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建國:真要拚經濟,問題在兩岸20160127

龐建國(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總統選舉前曾經表示,如果蔡英文勝選,將會面對經濟和兩岸兩大挑戰。其實,這兩大問題是高度重疊的,而且主要的癥結是在兩岸。因為,受到先天條件和後天產業發展既成路徑的影響,台灣想要拚經濟,就是需要與海峽對岸合作,這是經濟規律決定的。

任何一個國家想要有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做法就是促進產業發展,而在今天這個全球化競爭的時代裡,產業發展的經濟規律,就是要基於本身的要素禀賦,依循比較優勢的原則,在全球分工體系裡找到產業發展的利基,然後,串聯境外的互補要素,形成最具競爭力的組合。像台灣這種天然資源匱乏、經濟規模又不夠大的經濟體,尤其需要在境外找尋合作夥伴。前述的組合如果從生產流程的先後順序來看,就是產品供應鏈或者全球價值鏈;如果從地理或空間的分布來看,就叫作生產網絡。

國際分工體系和國際經貿往來的研究發現,過去20多年來,全球產業發展最蓬勃興盛的區域是包括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台灣、和東南亞國家在內的東亞地區,而在這個區域內,供應鏈串聯或者生產網絡運作的核心,已經由日本移到了中國大陸。所以,全世界的國家都想要加強和中國大陸的貿易往來,只有台灣表現得戒慎恐懼。問題是,如果捨棄了中國大陸,台灣還有出路嗎?

立足台灣,環視全球,我們會發現,兩岸在產業發展上有著高度的互補性。這些互補性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中國大陸有著台灣缺乏的市場規模和生產要素(過去的土地、勞動力,和現在的資金、技術),讓企業經營比較容易做大做強。其次,海峽兩岸地理距離鄰近、語言文化相通,這使得兩岸在供應鏈的串聯上,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和交易成本。再者,台商在大陸經營多年所開拓出的人脈關係,使得各方面的社會資本比較容易聚攏,互補要素比較容易串聯。

所以,過去對於台商該不該去大陸發展,有所謂前進大陸「找死」和留在台灣「等死」的說法。經驗事實告訴我們,去了大陸被騙被坑的台商固然不少,但是,也有許多去大陸「找死」的台商,因為懂得善用大陸的互補優勢,得以成功發達,如今,躋身世界級的行列。今天台灣的大企業,有那一家的經營布局,能夠不連結大陸?至於那些固守台灣「等死」的企業,如今又有那幾家還能存活,還能夠和「找死」的企業並駕齊驅?

事實上,台灣官方從來都沒有向海峽對岸敞開過大門。從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到陳水扁的「積極管理」,台灣官方一直想要阻止台灣企業西進大陸,鼓勵它們前進東南亞或拉丁美洲,結果,大家都曉得,害死了一堆企業家。馬英九總統執政之後,雖然不再刻意阻撓兩岸經貿往來,但是,對於兩岸生產要素的流通交換,尤其是陸資來台,仍然設下了許多不必要的障礙,增加了供應鏈串聯上不必要的成本。結果,當紮根台灣不划算的時候,企業只好連根拔起地走人。同時,你不讓陸資在台灣落地,它就把你的人才挖去大陸工作。這種利弊得失,台灣真的要務實地盤算。

最近這些年來,台灣經濟之所以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民間投資不振。民間投資之所以卻步,則相當程度是因為台灣不敢開放陸資,不願與大陸做進一步的連結。中國大陸現在已經有能力布局全球,去年大陸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已經超出1千2百億美元,來到台灣的,卻不到千分之三。事實上,無論是美國商會或者是歐洲商會都建議過,台灣若想要吸引外資,應該讓兩岸要素交流更為暢通,讓台灣成為串聯大陸企業和外資企業的樞紐。

不幸的是,謹小慎微的馬政府始終不敢在兩岸之間採取大開大闔的作為。於是陸資不來,外資也沒興趣,陸資和外資都不投資台灣,本地的企業家又有多少人願意加碼?然後,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直接連結大陸市場,不再眷顧台灣,於是,台灣就從供應鏈的串聯中被剔除出去,形成所謂「斷鏈」或「掉鏈」的現象。

所以,台灣想要拚經濟,就必須撤除兩岸之間生產要素流通不必要的人為障礙,善用大陸的互補性資源。可是,在蔡英文的經濟藍圖中,中國大陸不見了。蔡英文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提出了綠能科技、智慧機械、物聯網、生技醫藥、和國防產業這五大創新研發計畫,在計畫的推行上,她要連結美國、日本、乃至於瑞士,其中,沒有中國大陸。這樣的規劃反映了蔡英文和綠營的慣性思維,就是與中國大陸連結是很危險的,應該「從世界走進中國」,不要「從中國走向世界」。問題是,從供應鏈串聯和生產網絡運作的視角切入,這種政治掛帥的考量根本經不起經濟規律的檢視。

必須指出的是,要素禀賦和比較優勢不是靜止不動的,隨著經濟成長和技術研發,中國大陸正不斷地調整產業結構,邁向產業升級,優化要素禀賦,強化比較優勢。台灣如果不敢或無法將本身的競爭優勢鑲嵌進大陸的產業脈動中,別想走出「悶經濟」的困局。

我的基本看法是,經濟規律不會因為政治考量而轉彎,台灣經濟要成長,必須務實地面對大陸,有效地連結大陸。不過,到目前為止,未來的蔡總統還沒有告訴我們,她如何搞定兩岸關係,如何善用中國大陸的成長動能,以及如何避免台灣經濟走向邊緣化。真要拚經濟,問題在兩岸。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