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 戴肇洋:重組或接軌供應鏈的現實與選擇20200930

[中時]

觀念平台-重組或接軌供應鏈的現實與選擇

2020/09/30 工商時報    戴肇洋    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兩年之前,美國以縮減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逆差為理由掀起爭端之後,在造成許多產業全球供應鏈開始移轉的同時,大陸境內台商亦不例外,逐漸將其部分的生產環節選擇返台投資布局。尤其年初所爆發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迄今全球持續延燒,更進一步威脅全球供應鏈之下,利用台商回流機會重組供應鏈政策宣示或建言,始終不絕於耳。

不久之前,美國在台協會特別邀請日本、歐洲駐台單位與我們政府相關部門共同舉辦「重組供應鏈:促進理念相近夥伴之間韌性」論壇。若從論壇旨意來看很顯然地,美國希望各國將生產布局撤離大陸,連結夥伴加入全球供應鏈移轉行列,同時拉攏台灣選邊站隊,依據共享價值打造排除大陸市場的供應鏈,藉以保障供應鏈安全。

無獨有偶,隨著美中從貿易爭端延伸至科技糾葛,加上美國境內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蔓延,美國總統川普最近不斷批判大陸卸責,要求與大陸經濟之脫鉤,以及揚言美國不致因沒有與大陸的商業往來而蒙受損失,甚至暗示對進口大陸產品的加徵關稅措施,是在促進美國企業回流投資,藉以建立自主關鍵產品,讓美國成為世界的製造強國,進而終結對大陸之依賴。

無庸置疑,面對美中貿易爭端暫緩未熄,加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除了重創全球各國經濟之外,由於市場供應外在變數難以掌握,不但讓供應鏈的「準度」變化,而且讓供應鏈的「長度」轉型,完全扭轉許多產業既有供應模式。換句話說,若供應鏈其中一個生產環節中斷,則後續流程可能陷入停滯,甚至造成供應鏈嚴重失序。

此外,加上「去全球化」、「去集中化」思維,帶動製造從「全球化」逐漸轉型為「區域化」之下,無形中促進全球許多產業供應鏈,從集中整合的「長鏈型」蛻變為多點分散之「短鏈型」布局,藉以分散市場風險,讓「短鏈革命」成為許多國家未來重組供應鏈的考量。

在此趨勢之下,美國規劃連結理念相近夥伴,希望在美中對抗情勢產生經濟脫鉤下選邊站隊,進而發展新的全球供應鏈,藉以圍堵大陸市場,其重組供應鏈戰略是否可以真正奏效?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最近資料統計顯示,大陸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威脅之下,除採取封鎖城市、邊境措施外,甚至停止部分生產及商業活動,因有效控制疫情而促進經濟復甦,領先仍陷入衰退的OECD國家經濟,這些情勢讓許多國際企業開始調整大陸投資環境的風險評估。再者,依據上海美國商會最近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以上在陸美國企業沒有移轉製造產能計畫,若有遷廠計畫,則是考量以東協國家為優先選擇,僅有4%願意回流美國。

其實,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後,許多產業全球供應鏈已經從之前各國少數分散節點(Node),利用投資、技術支援循序漸進由第一、二層移轉至第三、四層產業聚落,朝向「竹節資本主義(Bamboo capitalism)」模式發展,推動具有直接投資特性多層架構的產業聚落之整合,進行其區域供應鏈重組。其中,在亞太區域供應鏈重組過程中,已逐漸發展出以大陸為製造、服務中心所形塑的國際貿易與資本交流之供應鏈網絡。

此意味著,川普期待與大陸經濟的脫鉤戰略,難以讓全球供應鏈的「去中國化」;其中,包括台商在內的部分國際企業將其在大陸的產能移轉至東協國家佈局,並非大陸市場的放棄,而是進行全球供應鏈之延伸。尤其RCEP在11月中旬東協例行峰會簽署生效後,大陸所主導的部分個別產業在亞太區域供應鏈,甚至全球供應鏈中,其角色將會更加屹立不易撼動。這些以台灣出口貿易金額的大陸(包括港澳)占比變化加以觀察,從兩年之前的40%,逐漸提高至今年8月的超過46%,可以發現其端倪。

畢竟台灣屬於小型開放經濟體系,國內市場規模狹小,加上技術基礎蓄積薄弱,難以自我完整重組供應鏈。尤其面對大陸許多產業供應鏈發展日益成熟,以及未來恐將扮演主導全球供應鏈重要角色之下,與其選邊站隊加入美國重組供應鏈戰略,不如擺脫政治意識型態,從產業全球供應鏈發展生態的角度切入,依據台灣個別產業條件,選擇接軌其最具有利基的供應鏈。唯有如此,始能讓台商在產業此波供應鏈重組過程中,重新找到藍海,進而立於不敗。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