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慶達:南海風雲緊急,台灣如何發展海洋產業與戰略《黃金十年-創富、幸福、競爭力》(謝明輝編印)20131031

莊慶達:南海風雲緊急,台灣如何發展海洋產業與戰略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臺灣競爭力論壇海洋政策組召集人

摘要
南海的緊張情勢,說明了海洋環境與海洋資源在新世紀的重要性,值得政府高度重視。為了確保我國在南沙的權益,開發我國在南海主權範圍內的海洋能源,以發展海洋能源產業,形同宣示與鞏固海域主權之外,可從中擇定一項作為我國下一個策略性產業,不但可抒解陸地的擁擠,並創造就業機會。未來可發展的策略性海洋產業包括:海洋能源、海洋遊憩、海洋生技、及深層水等的開發利用。基於產業的規模龐大及國際情勢等因素,可考慮採用「政軍分離、產學合作」的模式,以對等的地位,與中國大陸共同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產業。然為保有主體性,我方可以保護海洋產業為名,強化海軍、海巡實力,擴大、密集地巡弋海疆,以防他國侵犯、覬覦我國海域主權。

關鍵詞:南海、海洋資源、海洋產業、海域主權。

前言
由於全球人口快速增長,陸地資源耗竭,海洋以其豐富的資源,成為人類未來的希望,因此,廿一世紀被科學家認定是「海洋世紀」,已無疑義。隨著海洋開發事業的嶄露頭角,世界各國對海洋的爭奪也在日益加劇,海洋開發部門正在逐漸形成一個比較完整而相對獨立的海洋經濟體系。人類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已經形成了各種產業, 20 世紀70 年代以來,世界海洋產值每隔10 年就大約成長一倍:1977 年,世界海洋產值為1,100億美元;1980 年為2,500 億美元;1985 年為3,500 億美元;1992 年達6,700美元,已接近世界經濟總量的4%。進入90 年代以後,海洋對世界各國發展所起的作用更趨加強,無論是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甚至是較為貧窮落後的國家都普遍重視海洋產業經營,調整了各自的海洋發展戰略,世界海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預計到21 世紀初,世界海洋經濟產值將達2 兆美元,有些更樂觀的估計甚至認為將達到3 兆到3.6 兆美元。事實上,人類正面臨人口爆炸、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的三大危機,要走出今天的困境、開拓明天的希望,都寄望海洋這個巨大的天然寶庫。
今年以來,南海的南沙群島及東海釣魚臺列嶼相繼發生主權糾紛,幾乎演成兵戎相見的局面,更提醒我們:臺灣身為擁有廣大藍色國土及豐富海洋資源的海洋國家,開發海洋的行動己刻不容緩。然而,海洋的開發事涉國際政治、外交、軍事等敏感議題,開發過程必須謹慎從事,以免引發不必要的爭端。
眾所週知,近日接二連三發生的島嶼主權紛爭,其實是導因於資源的競奪。固然,我國一向主張與友邦和睦相處;但也不能眼睜睜看著祖先千百年來經營的海疆和產業落入他國之手。因此,近日加強南沙太平島戍衛,以及釣魚臺周邊強力護漁行動,不但值得肯定,更盼望此類「守成」作為能持之以恆外,更能進一步有所「開創」,亦即順應全球開發海洋產業的潮流,建立能為世世代代子孫謀福的永續海洋產業。

壹、 原則
民國95年政府公布的「海洋政策白皮書」雖將發展海洋產業被列為施政要項之一,然不可諱言地,以我目前國力,要全面發展資金、人力、技術需求龐大海洋產業,有其實質的難度。因此,為落實推動發展海洋產業,應確立以下原則:
1、 透過對話、溝通,使民眾得以理解政府的海洋產業發展方向與用心,將發展過程中可能形成的人為阻力降至最低;並積極爭取民眾的配合,踴躍加入開發活動或投資。
2、 由產官學研合組研發團隊,利用太平島為南海諸島唯一擁有淡水水源的優勢,在島上成立海洋研究中心,由專家學者駐島蒐集水文、氣象、資源等相關資料,研究、分析後,提出綜合評估,作為官方決策及民間投資的參考。
3、 兩岸合作:在兩岸分治、海洋島嶼主權尚有爭議的情況下,可在排除政、軍介入的前提下,進行學術與產經的合作,並以太平島作為調度指揮及研究中心。
4、 國際合作:邀請全球海洋研究學者進駐太平島海洋研究中心,一來可提高我國海洋學術水準,二來可藉由海洋研究國際化,降低該地區的緊張局勢及政治敏感度。

貳、 策略性海洋產業舉隅
台灣產業結構從 1960 年代的勞力密集,1980 年代的資本密集,以至於2000 年代的知識密集,今日海洋產業與經濟議題實有必要結合知識經濟時代的背景,將海洋開發與利用與自然科學相結合,並以嶄新的國際觀與科技水準,對海洋經濟開發作策略性產業評估推動與管理。傳統上海洋產業分類是以人類對海洋的利用為依據,若按其性質分類,首先是一些以海洋資源為對象而取得某種產品的社會生產部門,如海洋漁業與養殖(海洋生物資源)、海鹽業、海洋油氣開採、海水化學工業、海底礦業、海洋能源工業等(海洋能量資源);其次是一些利用海洋資源,但不以產品形式直接滿足人們需求的生產部門,例如海運業、海港建設、海底儲油罐等;再次,如海洋觀光休閒中的海洋公園、海岸城市、海上郵輪、海底公園、海濱浴場、海上俱樂部和濱海旅遊等(海洋空間資源)。長期以來台灣海洋相關產業的發展相當發達相當蓬勃發展,除海洋漁業是全世界六大公海捕魚國之外,航海事業亦擁有世界第一大集裝箱船隊航運公司,造船產業曾是世界最大的遊艇輸出國,以及商船建造噸位居世界第六位等海洋經濟實力。此外,水產養殖產業過去輝煌的成就亦曾贏得「養蝦王國」、「養鰻王國」等美譽,這些海洋產業的量值佔世界重要地位,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貢獻厥偉。但近年來受到國際競爭壓力,部分傳統產業已逐漸失去既有的競爭力,新興產業也因政策上不受重視而未推動。因此,在海洋興國的既定政策之下,如何認真面對策略性海洋產業的開發,是有關單位要重視的一項課題。本文以下就幾項策略性產業評選推動作一探討:

一、海洋觀光休閒

休閒(Leisure)是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其國民在追求卓越生活與精神上,所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也是全球性的社會現象與趨勢。人類由於科技與經濟的迅速發展,生產力因而隨之提昇,造成工作時間縮短;相對地也增加了觀光與休閒的機會,所以觀光休閒事業遂在21世紀成為一個龐大且快速成長的全球性產業,其產值亦伴隨著各國的經濟發展呈正向的成長。根據世界旅遊委員會

(World Travel & Tourism Commission,以下簡稱WTTC)針對全球174個國家進行觀光旅遊業的經濟效益評估指出,2005年全球旅遊與觀光需求達6.2兆美元,共創造了1.7兆美元的旅遊與觀光產業產值,其重要性不可言喻。因此,觀光休閒產業被喻為21世紀的產業金礦,並被視為無煙窗的工業。

從世界各國發展觀光休閒產業的趨勢可以看出,其推動觀光休閒活動的重點,概因其社會文化背景、所在地理位置、及經濟發展狀況而異。若從國家經濟發展程度而論,一般觀光休閒事業的發展過程,大致可區分為旅行、觀光、休閒、渡假等四個階段。目前多數先進國家,如歐美或日本等國,隨著其國內經濟的發展和技術進步,人們的收入與可支配所得普遍提高,多數在追求精緻的休閒與渡假;而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國家則上在旅遊觀光的階段,至於台灣的觀光休閒事業發展,則剛從旅遊、觀光邁入休閒、渡假的階段。事實上,從產業的屬性來看,一般視觀光休閒產業為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服務業,主要是此產業涵蓋服務性(無形)與實體性(有形)的特質,可以提供龐大的就業機會。根據世界觀光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WTO)的分析報告指出,「觀光」已成為許多國家賺取外匯的首要來源,全球各國的平均外匯收入約有8%是來自觀光休閒,總收益亦超過所有其他國際貿易種類,高居單一產業別的第一位。WTO也進一步預測至2020年,全球的觀光人數將成長至16.02億人次,總收益也將達到2兆美元以上的經濟規模。此外,此項服務產業也在這幾年提供不少就業的機會,根據WTTC的推估,未來10年全球觀光產業成長情形為旅遊產值自2.2兆美元成長至2.7 兆美元, 觀光旅遊產業GDP 成長率將從10.6% 增至11.3%, 就業人數將自目前1.98億人增加至2.5億人, 而台灣則約可提供65萬的工作機會。

由前述可見,觀光休閒產業今後在全球經濟發展上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台灣由於陸地面積有限,加上人口稠密,每逢星期假日各休閒景點人潮擁擠、交通堵塞,造成遊客抱怨而裹足不前。不過我們擁有相當豐富的海洋觀光休閒資源,如今海洋觀光休憩已成為國人的重要休閒選擇,在追求沙灘、陽光、海水(Sand, Sun and Sea, 3S)的熱潮之下,前往海岸或海洋遊憩的人也愈來愈多,未來在海洋觀光遊憩產業上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與機會。有鑑於此,行政院於「海洋政策白皮書」宣示海域觀光策略和工作要項如下:

1、推動海洋觀光遊憩活動與產業:落實推動海域公共使用之概念,釐清並宣導專用漁業權之權限,以使相關產業得以共同使用海域;推動海域多元利用,增加親水設施,建立海洋觀光遊憩活動與相關產業(含遊艇)發展之輔導管理機制,提升海洋觀光遊憩產業之服務品質。

2、推動休閒漁業:結合漁村文化與周邊生態景觀,推動休閒漁業;健全娛樂漁船之經營管理;完善休閒漁港與漁村建設。

近年來,海洋觀光休閒已因科技的進步而增加不少活動內容,雖然科技進步使更多海洋觀光活動的開發受到關注,但由於社會大眾對海洋觀光普遍缺乏具體的認知,故多半把焦點放在潛水、海釣和遊艇等休閒性活動。因此,如何開發多樣性的海洋「觀光」資源,並提供多元化的活動與服務,以有效地吸引觀光客前來消費,一直是全球發展海洋觀光產業所討論的課題。Orams(1999)強調以海洋環境為主,或由海洋環境引發的活動,皆屬海洋觀光休閒,由於海洋並非人類主要的生活環境,因此,海洋觀光休閒與其他型式的觀光活動,有著明顯區隔的特性:1.海洋觀光活動發生在我們賴以生存,但又不生活於其中的環境;2.海洋觀光產業的成長速度,比其他大多數的觀光產業要來得快;3.海洋觀光活動有著明顯的負面影響;4.海洋觀光面臨管理上獨特的挑戰。目前海洋觀光活動日趨豐

富而多元,從區位的角度可歸納出四大類活動,包括1.海邊活動:在濱臨海邊或潟湖所從事的戲水活動;2.沿海旅遊:沿著海岸從事水上休憩或水底探索等活動;3.離島旅遊:在近海島嶼從事水上休憩或水底探索等活動;4.遊輪活動:以移動式的「類飯店」遊輪從事海外套裝旅遊行程,遊輪上附有各種軟硬體設施與餘興節目。例如以高雄港為基地,開發南海郵輪觀光,將高雄、澎湖、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太平島、廈門、汕頭、香港及海南島,甚至包括菲律賓,串連成海洋觀光旅遊帶(見右圖),透過國際觀光宣傳行銷手法,可使此一地區轉變為媲美加勒比海的海洋休閒旅遊聖地,或可化解區域軍事對峙的緊張態勢。

海洋環境提供了觀光客從事各類海洋遊憩活動的機會,根據「遊憩機會序列」(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ROS)的概念,依據遊憩區所在位置(從極原始的自然區域,漸次發展到人工化的遊樂設施),設定不同性質的遊憩活動方式(從生態旅遊到商業觀光),以使觀光客獲得所需求的滿意體驗。若將不同使用者偏好的這些環境、活動、體驗類型加以組合,便能構成一序列的遊憩機會。ROS的基本假設是「提供多樣化的遊憩機會」,是達成高品質戶外遊憩的不二法門。ROS 的三個主要組成因子即為環境機會(Setting opportunities)、活動機會(Activityopportunities)、體驗機會(Experience opportunities),是藉由不同環境創造出人們可接受的活動機會與體驗機會,所以ROS 的概念促成了戶外遊憩機會的多樣性。若依海洋遊憩機會序列的遊憩據點,可分為原始、自然、鄉村、都市等四種發展類型,其特性如表1所示。由於台灣四面環海又擁有島嶼的海洋環境,加上位於亞熱帶的氣候條件,其可發展的遊憩據點是可以讓表中每一項海洋觀光活動順利推展,同時又能滿足不同層級的遊憩需求。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擁擠與污染常是影響遊憩活動與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列入排他性消費、污染控制、以及成長管理的概念與措施。

二、海洋深層水

海洋是具有極好前景與商機的資源領域,其中某些種類已是人們生產的原料或消費品的來源;有些則已為調查、研究所肯定,將是人類未來發展的接續資源。雖然人類有著幾千年的海洋開發史,但許多海洋資源仍處於沒有有效開發的狀態,特別是海洋深層水(Deep Ocean Water, DOW)的開發利用,目前國內仍處於起步的階段。一般海洋深層水係指水深200公尺以下之深層海水,光線無法達到,具有低溫、清淨、熟成、富營養鹽、富礦物質等特性,並可應用在能源(海洋溫差發電、溫度控制)、觀光(潛水觀光、水族館、多功能泳池、溫浴設施)、農業(液肥、土壤改良、低溫蔬菜、長年型溫室栽培)、食品及工業(飲料、酒類、食品、化妝品、醫藥品、乳酸菌、衛生品)、漁業(親魚親貝養成、種苗培養、養殖、畜牧、海域肥沃化、市場利用)、醫療健康(海洋療法、皮膚炎治療)等領域,由於世人對於海洋深層水的前景與商機看好,因此海洋深層水也博得「藍金」之稱。

事實上,發展深層海水資源於產業之利用,除已引起各國產業界的普關注外,先進國家(如日本、美國)也都有成功的案例,並已有上市產品及藍色產業鏈的成形,特別是在水產養殖、生技保健、化妝品應用、飲料食品等高附加價值產品的開發。其中,日本更標榜海洋深層水是「21世的新資源」,主要是重視其在水產與能源上的應用,並已責成日本水產廳、通產省資源能源廳落實這項開發計畫的整備工作,也視為日本推動水產業振興的重要措施之一。日本自2000 年起,除由中央政府編列鉅額預算外,也在其海洋開發產業協會下成立深層水新產業利用委員會,有效整合相關利用團體及產官學研各界的資源,共同為發展此一新興產業而努力。其實,深層水供應設施之整備也是日本漁港漁村活力化對策計畫的一環,其具體的內容是支援燒津市(靜岡縣)及入善町(富山縣),目前這兩地區所實施之深層水取水設施的整備工作,都已將深層水有效應用在水產領域的魚類種苗生產、養殖、蓄養等方面,做為其推動水產業振興的一項重要措施。

有鑑於國際發展海洋深層水產業的趨勢,我國行政院亦於民國94年4月12 日核定「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政策綱領」,做為未來十年深層海水開發計畫之指導依據。經建會除核定在台東設立海洋深層水產業的開發園區外,由經濟部水利署所主導之「深層海水低溫利用及多目標技術研發模場」,也將廠址設於台東知本地區,並表示在海洋深層水產業鏈形成之後,年產值估計約可達180 億元以上。問題是如何有效善用這項深層海水資源?如何順利開發這項深層海水產業?如何與其他利用團體間的良性互動,一直是各界所質疑的課題。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指出,台灣東部的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海域是黑潮(Kuroshio)必經的區域,具有開發海洋深層水資源的優越條件,目前也有台肥、幸福水泥、及光隆育樂公司等幾家公司正積極開發這項海洋資源,初期主要是集中於飲用水、化妝品等產品的開發,另外台灣電力公司也希望利用海洋深層水進行溫差發電,但上述單位在開發上一直遭遇到不少困難,特別是在技術層面上的整合,及其產品功能性的科學實證不足,造成海洋深層水產業鏈形成的重要瓶頸。有鑑於此,有關單位應先集思廣益,特別是農漁業界對這類研究的整合與應用更要認真探討,下列事項是以台灣發展深層海水應用於水產養殖與精緻農業為例說明:

一、評估台灣發展深層海水應用於水產養殖與精緻農業(含設施園藝)之先天條件,包括海況、水文、生物、物理、化學、選址取水、及土地開發等相關工程的技術開發情形與應用概況。

二、整理日本、美國等先進國家關於海洋深層水產業的開發機制、行銷策略、及其促進此一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配套措施;並研析各國對於深層海水在水產養殖與精緻農業方面的開發與應用概況。

三、檢討台灣開發深層海水單位所遭遇到的困難與瓶頸,並評估深層海水應用於魚介類之育種及優質種苗培育、優質大型藻類極微細藻類生產、高機能水產養殖產品研發,及溫室栽培花卉、低溫蔬果、鹽分逆境生產高品質蔬果的可行性,以及開發這類產品存在之市場條件。

四、建構海洋深層水應用於水產養殖與精緻農業的開發園區,規劃其時程與投資

金額、上市產品的開發與功能認證、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等;並提出強化開發單位應有的風險管理機制,以及落實上述執行內容上的具體措施。

為達成上述事項的完成,建議的具體作法如下:

一、邀請海洋大學、台灣大學、東華大學、花蓮教育大學、經濟部標檢局、漁業署、水產試驗所、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宜蘭縣政府、花蓮縣政府、台東縣政府、蘇澳區漁會、花蓮區漁會、台東區漁會等專家學者及當地代表成立海洋深層水產業發展委員會,共同探討台灣發展深層海水應用於水產養殖與精緻農業之先天條件,包括海況、水文、生物、物理、化學、選址取水、及土地開發等相關工程的開發技術整合與行政程序的協助。

二、成立核心研究小組赴日本、美國考察,收集這些先進國家關於海洋深層水產業的開發機制、資金募集與產品開發、市場開發與行銷策略、及其促進此一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配套措施等;並瞭解未來拓展這些國家市場的機會,尋求可能的技術合作與貿易之伙伴關係,同時研析各國對於深層海水在水產養殖與精緻農業方面的開發與應用概況,其曾遭遇到的困難與瓶頸,以及克服的方法,以減少錯誤的摸索成本。

三、舉辦海洋深層水產業開發對策的研討會,邀請對開發海洋深層水產業有專精研究的國內外專家學者發表論文,包括技術、經濟、環境、及政策等四大議題;並邀請農委會、漁業署、蘇澳/花蓮/台東區漁會、宜蘭/花蓮/台東縣市政府、及目前台灣開發深層海水有關單位與談,就其開發上所面臨的困難與衝突,同時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起赴開發園區現場檢視其所遭遇到的問題與瓶頸,以及日後台灣如何順利開發這類海洋資源的對策。

四、評估由農漁業界建構一所有可能利用團體的聯繫窗口,針對海洋深層水產業的開發不定期舉行協調會議,以利整合及提高行政效率;同時落實規劃深層海水應用於魚介類之育種及優質種苗培育、優質大型藻類極微細藻類生產、高機能水產養殖產品研發,以及溫室栽培花卉、低溫蔬果、鹽分逆境生產高品質蔬果的研發小組,其時程與投資金額、產品開發與功能認證、及成本效益分析等等,可分別由水產試驗所、海洋大學與台灣大學之創新育成中心來規劃執行。

三、生物科技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加上地球正面臨人口快速成長後的糧食短缺、能源危機、及環境污染等三大問題,因此被尊稱為「管理學之父」,並被推舉為「當代最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Guru)」的彼得.費迪南.杜拉克教授(Peter Ferdinand Drucker, 1909~2005)在他著作中,曾預測生物科技與養殖漁業是本世紀的兩個重要明星產業,故為尋求人類走出今日的困境,加深對海洋生物資源及海洋生物科技的研究,是當前非常重要的一門課題,以下即針對生物科技產業之探討。

隨著生物科技的興起,人類對於生物的資源利用與經營有了嶄新的定義。生物科技主要是運用各種現代科技開發地球生物資源,滿足人類農業、食品、健康醫藥與環境等各方面的需求。50多年前DNA 的雙螺旋結構被發現後,開啟了現代生命科學迅速發展的契機。尤其80年代遺傳工程技術的發展利用微生物大量生產各種人類需求的生物產品,創造了無限的商機。目前生物科技已成為科技產業發展的主流,而政府也在2002 年正式將生物科技列為21 世紀國家「兩兆雙星」重點發展的科技產業。現代生物科技的範疇含括了生物製藥、環境污染生物防治、生物能源、生物多樣性、農業改良等多元領域。過去生物科技發展主要均以陸上生物為對象,例如基因改造作物、農業生質能源、人類與動物疫苗開發或是微生物遺傳工程等方面,在海洋生物技術方面,絕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水產養殖生物的生長與疾病防治等方向,較少接觸到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

台灣地理環境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豐富,提供了絕佳的海洋生物資源開發環境。台灣過去在生技研究上亦有深厚的發展基礎,尤其在農業生技方面,無論是作物基因改良、花卉品種開發、有機化農業等均累積了豐富的研究經驗,而在中草藥與保健食品生技方面亦有相當不錯的成就。但是在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方面,過去較少投入,目前僅集中在水產生物的品種研發與疫苗開發上,其他的部份尚未有較具規模的研發工作。有鑒於台灣得天獨厚的海洋地理環境,未來在海洋生技產業的發展上將有無限的潛力。以下列舉幾項適合發展的海洋生技產業,作為政府部門的參考:

1.生物活性物質開發:海洋中豐富的生物資源,富含許多的生物活性物質,可提供人類珍貴的醫藥保健資源。其中較為人們所知的例如甲殼類生物所富含的幾丁質(甲殼素)具有很好的生物保濕功能與生物活性,已被廣泛應用在生醫材料與保健食品中。目前我們對於海洋生物中這些生物活性物質的瞭極為有限,亟待深入的研究開發。除了生物活性物質外,許多微生物中並含有豐富的酵素,可以提供作為各種工業用途的最佳反應促酶。例如從海底熱泉中所分離出的嗜溫菌中含有許多耐高溫的生化酵素,可被應用在工業用途,成為耐溫持久的生物促酶。

2.生質能源與生物廢棄物利用:21 世紀人類面臨能源枯竭以及全球暖化兩大危機,因此如何利用生質能取代現有能源已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由於海洋微藻固定CO2 的能力遠大於陸生植物,並且有些藻類更含有豐富的油脂,成為生質柴油的理想生物來源,目前一些歐美國家已開始投入微藻生質柴油的開發工作。此外許多大型藻類經過適當發酵後可作為酒精等生質能源的材料,目前日本、丹麥與荷蘭等國家均已開始著手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在另一方面,甲殼類生物中富含的幾丁質,是天然界中最豐富的生質能源,除了可應用在生醫材料與保健食品等用途外,經過適當的酵素分解,更可作為生質酒精的來源。

  1. 水產動物疫苗開發:養殖產業是提供人類蛋白質需求的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台灣曾經是全球最重要的養殖王國,但是接連的疾病感染造成養殖產業一蹶不振。發展生物製劑、疫苗,將會是養殖產業永續發展的關鍵。

參、 結語

21世紀是人類開發、利用、建設、及保護海洋的新世紀,美、英、日、韓、中等世界主要海岸國家為全力發展海洋,除提升國家對海洋事務的重視之外,也紛紛設立與海洋事務相關的大學校院系所,以培育其發展海洋所需要的人才,進而深耕其海洋方面的科技研發工作。台灣四周環海、海洋資源相當豐富,所管轄的海域約為陸地面積的五倍,又位居東亞南北來往的樞紐,不論文化、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等發展,都和海洋息息相關。特別在台灣人口綢密、自然資源相對缺乏的情形下,海洋是台灣未來開發應用的一項重要資源。長期以來,台灣雖然在海洋相關產業的發展不錯,但政府對海洋方面的財政預算卻遠遠不足,造成整體海洋競爭實力無法持續的窘境。如今台灣面對海洋國際社會的發展,在全球積極進行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局勢下,更需全面提昇我國的海洋競爭優勢,因此針對海洋策略性產業評選推動工作至為重要,特別是政府與民間部門可以共同開發的海洋觀光休閒、海洋深層水、海洋生物科技等產業。因此,為使能開創具競爭力的海洋產業,我們建議政府要順應海洋經濟發展的趨勢,拓寬企業主的投融資渠道,同時厚植海洋經濟的經營管理人才培育,並提高海洋科技研發與創新能力。

此外,唯有重視合理有效的開發海洋資源,並兼顧海洋生態與保育的平衡,方能使海洋事業永續發展,即前述策略性產業的發展上要符合3E 原則:(1).經濟上(Economical)是可行的,即強調穩定可預期之利潤,並提昇相對生產力與競爭力來維護產業之生存;(2).社會上(Equity)是可接受的,即注重產業的發展能符合公平正義,避免或至少儘量減少產業間的衝突;及(3).環境上(Environmental)是和諧的,即重視資源利用是以符合環境保護及生態平衡之原則,因為海洋環境是有一定的承載力。台灣曾是一個海島型的移民社會,唯有站在陸地,思考海洋(Standon land, think of ocean,才能發展可永續利用及具有競爭力的海洋經濟產業。海洋使我們在一起,而不是把我們分開(The seas bring us together, they do notseparate us),海洋產業的永續發展必須堅持:最小生態環境衝擊、最小社會文化影響、最大經濟福利效益、最大消費遊憩滿足。

參考資料

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2005),觀光統計資料,「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http://www.wttc.org/, (2005年7月)。

交通部觀光局(2007),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中華民國(台
灣)交通部觀光局網站」,http://202.39.225.136/indexc.asp,(2007年6月)。

行政院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海洋政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邱文彥(2003),「海岸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書局。

邱文彥編輯(2003),「海洋產業發展」,台北:台灣研究基金會。

莊慶達(2000),臺灣休閒漁業之發展策略,「中國水產」第571期,第43-56頁。

莊慶達(2007),海洋觀光與休閒漁業的發展,「漁業推廣」第254期第21-25頁。

莊慶達編輯(2008),「海洋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莊慶達(2008),台灣發展海洋觀光休閒的機會與挑戰,「2008 觀光與休閒產

業經營管理論文研討會」,東方技術學院。

莊慶達,(2008),深層海水在水產養殖與精緻農業應用之探討,「漁業推廣」,

第261期, 第20-23頁。

莊慶達,(2008),臺灣娛樂漁業發展與政策規劃研討會-娛樂漁業的永續發展方向與策略,「漁業推廣」,第256期,第14-16頁。

莊慶達編輯(2008),「海洋觀光休閒之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華健、莊慶達,(2007),從開拓海洋、駕馭海洋到與海美麗共生,「漁業推廣」,

第248期, 第28-33頁。

劉金源(2008),海洋教育、海洋產業、海洋台灣,「水下技術研討會論文集」。

劉祥修(2006),「海域觀光遊憩導論」,台北:桂魯專業書店。

劉修祥 譯(2001),「海洋觀光發展、影響與管理」,台北:桂魯專業書局。

Hoyt, E. 2000. Whale Watching 2000: Worldwide Tourism Numbers, Expenditures,

and Expanding Socioeconomic Benefits. A Special Repor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 IFAW-www.ifaw.org.

Kraus, R. (1990). 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 Harper Collins

Orams, Mark (1998). Marine Tourism: Development, Impacts and Management,

Routledge Publisher.

Peisley, T. (1999). Transport: The Cruise Industry in Asia Pacific, Travel & Tourism

Analys (London) , 1-20. (No. 2).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