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雜誌2018.6月號]盧信昌:中、美貿易談判的門裡與門外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支持中、美貿易的經濟基礎,其實是雙方各有所求:美國為首的企業,需要有持續的資金去處與投資標的;而於境內為數在四成左右的小資產階級,那些年所得在四萬美金以下的美國人,無法不靠廉價的中國製造來過活。誠然,因著中國大陸的產業無論在技術學習與生產落實上,都有長足而快速的進展,確實讓美國的有識之士擔憂起中、美雙方,在未來的競爭態勢與實力消長。

毫無疑問的,技術取得與研發突破,都會改變貿易雙方的比較優勢,因而影響到進出口的方向變化,以及在利益分配上的優劣勢。例如,電腦科技的發展與生產自動化,讓古早社會裡男主外、女主內,各自依照生理優勢所做的分工—男方有在體力操練與專技上的培訓,比較能從事冒險、探勘與家國保衛任務;而女方,則從事耕織、哺育等的生命延續功能。到如今,先進社會的部分家庭,已經轉成為男主內、女主外;而女性官兵參與戰爭任務,業已經打破固有的禁忌、沉痾。

美國策士為阻絕中國大陸的生產競爭與技術追趕,不僅主張阻敵於境外,像是取消大陸企業在美國境內所進行的併購案—懸宕三年之久的芝加哥股票交易所,即在最近被美國證管會駁回;以及取消大陸在海外的高鐵建設規劃,得以在美國參與投資和標案可能。

除此之外,西方社會藉由帝國殖民時期即已取得的控制權,包括在戰略物資的開採、運補權利與過港通路,在在得以強化其談判籌碼與優勢地位。尤有甚者,早在二OO三年小布希總統任內所發動的鋼鐵反傾銷,即一路藉由拉高反傾銷稅的課徵,有效促成產業上下游的整合以發揮操作管裡的槓桿效益:

在一方面,因著進行反傾銷的行政審查而得以影響末端市場的進入競爭,而在全球利益的分配與去向產生指導作用;其次,美國與歐盟境內因著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加上有環保意識與網路經濟的蓬勃發展,而逐步減少和分散其在實體經濟的生產投入。因此,上下游的產業整合,反而能增強其在取得分配份額的談判地位。

最終,在主流市場的關稅收取與行政監控,即能產生強大的無形勾結,終而壟斷出口供應與在檯面下的利益折衝;讓當時的鐵礦砂、大宗期貨與石油價格,都一路連番攀升到歷史高峰。

這樣的強權操作與槓桿作用,藉機達成了利潤移轉與集中;幸而,這一切的勾結與利益薰心,到了二OO九年發生全球金融大海嘯之後,瞬間畫下句點。

如今川普總統假借貿易不公為名義,正試圖恢復其產業指導地位與盛況榮景,於今年三月以國家安全考量為由,提出鋼鋁關稅的課徵;隨後又以改善美國貿易赤字的主張,強行發動高關稅的貿易前哨戰。更隨著中國大陸在堅持立場上毫不鬆動,終於走到眼前中、美雙邊的貿易談判。

政客與戰略學家慣於做出機關算盡的利益大挪移,一次次證明人性卑微、貪婪,也一再再被歷史鐵律所打破。畢竟,「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可別忘記,貿易戰爭的發動只需三言兩語的煽惑與仇視;可經濟互信與利益均霑的善意,一旦失去還能否再度建立呢?卻需要經過相當的試煉,有在時間上的消耗與衝撞磨合。

發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大恐慌,貿易戰爭伴隨著第二次大戰的進行,才能在傷亡琉璃的震撼之下,產生反省與轉變;不久之前才發生的全球金融大海嘯,當時的共同財政擴張與數量寬鬆的傷害,更是殷鑑不遠。機關算盡的大挪移,最終,反倒要了卿卿性命啊。
出處來源:卓越雜誌2018.6月號.NO.386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