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雜誌2017.7月號]戴肇洋:別讓台灣淪為國際社會孤兒

戴肇洋
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國際社會所矚目的首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於今年五月中旬在北京完成舉行已經超過一個餘月,迄今為止國內除媒體的即時報導及學術單位的小型座談外,或許意識型態糾葛,加上與重啟南向政策之衝突,政府部門或朝野立委並未針對其未來對台灣在國際社會生存空間上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出相關因應措施或質詢,其疏離狀況令人頗為擔憂。
這項從中國大陸新疆出發,經中亞、西亞、中東到歐洲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從福建啟程,經南海、印度洋、東非達地中海的「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連結所形成之「一帶一路」戰略佈局,不但吸引來自二十九個國家領袖、七十個國際組織代表及一百三十個國家各界人士共襄盛舉,而且於論壇閉幕時,共計三十個國家簽署「聯合公報」,同意攜手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此次「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國際戰略佈局上所顯示的意義,如果與二O一三年九月習近平訪問哈薩克共和國,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或二O一四年十一月習近平利用主辦「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場合,再度宣佈將積極建立「亞歐非經濟一體化」的「一帶一路」計畫,並未受到國際社會重視之比較,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無庸置疑,目前中國大陸在國際戰略佈局思維上,與以往韜光養晦的態度截然不同,充分表現「大國」姿態與格局。尤其隨著美國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實施國內優先政策,選擇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中止諮商「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TTIP)」,在從全球貿易版圖中退縮之同時,中國大陸習近平則是採取對外擴張政策,積極透過國際外交政策連結區域貿易策略,漸進推動國際經濟互聯互通,進而構築全球貿易市場。
換句話說,近年中國大陸在快速崛起的同時,首先主導設置「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再行透過國際經濟合作模式,提供資金支援沿線國家從事基礎設施建設,在不及4年內逐步推動「一帶一路」計畫,其沿線共計連接六十五個國家、四十四億人口,以及包括四十%以上的GDP、與中國大陸之貿易金額每年超過一兆四千億美元。
面對美國改弦更張採取保護貿易政策,以及中國大陸透過國際合作模式,極具雄心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之下,台灣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儘管,政府再三說明重啟「南向」政策與「一帶一路」計畫完全不同,並非與其競爭,而是以台灣的優勢促進互惠互利發展。但是,東協和南亞是「一帶一路」的經由區域,尤其未來將與中國大陸共同研擬「行動方案」,建立各項「長期」合作計畫,其未來對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之可能影響,極為深遠。
很顯然地,台灣迎接的是前所未有極嚴峻的挑戰,不論從產業轉型發展觀察,或是以國際貿易版圖位移思考,若未妥善化解兩岸關係糾葛及參與國際區域經濟組織,則將可能淪為邊陲化、後端化?然而,遺憾的是,二O一六年政權輪替之後,因對「九二共識」涵義的歧見,而導致兩岸關係陷入僵局,此意味著未來台灣,不但難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更別奢求取得龐大投資機會。
坦然言之,台灣之前寄望加入美國所主導的TPP,以化解經濟邊緣化、孤立化之危機,隨著美國退出之後此望已絕。此時此刻,如果台灣再不抬頭注意全球貿易環境變化,即時化解兩岸僵局,在短期內除失去投資機會,使得經濟受到影響外,長期恐讓台灣在國際經濟舞台上落得兩頭皆空,淪為全球貿易孤兒,屆時更加難以擺脫經濟風險。

出處來源:卓越雜誌2017.7月號.NO.375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