,乃至於準備禁止採購其他大陸科技產品,民進黨顯然沒把台灣人民「拚經濟」的籲求擺在心中,而是刻意要透過營造兩岸敵意來「拚政治」了。

我們無法預測中美國力競賽的持久戰會是什麼樣的結局,但是,我們可以斷言,無視大陸科技進步的能量和商機,損失的是台灣的機遇和人民的福祉。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