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信昌:共享服務產業的經濟基礎與獲利模式20160405

[卓越雜誌]20160405

盧信昌(台大國際企業學系)

網路商務在2000年前後發燒以來,各類的創意構想不斷出現,無不想利用虛擬實境來帶動瀏覽量,進一步則有買賣情報的交換,像是以網路購車來取代車商經紀、網上看屋取代房屋仲介、法律諮詢和線上看診來取代高昂的律師費和診療費等等,以擺脫高昂的專業與仲介收費,種種發想不一而足。

當時火紅的創業主要集中在入口網站的定位經營,希望靠著資訊流覽和擴大連結能招攬過路客群,一起大發財神夢,就連14歲的創業小神童也紛紛出現。雖然出資砸錢的金主毫不手軟,汽車製造公司也希望能多賺一手;但種種的想像卻難以為繼,只見網路流量卻沒見看到獲利,終而在2003年的當時全面潰散,爆發網路商務的泡沫化。

不過在這一波泡沫化後的倖存業者也是有的,像是搜尋引擎的龍頭谷哥、流通禮品業的亞馬遜和由蘋果公司開啟的線上音樂版權制,ITUNE;他們陸續將傳統的實體書店、唱片商行和地圖等的製售發放給顛覆掉,從而創造出居中媒合的新平台,徹底壓縮通路商的層級,讓影、音、文字的創意人可以直接與視聽消費大眾做契合。至於那些以挑戰有修習養成與法律身分作保障的專業領域,虛擬業者紛紛落敗而去。

如今則是拜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無線網路與資訊科技的應用發展又邁向新的高峰,這一次被挑戰的領域包括:旅行社、航空運輸、計程車與金融業等,他們的開業執照所有權就是在企業主這一邊,而不像過去曾經被挑戰的法務、醫療領域。各類特許的勞務類別很多,新形態的網路商務則是以分租共享的名目,正式走向蠶食如鯨吞一般,以「分眾擊寡」的概念配合零成本的即時資訊,來挑戰特許事業的利益根基。

於是眾募資金、金融3.0和共乘、共租等的招商業務嘗試不斷被提出。毫無疑問的,此番打破特許事業的利益保證似乎很有想像空間,不過必然要靠著能取得在地主管機關的退讓通融,才能有資格來挑戰既得利益者;其次,其所提出的經營形態,也必須能結合消費習性,才能爭取到長期的支持認同。

以在台灣頗受到歡迎的廉價航空來說,管制鬆綁增加了開航選擇的多樣性;新進航空業者取得航線開闢的彈性以後,機位銷售的商業模式也隨之改變,同時飛航排班的機動調度,也會讓增加消費者的等候風險。

反之,消費者則必須謹記搭程連航與否的考量原則:1. 機票價差的減省,代表著風險承接與非關安全等的服務會減少;2. 接受管理與經營風險轉嫁的前提,是經常往返的路線或是熟悉的城市,有把握能臨時改變行程或是做安排; 3. 在國外的生活自理與外語交涉能力一定要夠好;4.行程前、後的區間內,並沒有排程約會或是工作壓力;5. 隨行者沒有健康考量與生活適應上的明顯困難者。

換言之,廉航的消費群將有其先天的現制在;經營獲利的來源與管道,也必然不同,何況是未來的成長性。正一如傳統的國際貿易有到岸價或是離岸價的條款約定,必須決定買賣的風險(交或地點與運送過程)要由哪一方來承受;承受方則是根據自己的專業能力、合作對口的虛實與所承接風險的判斷,來決定後續的搭配調度。

投資者在心猿意馬又眼花撩亂之餘,對這一類的產業發展必須從其經濟基礎與獲利模式來思考,方能推斷其長遠性與獲利回收的價值。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