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戴肇洋:台灣經濟成長上調的喜與憂20210225

[台灣醒報]

《經研隨筆》台灣經濟成長上調的喜與憂

戴肇洋      2021/02/25

主計總處於2月20日召開國民所得評審會議的同時,通過2020年台灣經濟初步統計,將成長從1月29日預估的2.98%上調為3.11%,以及樂觀展望2021年經濟成長,從原先預估3.83%上調至4.64%,創下近七年來最高,加上國發會景氣指標更亮出很久未見到的黃紅燈號,顯示經濟呈現穩健成長。

 出口需求強勁

無庸置疑,本次上調經濟成長最大的關鍵是出口,在全球需求強勁,加上國內產能提高下,主計總處將出口成長從原先預估4.59%上調至9.58%,增幅創下近四年來最高,其表現令人與有榮焉。然而,我們在喜迎出口亮麗數據的背後,卻存在無法忽略的隱憂。

依據財政部所公布的資料統計顯示,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訊產品出口占比從2001年的40.21%逐年提高至2020年的53.51%,呈現電子資通產業獨霸現象;相對基本金屬、機械、塑膠、電機及運輸工具等出口占比卻呈下滑,至於化學、光學器材占比上升,卻僅1個百分點,顯示產業結構存在頗嚴重的失衡,陷入「K型」發展型態。

 K型結構產業失衡

其次,則是出口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包括香港),從2001年的占比32.3%一路走高,2018年面對美中貿易大戰之下並未降低,2020年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達到1,514.5 億美元、年增193.4 億美元,成長14.6%;尤其對中國大陸之出口占比達到43.9%,更是創下歷年新高,較2019年的40.1%提升3.9個百分點,無疑顯示台灣經濟根本難以與中國大陸之脫鉤。

很顯然地,在美中貿易塵戰帶來轉單效應,加上新冠疫情延伸遠距產品劇增下,去年以來出口接單持續長紅,對外貿易屢創新高,讓台灣的經濟表現頗為亮麗,不但是亞太四條小龍之冠,而且為30年以來首次超越中國大陸。不過,國內產業各界心知肚明,這些其實僅是電子資通少數出口產業所扮演的榮景,傳統多數產業仍陷入前所未有之疲弱。

 國際談判陷停滯

然而,更加值得重視的是,面對2018年12月「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生效實施,以及2020年11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達成簽署之下,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續相關協議談判停滯,加上與重要國家的自由貿易

協議(FTA)洽簽進展有限,如果台灣短期無法加入占對外貿易金額25%的CPTPP及占59%的RCEP,未來恐將淪為國際社會孤兒,長期不利台灣產業參與出口競爭。

面對全球經濟情勢劇變,切忌因出口表現亮麗而得意忘形,尤其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難以脫鉤之下,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因應近年以來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如何利用中國大陸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與日俱增,以及與全球大國之合縱連橫,掌握中國大陸擴大開放市場利基,加速促進產業結構轉型,藉以避免台灣經濟陷入更加邊緣風險。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