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 李允傑:3原則紓困 人民才有感20200508

[聯合]

 3原則紓困 人民才有感

2020-05-08 00:21 聯合報 / 李允傑/空中大學公行系教授(新北市)

因應新冠疫情衝擊,行政院長蘇貞昌四日宣布擴大發放急難紓困方案。六日申請首日,全台各地公所都湧入大批民眾,但有些不符條件資格,上演「萬元紓困之亂」,暴露政府在政策規畫與執行上的問題。

第一,缺乏由下而上的地方參與。民主國家公共治理早拋棄上令下行的單向思維,強調由下而上參與式治理。台灣防疫獲得讚賞,部分歸功於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為與超前部署。在紓困上,中央雖然宣稱「中央地方一條心」,但此次紓困方案未讓地方參與就倉促上路,地方政府淪為配合執行的工具人。

地方政府是執行紓困政策的第一線,比較接地氣、了解民眾需求;中央制訂政策前,應該要與地方充分溝通,研擬好配套措施再公布;免得民眾失望抱怨連連,地方手忙腳亂又成受氣包。其實,每周的行政院會有六都市長或代理人出席,行政院長做紓困決策時,有現成平台可讓地方政府參與,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第二,缺乏顧客導向的政策溝通。行政院長蘇貞昌雖用鮮活比喻,「賣玉蘭花的和舉廣告牌的因疫情影響收入都可申請紓困」,造成民眾(外部顧客)蜂擁至公所,但基層同仁和民眾一樣,都是從新聞看到訊息,倉促下無法向民眾說明清楚。

紓困對象有資格條件限制,就應該像防疫SOP廣告(洗手消毒、社交距離)模式,在媒體宣導,避免民眾誤解,引發民怨。同時,中央跳過地方政府研擬政策,不僅人力、資源難即時到位,政策施行倉促,地方單位(內部顧客)更無法一一掌握、做有效的橫向聯繫,第一線基層不得不各自為政,致亂象叢生。

第三,缺乏簡政便民的同理心。儘管政務委員龔明鑫在六日提申請簡化步驟。然而,各地公所承接的民怨,一波波襲向中央政府。新北市長侯友宜下令公所從寬從簡從速作業,「責任我來扛」;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打臉中央,徒增地方政府困擾。其實,我推動電子化政府多年,掌握家戶所得大數據,財政部早提供納稅人簡易試算報稅服務,為何還要紓困民眾準備一堆資料、填一堆文件?

台灣度過疫情百日,政府施政重點,從管制鬆綁走向經濟紓困振興,中央應從此次紓困之亂記取教訓,秉持參與、溝通、同理心三原則,謙卑與地方攜手合作,才能在經濟紓困下半場,做出讓民眾有感的政績!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