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雜誌2018.5月號]李沃牆:由中國大陸財政預算編列窺探其施政及對臺影響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財政乃「庶政之母」,賦稅為「財政之基」,有健全之財政與稅賦制度,才能確保財源無虞,維持政務之推動,發揮政府權能、落實地方自治。中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查了國務院提出的二0一七年全國預算執行情況與二0一八年全國預算草案和《關於二0一七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二0一八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並於三月十五日審查通過。根據中國的預算法,財政收入支出分為四本帳,即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本年度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共二0九,八三0億(單位:人民幣,以下同),主要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維持國家機構正常運轉。然而,中國財政預算編列涉及對內及外的政經考量,部分項目預算編列突顯出其對臺政經影響,值得留意。
對內的施政意涵
各國實施多年量化寬鬆政策已逐漸退場,逐漸走向財政政策;同時也突顯財政政策在應對宏觀經濟減速時應可發揮更大作用。而習近平的「供給側改革」要持續推進,更需要財政政策的積極作為。此外,本年度的預算安排重點包括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一、支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二、堅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循序漸進,積極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三、支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再者,中國近來積極發展創新經濟,引導資本進入高科技行業,集聚社會資源助推創新升級,逐步提升其全球競爭力。但在經濟減速時期,社會資本往往更加謹慎而不願意增加投資,而財政通過投資、貼息、獎勵等辦法有助於引導社會資金的積極參與。此外,為因應川普對中小企業減稅可能造成的磁吸效應,在本次預算中也提出對中小企業及個人減稅方案,希望能留住企業及人才。
對外及對臺的意函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近年度來外交經費增加,說明了其欲擴大海外的影響力,增加其國際地位,向全世界展示其軟實力的企圖。此外,國防預算增加,除了擴充軍備與美抗衡外,也意謂亞洲軍備競賽已經開始;且對於臺灣的軍事及外交將造成顯著響,對人才吸引亦不容小覷。
一、軍事影響方面:中國軍事預算支出為臺灣十五至十六倍;有論者謂,中國過去二十年來,不斷的軍費擴增,除了提升在亞洲的軍事佈局,甚至與美抗衡外;另一方面,就要為「攻打臺灣」做準備;倘中共未來欲以武力犯臺,臺灣勝算不高。除了難以招募到足夠的兵員外,裝部隊也遠遠落後對岸。二、外交影響:中國外交經費增加,係為因應大國外交戰略,藉以擴大其外交影響力。對臺外交圍堵結果,必然導致臺灣邦交國家動搖。去年六月,巴拿馬宣布與中國建交後,目前臺灣僅有二十個邦交國。未來,宜注意是否陸續友邦與我斷交。三、人才磁吸影響:中國近期提出「三十一項惠臺」政策,其中多項措施給予臺商享有中企同等待遇,以減稅、國民待遇、政策性補貼、政府採購、特許經營等誘因,擴大向臺灣高科技及智慧製造、科研機構、農業、環保、基礎建設等特定領域人才與臺商投資招手;目的是運用臺灣人才來協助推進「中國製造二0二五」、「一帶一路」等中國戰略目標,並吸引臺灣企業及銀行業資金挹注中國實體經濟。尤其是福建地區大舉對臺徵才、招生,對臺人才外流影響雪上加霜,臺灣人才流失問題將更為嚴峻;對此,政府要有妥善的因應策略才是。

出處來源:卓越雜誌2018.5月號.NO.385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