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牆:以金融協助產業發展 提升投資動能20151020

[工商時報]20151020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台灣地區九月出口確定衰退後、呈現連續八黑情況,今年經濟成長仍否保1愈來愈加困難。雖出口是導致GDP下滑的重大因素,然內需消費及投資動能不足亦難辭其咎。據統計,國內投資占GDP比率由1991年至2000年間的26.78%下降至2014年的21.3%;不僅民間投資下降;政府投資更是負成長。另外,在外人投資方面,核准外資及陸資的金額亦由2007年的153.6億美元降至2014年的61億美元。

造成投資動能不足的因素可歸咎於:1.朝野長期惡鬥:政治惡質化,立院議事效率不彰,影響國內外投資意願;2.民粹治國:反商、反財團的社會氛圍導致廠商投資態度保守,BOT成了代罪羔羊;3.環保(環評)爭議不斷,曠日廢時,影響企業投資營運;4核四爭議不斷,限電及限水危機影響投資規劃;5人才流失影響產業創新,缺少投資標目;6兩岸服貿卡關,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受限,影響產業對外競爭力;7.中國崛起,西瓜偎大邊,資金轉向效應;8.對政府信心不足。

平情而論,投資動能不足影響產業的發展及國際競爭力。有道是,「金融是根、產業是葉」,產業若能由金融業取得融資,無異獲得滋潤。特別是政府刻正推動「生產力4.0」,亟需金融業的資金支援。因此,筆者建議,一.對產業融資的速度應力求改善,縮短申請時程,避免因作業流程而延誤;二.銀行法第三十三條之三對授信總額度有諸多規範及限制;如銀行對同一自然人之授信總餘額,不得超過該銀行淨值百分之三,其中無擔保授信總餘額不得超過該銀行淨值百分之一等條款。未來應適時放寬,給多企業更大的融資額度。三.目前,中國輸出入銀行(政策性銀行)已建立「系統及整廠輸出聯貸平台SOP」。而為提升對客戶之放款能量,輸出入銀行將分三年(2016至2018)增資200億台幣;其立意雖佳,但資金是否足夠因應企業需求?四.國發基金主要用於創投及融資,前者如投資於產業創新、高科技發展、能資源再生、綠能產業、技術引進及其他增加產業效益或改善產業結構有關之重要事業或計畫,而融貸資金則用於產業永續發展、防治污染等;換言之,僅對特定產業有助益,對於非特定產業則無資格申請,未來應適時調整。另一方面,對於中大型企業的投資,則需成立主權基金來因應。五.金管會對於各項資金,若能透過整合性的融資平台,建構多元的融資管道,並將相關資訊透明化.則有益於產業投資及促進經濟發展。

對於主權基金救經濟及投資基礎建議,全球已有諸多先例.包括:德國發展工業4.0,透過主權基金,協助整併;美國工業化與主權基金合作;大陸中投公司過去投資項目集中在金融、石油、天然氣、礦產以及基礎設施工程等領域,但近年也跨足網路行業,台灣主權基金的規劃成立應加把勁。

台灣因投資動能不足,超額儲蓄有將近2.7兆元台幣,如何引導入投資,應有具體對策。壽險業全體壽險業可運用資金高達16.9兆台幣,但截至今年3月底止,投入公共建設僅950億,占可運用資金不及百分之一。若能鬆綁相關法規及控管,應可提高其參與公共投資意願。

有資金也有要投資標的及執行力,政府刻正推動「生產力4.0」,讓產業朝向數位化、智慧化及人機融合,並結合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進行先進製造與服務的投資與推動,進而提升產業結構及產值。也有學者建議開放101大樓供外資投資,甚至大膽釋放電廠、能源作為吸引外資投資新標的,或可考慮。過去政府偏向製造業投資,而服務業投資占GDP比重嚴重不足;台灣的服貿競爭力在2012已衰退至28名,適時增加服務業投資比重允有絕對必要。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