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周祝瑛:看人間 上大學以外的選擇20190916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

四十多年前,由吳姓建中青年所寫的一本暢銷書《拒絕聯考的小子》,在當時聯考還是窄門,十八到二十二歲同年齡層僅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學生有機會進大學讀書的年代,這本書的出版的確引起了社會上極大的回響。

誰也想不到事隔四十多年之後,台灣不但早已引進兩次大學入學考試:一月的學測與七月的指考,學生可以透過申請等方式選擇理想的科系,上述同年齡層的大學生入學比例更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僅次於南韓,高居世界第二位。

相對之下,技職校院的五月統考,雖然應考人數比學測或指考都來得多,考試科目與專業,更是遠遠超過普通大學的考試科目與複雜程度。可是在社會上仍然崇拜大學,尤其是普通大學文憑的情況下,科技大學的考試與相關新聞,鮮少能引起社會的關注與重視,令人為之抱不平。

只是無獨有偶,今年年初大陸公布職業教育改革方案,重申職業教育在新世紀人才培育的重要,結果九月全大陸技職校院(高職)立即擴大招生一百萬學生。招生的途徑不只是從傳統的大學入學考試(如六月初的高考),還包括單考單招、中等職業學校的對口學校升入技職專科的考試,以及包含退伍軍人與社會人士招生等途徑,後者屬免試升學,且每個月有固定津貼等福利,著實為技職教育開啟招生的大門,也顯示大陸教育當局重振職業教育的決心。

問題是各個技職校院對於此番突如其來的擴招與校園內多重背景與年齡的學生,在不同學習動機與型態要求下,住宿教室與教學等,一時之間都成了各校莫大的挑戰,尤其許多學校的教師主要來自一般大學科系,養成過程不清楚職業體系學生的偏才等學習特質與興趣,如何在課堂中吸引這些可能早在社會工作過的成人學生,看來挑戰不小。

另一方面職業教育最大的挑戰之一,無非是家長與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使然。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大陸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投資負擔大,且從小學四年級之後只願意投資在與教育有關的活動上,且幾乎所有家長的資源投入,全部圍繞在與未來子女的大學考試(高考)有關的項目上面。

其中有些家長寧願花大錢送孩子遠到國外參加如美國長春藤名校的青少年營隊,課後參與各種奧林匹克數學課程的培訓,幼兒及小學生強調玩樂高遊戲,甚至參加各種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的補習班,送小孩進入昂貴的一對一美語幼兒園。有些家長每個月花在小孩的學費與各種與教育才藝有關的費用,動輒數萬人民幣,難怪即使這幾年許多沿海城市已經可以生第二胎,許多年輕父母仍然不願再生第二個小孩,原因是孩子培養費用太高,做家長的必須遭受孩子學校中其他家長與老師不斷的同儕壓力與評比競爭有關。

換言之,目前大陸家長養兒育女過程中,子女求學與升學等的其他選擇途徑太少,導致迄今新一代學生在升學過程中,仍必須忍受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龐大壓力,每年超過千萬人參加高考(大學聯考),好不容易才有七百多萬個大學生名額,入學競爭壓力始終未減的原因使然。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