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雜誌2016.9月號]龐建國:企業做公益的眉角

龐建國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企業是營利組織,賺錢天經地義,不過,企業也是社會組織的一環,整體社會好,企業經營也可以依托在大環境之上,有更穩定和廣大的賺錢機會。所以,無論是基於道德上回饋社會的責任感,或者是看到了小我與大我之間的互利關係,企業做公益總是被鼓勵的事情。
只是,站在成本效益的角度來考量,企業能否在做公益時得到較大的附加價值,或者讓公益活動本身能夠自給自足乃至於永續經營,可就牽涉到不少的眉眉角角。近年來,「社會企業」的理念興起,試圖將企業經營和社會公益融為一體,這讓企業做公益多了一個思考方向,於是,有不少企業開始投入或者協助發展社會企業。有分析報導指出,企業經營者對於社會企業的協助,可以採取以下一些模式。
首先,企業提供本身的專業能量來協助社會企業運營。例如,會計公司成立協助社會企業的團隊,義務提供社會企業成立公司和管理財務的服務;做麵粉的大廠,為種小麥、做麵包的身心障礙者團體提供麵粉研磨和倉儲物流的專業知識;或者,銀行為其支持的社會企業夥伴,提供金融領域和財務管理方面的諮詢。
其次,企業用本身業務的優惠方案來降低社會企業的經營成本。例如,銀行為社會企業提供比較高的存款利息、利率比較低的貸款、以及手續費的減免;物流公司為社會企業提供費率優惠的配送服務等等。
第三,企業購買社會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例如,企業提供給員工的飲品或零食,可以採購社會企業生產的咖啡、茶葉和餅乾;企業員工可以團購社會企業生產的米、蔬菜、其他農產品或食品;企業贈送禮品可以考慮採購社會企業的產品;企業的清潔服務也可以考慮讓相關社會企業優先承包。
第四,企業直接投資或贊助社會企業。對於有永續經營能力的社會企業,或者只需要再加一把勁就可以存活的社會企業,企業經營者可以直接進行投資,或者給予經費贊助,讓社會企業能夠存續和發展。
當然,在協助社會企業發展的新興途徑之外,企業仍然可以循比較傳統的模式來做社會公益,如捐款給慈善機構,捐贈輪椅、救護車,舉辦園遊會、音樂會、藝術品展覽會、慢跑活動等等,該採取什麼樣的作法,企業經營者自己會有體驗和盤算。
學術界的研究發現,企業做公益除了經營者本身具有道德上的利他動機之外,也經常是自利動機下的產物,包括了短期性的自利動機,像立即性地有助於產品銷售或市場開拓;以及長期性的自利動機,像提升企業形象,有利於人才的招募等等。不同的企業,會因各自的需要而有不同的著眼點。
在企業運營的分工上,研究也發現,如果是基於短期性自利動機而採取的公益行動,通常是由公司的行銷業務部門來辦理;如果是基於長期性自利動機而進行的公益活動,則是交給公司的公關部門長期性地舉辦,以塑立一貫性的形象。
看來企業做公益已經形成了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如果能夠把其中的眉眉角角梳理清楚,對於企業和受益者,乃至於大社會,都會有好處,值得有心人士多花點心力來處理。

出處來源:卓越雜誌2016.9月號.NO.365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