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戴肇洋:自由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金科玉律20190715

[中時]

 觀念平台-自由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金科玉律

2019/07/15    工商時報    戴肇洋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2019年20個國家集團(G20)領袖高峰會議,甫於不久之前在日本大阪順利閉幕。在此次峰會中,除了聚焦美中兩國領袖再度會談之後,雙方同意暫停貿易爭端、重啟貿易談判之外,最為受到重視的是,G20各國認為必須努力達成市場開放,實現自由、公平、具透明度與可預測性投資環境,以「促進自由貿易」是讓世界經濟持續成長的重要引擎,作為共同宣言。

儘管,此次共同宣言似乎是反映去年G20領袖峰會於共同宣言中,因美國反對首次將「對抗保護主義」的文句刪除,而提出更加具有積極性、避免針對性讓美國反感之替代方案。然而,無庸置疑的是,去年三月以來所引發的美中貿易爭端,雙方在採取相互提高關稅作為貿易談判武器的同時,甚至以保護智慧財產權為理由,更進一步延伸至「科技」領域,不但波及全球經濟成長,而且衝擊國際貿易動能。

回顧二戰之後,全球經濟遵循以規則為基本架構的經濟秩序,國際貿易則是依據此一基礎之下建立以世貿組織(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系,藉以促進各國之間開放合作、共同發展。尤其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在經濟全球化闊步向前、貿易自由化高歌猛進下,讓全球許多國家帶來經濟繁榮、產業創新、財富激增、生活水準大幅提高之結果。

換句話說,美國曾經是推動建立全球經濟秩序與多邊貿易體系的倡議者;然而,面對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逆差摩擦,卻又選擇迴避WTO爭端解決機制,已成為破壞全球經濟秩序及損害多邊貿易體系之主導者,不但讓全球經濟秩序受到踐踏摧殘,造成經濟活動陷入動盪不安,徹底撕毀各國共同建立的經濟發展利益,而且讓國際保護主義再度死灰復燃,導致自由貿易體系陷入烏雲籠罩,嚴重衝擊廠商合作打造的產業供應鏈結。

依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最近所進行的研究報告顯示,美中兩國相互加徵關稅結果,恐將導致美中貿易成本至少上升一成,全球GDP將可能被拉低1.4%。誠如許多學者專家指出,如果全球其他國家因此選擇不再與美國進行任何議題的合作,將會使得全球經濟共同利益逐漸消失,國際貿易體系陷入瀕臨崩潰,屆時「美國優先」可能淪落為「其他國家」的最後,「美國再次偉大」可能陷入為「國家治理衰退」之困境。

事實而言,歷史殷鑒不遠。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針對高達2萬餘項進口產品提高關稅,不但未將美國經濟從金融危機中加以解決,反而引發各國接連提出更高關稅壁壘、嚴格進口規定、複雜結算協定、多重貨幣管制等保護主義措施,使得國際貿易受到重創,從1929年的686億美元下降至1933年的242億美元,全球工業生產降幅達到30%,最後導致各國景氣惡化,造成全球經濟蕭條。

無庸置疑,目前全球產業供應鏈結狀況遠比20世紀早期更加複雜,許多產品或服務必須透過委外製造或進口始能完成。亦即全球任何國家,尤其經濟大國藉由提高關稅採取保護作為手段,最後所可能造成的結果,並非僅有減少產品供應、降低服務需求,而是目前全球產業之間因供應鏈結相互交錯關係而受到損害,在導致國際貿易結構重組的同時,將會波及各國就業機會減少和工資增加停滯,進而對全球的經濟成長造成嚴重衝擊。

很顯然地,去年三月以來美中之間貿易摩擦,除了嚴重侵蝕全球經濟成長空間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如果兩個經濟大國因貿易歧見日益深化未解,或是排斥雙方透過協商達成共識意願,而選擇對促進全球經濟成長承諾義務的背棄,甚至採取對國際貿易發展基本原則的挑戰,其對全球經濟結構所帶來的威脅性,以及對國際貿易體系所造成之碎片化,不容小覷。

畢竟,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之下,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脣齒相依,貿易自由化是難以阻擋的時代潮流,其既是各國促進經濟持續成長的必然結果,也是各國推動產業創新轉型的必經之路。亦即在此一金科玉律下,各國之間投資的流入和技術之引進已成為促進彼此經濟升級、貿易合作的引擎;尤其新興市場國家和落後國家,其對經濟的全球化具有極強烈的需求,使得未來如何推動貿易自由化更進一步持續發展,顯得格外重要。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