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肇洋:內需消費拉動成長知易行難20151208

[旺報]20151208

戴肇洋(現代財經基金會顧問)

受到各國所矚目的中國大陸「十三五」政策綱要,於十月下旬經中共18屆5次中央委員會議通過。在「十三五」政策綱要內容中,除朝向製造高端創新轉型、擴大服務領域對外開放、減少市場價格干預、加強文明生態建設等亮點政策外,值得觀察的是,面對經濟「新常態」之下,期待透過提高內需消費水準,達到創新經濟成長「新模式」。

大陸實施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以來,利用大量投資與低價出口產品模式,雖已成功讓其經濟快速成長,但在其產出所呈現的貢獻中,由於其內需不如外需,尤其民眾消費也是不如投資,導致大陸經濟長期在外部化運行機制前進下,並未朝向內生化運行機制轉型。

也因如此,使得大陸經濟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面對「外需疲軟」環境壓力之下,選擇以擴大內需來彌補經濟成長動能。雖大陸早自「十二五」規劃開始採取擴大內需政策,但檢視內容可以發現,近年因其「投資內需」被過度地利用,造成邊際效用弱化,而必須將其調整為擴大「消費內需」,以作為優化經濟結構、厚植產業實力的基礎。

換句話說,中國大陸延伸十二五規劃,儘管在十三五規劃中持續採取「建立內需消費機制」,以作為促進經濟中高成長之核心,但卻無法忽略其在推動過程中所存在之限制因素。這些包括:

其一,如何讓所得水準同步提高。在理論上,民眾平均所得水準高低,是擴大內需消費動能的重要條件。然而,觀察近年大陸在經濟快速成長的同時,民眾所得水準並未同步提高,此乃經濟成長果實並非農、工等多數民眾共享,而是執政著者及與其公權力關聯的特權人士,以及資本利益集團的股東和其壟斷國營企業之管理階層等少數群體獨佔。雖大陸自2011年起大幅調漲其基本工資,希望2015年達到工資倍增,但基本工資調漲過快或過高,同步造成近年其企業經營成本的上升與物價之上揚,甚至影響民營企業投資意願。

其二,如何讓所得分配取得均衡。雖大陸各個階層所得水準逐年提高,但城鄉民眾所得差距並未明顯縮小。不可否認,未來大陸民眾所得分配是否取得均衡,其實與其租稅制度改善、城鄉戶口遷徙、國有企業改革、農業制度創新等落實調整與否存在極大之關聯。亦即所得分配的不均,造成貧富差距之擴大,將會限制民眾內需消費的支出,最終影響經濟成長之動能。

  其三,如何讓所得收入移轉支出。在擴大內需消費因素中,除所得提高與所得均衡外,民眾所得收入是否移轉支出,是大陸擴大內需消費的挑戰之一。依據大陸官方資料統計顯示,近20年以來其家庭儲蓄率由11%增加至25%以上,不但高於歐美先進國家,而且亦遠高於亞太新興國家。探究近年其儲蓄率偏高原因,乃是隨著人口少子化、高齡化趨勢,在面對未來經濟不確定與養老生活不安定壓力下,使得民眾以增加儲蓄來維持個人及家庭生活。亦即大陸民眾未來是否將其所得收入移轉至消費支出,恐將需要長期加以觀察。

平心而論,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歐美先進國家需求大幅衰退,不但讓大陸瞭解過去所採取的經濟成長模式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不持續性,同時讓其在十三五規劃中持續採取建立內需消費機制作為改善經濟結構之動能與支柱。然而,若以大陸土地幅員的龐大與區域發展之落差,加上政治體系的變化與經濟制度之複雜來看,未來五年期待以擴大內需消費來拉抬經濟成長模式,似乎仍存在著許多挑戰。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