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李允傑:打造敢生的育兒環境20180526

[中時]

2018年05月26日 19:48      李允傑(作者為行政院前青輔會主委)
為改善少子化、提升生育率,行政院提出解決少子化的三大對策,包括擴大公共化教保服務量、建置「準公共化」教保服務機制、擴大發放育兒津貼;其中,育兒津貼將由目前的0至2歲,擴大為0至4歲,在維持「排富」原則下,在家自行照顧嬰幼兒的父母或沒有機會參與準公共化的私立幼兒園家長,每名幼兒每月可領2500元育兒津貼,一年共3萬元。

行政院提出擴大發放育兒津貼政策,要求全國一致,還提到「會用財政紀律的手段,跟地方政府溝通」。結果政策爭議的焦點集中在育兒津貼與預算資源分配。許多縣市喊窮,說「中央開支票、地方買單」,不知道錢要從哪裡來?

其次,各縣市條件不一,齊頭式平等是否真平等,實有商榷空間;況且地方政府為增加誘因,難道不能在既有的預算比例下,提供「優於中央」的配套方案?中央與其擴大發放育兒津貼,不如在保障縣市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把資源用在鼓勵地方政府提出改善托育品質的創意計畫。

對每個家長而言,影響生育意願的因素,不是每個月2500元的津貼;而是托育環境。托育大環境包括青年就業環境惡化、高工時低薪資、高房價、空汙等,提高了育兒的環境風險,降低生育的意願。托育小環境則是托育機構的服務品質能否讓家長放心,是政府短期內較容易解決與改善的。

行政院希望達成持續加速公共化、減輕家長負擔、改善教保人員薪資、穩定教保服務品質及提升幼兒入園率等政策目標,藉此提升我國生育率。中央持續推動「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公共托育中心提供價廉質優的托育環境,是家長心中的最佳選擇(新北市是模範生)。然而,公辦托育名額有限且需要較高的預算成本,不同縣市難以普及化;因此整合私托民間資源的「準公共化」托育,成為另一種選擇。

建置準公共化機制,是讓私幼及私托「準公共化」。凡符合建物安全、教保品質相對良好、教保人力比合格,教保人員薪資達到標準,以及收費讓家長能夠負擔等條件者,由政府與其簽訂契約,分攤家長托育費用。

私幼及私托若是要轉型準公共化,得符合政府相關規範,包含管理、品質、收費。目前私托的收容量占60%的市占率,但素質參差不齊。行政院的救少子化方案,重點應針對私托(幼)如何轉型管理,提升準公共化托育品質的做法,包括教育訓練、績效管理、公益收托(照顧弱勢)、轉型設置規範等提出具體做法,而這才是家長父母所關心的托育品質。

提高生育率,絕不是靠發錢就能奏效,關鍵還是整體育兒環境。改善大環境,外在變數多,短期內難以立竿見影;至少小環境的品質改善,讓家長安心,才是立即可做的重點吧!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