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戴肇洋:持盈保泰從陰霾中找出成長動能20190214

[中時]

 觀念平台-持盈保泰從陰霾中找出成長動能

2019年02月14日 04:09 工商時報      戴肇洋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今年1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IMF)組織主席拉加德(Christine Madeleine Odette Lagarde)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WEF)中指出,全球經濟經歷過去兩年穩健成長之後,正在朝向快速放緩,相對則是風險大幅上升。雖此一現象並非代表全球經濟邁入衰退近在眼前,但各國政府需要針對全球經濟可能「嚴重放緩(serious slowdown)」加強準備。

事實而言,在此之前,依據1月上旬IMF所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去年以來因國際貿易緊張情勢急劇升高,使得未來全球經濟成長存在許多風險,而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分別下修為3.5%、3.6%,比較2018年10月預測,分別減少0.2和0.1個百分點,是IMF最近三個月之內兩度下修世界經濟展望預測之數據。

亦即過去數年,由於美國景氣轉為復甦、歐盟國家逐漸擺脫債務危機、中國大陸經濟持續維穩,新興國家經濟表現耀眼,使得先進國家及新興國家難得同步成長。不過,卻又在全球經濟朝向樂觀發展的同時,隨著美國貨幣政策調整,配合量化寬鬆退場,從2015年12月起開始升息,造成部分新興國家因資金撤出而面對緊縮問題。此外,加上英國可能採取「硬脫歐」危機,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陷入「軟著陸」困境;尤其2018年3月所引發的美中貿易爭端迄今未熄,讓全球經濟的前景,在這些不利因素圍繞下籠罩陰霾。

儘管,美中貿易爭端在蝴蝶效應下牽動各國投資與消費;然而,依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約19.39兆美元,中國大陸約12.01兆美元,雖兩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合計占全球的比重達到40.5%,但2017年兩國之間貿易金額合計僅是占全球的3.2%。因此,個人認為美中貿易爭端對全球經濟的延伸效應,除了顛覆全球貿易秩序,破壞產業供應鏈結布局之外,在於其已嚴重地衝擊各國對未來經濟前景之信心。

換句話說,面對國際經濟整體環境不太穩定背景之下,雖去年台灣經濟成長2.68%,但如果以生產總值來計算,亦即國內生產總值增加超過四千億元,此意味著國內財富持續成長。不過,因長期租稅制度的扭曲,讓經濟成長之果實,未能反映全民共享。亦即若要讓全民有感,則需透過分配手段讓這些所增加的財富能夠落實全民共享,藉以實質改善生活,進而刺激消費成長,達到促進經濟成長形成良性循環。

再者,過去幾年,政府積極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藉以加速產業升級轉型、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誘發內需成長,以及配合全球市場多元布局,達到分散貿易戰風險。亦即將危機轉換為轉機,利用台商分散投資,降低風險心理,吸引回台投資。然而,若要真正吸引台商回台投資,則需落實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尤其有效解決已存在多年的「五缺」問題,協助台商完成鮭魚回流願望。

此外,美中貿易爭端對台灣經濟造成的衝擊不容小覷。其實,去年以來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先後指出,由於美國與中國大陸都是台灣的主要出口市場,同時是投資的集中地區,若美中貿易爭端持續延燒,則台灣所受到的衝擊也將擴大。雖去年G20高峰會議之後,美中兩國同意貿易糾葛再度重啟貿易諮商談判,但其未來是戰是和,在最後結果未定前,台灣必須以可能最壞的狀況,未雨綢繆進行最完善之準備。

另一方面,則是台灣是全球排名20名左右的貿易大國,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超過六成,貿易對台灣經濟的重要不言可喻。雖台灣在國際經濟上具有相當實力,但在國際政治上卻又因「一中」原則而受阻;不過,考量台灣長遠經濟利益,在與經濟大國簽署FTA不易下,加入區域經濟組織是不二之解方。因此,若要取得其他方式保障出口利益,尤其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正式成立下,尋求加入CPTPP是最佳的管道。

坦然言之,台灣經濟面對國際經濟環境急劇變化之下,今年將迎接的挑戰均非易事。若希望有如過去不斷克服險阻成功屢創奇蹟,則其關鍵在於在,治理上必須捨棄政黨利益為優先的意識型態,再讓全民「重新凝聚團結」,持盈保泰從陰霾中找出成長動能。否則,台灣經濟在「內耗」中極易被邊緣化,產業在「自鎖」中加速被空洞化,最後淪為國際社會孤兒。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