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肇洋:十三五規劃待解決的風險20151008

[旺報]20151008

戴肇洋(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副執行長)

 

中共第18屆第5次中央委員會議即將於10月中召開,此次會議最重要的主軸,除一般例行工作報告外,乃是受到國際社會所矚目的,通過從2016年開始實施攸關未來中國大陸經濟是否脫胎換骨的中期發展規劃:「十三五」計畫所訂定的各項綱要。

1979年中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若從其歷次五年中期發展規劃路線加以觀察,其實迄今仍是擺脫不了以「發展主義」為論述基礎,實施可以展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路線,藉此持續以促進經濟成長為邏輯,來化解政治改革之壓力。

此一理念之下,中國大陸十三五計畫所規劃之核心思維,在基本上也將透過擴大內需與消費,配合之前所提出的「2025:中國製造」深化工業化,以及「扶植小微企業發展」落實城鎮化,同時利用「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主導區域化,進而藉由「一帶一路」推動國際化,達到促進產業升級轉型及跨越地方主義藩籬,俾讓經濟擺脫區域界線,建立一個統一市場。

儘管從十三五計畫宏觀視野中可以體會中國大陸所展現的雄心,然而卻又難以掩飾其微觀層面所存在迫切需要同時解決之風險,這些包括:

其一,產業發展結構轉型緩慢隱憂。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後國際經濟環境急劇變化,尤其先進國家經濟尚未擺脫衰退陰霾,使得中國大陸產業結構發展模式必須加速轉型。亦即近年隨著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大陸若要持續發展動能,其產業結構必須從過去以製造為主的模式轉型為未來以需求、供給、要素投入為主的思維,否則無法面對日益複雜多元的國際產業重組之競爭壓力。

其二,社會體制改革陷入利益糾葛。大陸社會體制歷經30餘年調整,雖已初步達到預期的成果,但如果更進一步檢視其成果可以發現,其實仍存在著許多必須加以深化之處,除加強縮小城鄉發展失衡與改善所得分配不均現象外,則是必須解決社會體制最核心涉及部分團體利益的改革,例如:醫療衛生的普及、基層社區的活化、民間組織的開放、文化素養的深耕等,如何在十三五計畫中完成改革,至為重要。

其三,公共事務突發事件日益增加。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與網路傳播之發展,中國大陸社會型態亦產生了極大變化,過去對於資訊管道所採取的嚴格控制模式,恐將已無法滿足現今日益變化的社會需求。尤其許多與民眾利益息息相關的公共事務,民眾均會在最短時間內透過各種媒體傳遞掌握最新資訊,在處理公共事務上必須以創新的思維說服民眾,其執行過程一旦處理不當,任何矛盾均有可能造成社會事件。

其四,國家經濟安全壓力急劇提高。大陸在進行十三五計畫編製的同時,遭逢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衝擊所延伸的國際社會動盪不安。亦即過去30餘年以來,中國大陸在推動經濟成長或產業發展上,較少從資源分配的角度進行規劃,尤其外在環境大幅變化,部分產業領域在運作上所涉及的層面,並非僅是局部性考量,而是必須從全球化的思維切入,否則難以因應已日益複雜的全球環境變化所引發的國家經濟風險。

坦然言之,中國大陸經濟在亮麗數據的背後,其實仍存在著不少負面因素,無形之中對於未來其經濟走勢增加許多潛在可能風險。是故,如何從目前緊鑼密鼓的「十三五計畫」之中針對微觀層面所存在迫切需要調整之風險加以解決,俾以更進一步脫胎換骨成為先進國家之林,將挑戰領導階層之智慧。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