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峰:不好意思,「九二共識」既無神力也無魔力20151109

[天下雜誌]20151109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京都大學法學博士)

 

馬習會猶如一場馬英九總統個人的「九二共識」獨奏會。對馬英九而言,「九二共識」簡直已經如同信仰一般。宗教式地認為沒有「九二共識」,台海沒有和平。沒有「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無從發展。只是,不好意思,「九二共識」既無神力,也無魔力。特別是在無信仰的「後現代」台灣,宗教式的福音傳送,斷無打動人心的可能。

政治性的演出,說穿了就為了打動人心而已。打動人心,化為力量,然後接近演出前「事先」設定的政治目的。這在民主社會和非民主社會通通一樣。只是,日昨看了一整天的「馬習會」,筆者獨斷的認為,馬英九的演出斷難感人。特別是他的選民,台灣人。雖然他已經不再選舉。

戰後以來,就台灣史的社會構造而言,就是「中華民國」及隨後而來的「中華民國憲法」的台灣支配。在這裏,不管是「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憲法」,都將中國共產黨排除在外。

而「中華民國」的台灣支配,其法理上的「權原」來自中華民國對清帝國在國際法上的全面繼承。也就是說,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敗退的結果,就是與清帝國之間的甲午戰爭的戰後處理條約馬關條約的廢棄,也就是台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的中國復歸。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馬英九對「九二共識」一再複誦的定義。

這裏所說的一個中國的「中國」,毫無疑問,當然是繼承了清帝國,但是「還沒有」或「未曾」全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的中華民國。

只是,對於台灣史的社會構造而言,全面繼承了清帝國台灣利權的中華民國是「自」還是「他」;是「內」還是「外」,不容易說明,特別是在「觀念中國」與「實證中國」之間的衝突全面浮現的今天。不過,唯一清楚的是,在台灣史的發展路徑上,與台灣發生關係的「他者」的敗退,必然成為台灣史前進的動力。例如,西班牙、荷蘭、鄭氏王朝、清帝國、日本殖民帝國,甚至到眼前的「中國」國民黨,盡皆如此。而且,所有的外來勢力,只要來,都會走。既然一定會來,也一定會走,所以既不需要強力對抗,也不需要用力驅逐。

所以,「觀念台灣」從來不曾具主體性地驅離外來勢力,但是,「後來的」外來勢力,全部替「觀念台灣」驅逐了「先來的」外來勢力。同時,沒有例外地,帶來了鉅大強勁的歷史動力。例如,1895年,清帝國在甲午戰爭慘敗,但是台灣卻藉此一舉擺脫前現代的滿清,搭上以日本帝國主義作為火車頭的現代化列車;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潰散,但是原屬帝國日本一員的台灣,一天的敗戰國也沒當成,就直接隨著「台灣光復」而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列名世界五強之一;1949年,中國國民黨自中國內戰敗退,連軍帶民全面「轉進」來台。但是,台灣卻因為中國國民黨的敗退而遠離共產世界,得以與美日等西方自由世界完美連接,完成高度經濟成長、民主主義與立憲主義等「現代價值」。接下來,時至今日,歷史前進的路徑已經極度明朗,毫無疑問,中國國民黨從台灣民主主義中的全面敗退,勢必再度為台灣帶來歷史前進的新的動能。

不過,就像日本的進步左派在「和平憲法」和「憲法第九條」之前,思考停止一樣;馬英九及馬英九們則在「九二共識」之前,自動停止思考。

只是,一民(nation)一國(state)的安全保障,是戰略而非信仰;是數學而非感情。毫無疑問,不管面對何「物」,絕對不能「思考停止」。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