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1第六屆兩岸競爭力論壇 新聞稿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會議影片:鳳凰視頻       央視        愛奇藝

「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於2016年11月18日至21日於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辦,本屆論壇由兩岸共同主辦,台灣主辦單位為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大陸主辦單位為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中國文化研究會、中國經濟報導社、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與福建師範大學,協辦單位為中國區域經濟學會。

論壇主題訂為“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包含七大討論方向:世界其它文明比較;中華文明與普世價值;中華文化認同是兩岸必須鞏固和增強的最基本、最深厚的認同;發揚光大中華文化作用;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創造出新的文化精品,為中華文化寶庫增添新的精神財富;文化復興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岸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中華文化在臺灣的主體地位與影響。與會來賓包含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旺報》社長黃清龍、《旺報》總編輯王綽中以及其他國家及有關部委領導、台灣著名專家學者、國家級研究機構、全國著名大學知名專家學者、兩岸知名企業家代表、中央主流媒體的代表,共計一百人參加。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於致詞中表示,過去便知道兩岸競爭力高峰論壇的活動,直到今年活動邁入第六年才來參加,內心感到非常感激,也實現了願望,終於能在北京出席。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提到,兩岸競爭力高峰論壇在今年邁入第六屆,並邀請到兩岸精英齊聚北京,展開討論,共同針對提升中華文化來集思廣益、盡心盡力,意義深遠。

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說,想要提升台灣競爭力的做法之一,台灣除應善用大陸市場規模、動能,兩岸為此優勢互補,共同賺世界的錢,提升年輕人的競爭力,同樣也很重要;而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與台灣30多所大學孵化器合作,提供創業就業的平台給台灣年輕人,台灣競爭力論壇未來也希望在此與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深入合作,協助搭起兩岸橋樑,讓台青到大陸創業與就業,感受到大陸對於台灣青年的善意與幫助。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李閩榕在致詞中提到,兩岸競爭力論壇是兩岸智庫交流的重大盛會,對於推動兩岸合作交流,擁有重要的功能;面對台灣當前政治局勢改變,兩岸更應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促成中華文化與民族復興。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慎明則說,兩岸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優良底蘊,而台灣與大陸在海峽兩岸兄弟之間,關係緊密,更應同舟共濟、相濡以沫,共同提升兩岸文化的競爭力。

主旨演講也邀請到兩岸知名專家學者,臺灣大學心理系特聘教授黃光國、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旺報社長黃清龍及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等人。

臺灣大學心理系特聘教授黃光國建議,在瑯歧島設立「華人自主社會科學推廣中心」,加速促成中華文化復興。一方面可以對大陸年輕學者傳授台灣過去半世紀發展本土社會科學的經驗,在大陸建立「儒家人文主義」的學術傳統,提早落實習近平主席「建構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的講話,一方面又可以擴大「文化中國」的聲勢,以削減台獨派「去中國化」的氣焰。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則說,今年適逢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兩岸同樣重視,利基於此,兩岸更應合作推廣中華文化復興。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旺報社長黃清龍認為,應該以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對世界歷史文明的貢獻為理論出發點,以重新發現中國文化的原創性動力為基礎,涵融和塑造新的世界文化走向和文明格局。文化「走出去」的過程,既是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和感召力、同時也是在主動進入多元文化和世界文明語境的過程中,去創新性地闡釋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提到,台灣政局已發生變化,兩岸關係發展也受到影響,這時兩岸民眾若能攜手,共同推動中華文化復興與整合,對於穩定兩岸關係將有穩定發展的作用。 

下午一共有兩場分論壇,第一分論壇主題為「中華文化認同」、「文化復興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參與貴賓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研所研究員王建民、臺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彭錦鵬、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郭傑、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教授盧信昌、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沈海甯、台華窯特約藝術家白豐中、水墨動畫施向東、豈凡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邱秀珍。

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彭錦鵬表示,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多元發展,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從國家和中央政府層級檢討出符合全球化市場的民主文化、地域特質、文化習俗、人才結構等。須先盤點各項文創產業的優勢和劣勢,選出明星產業,以塑造中華文化品牌。而中華文化創意產業只在起步階段,未來發展仍需要官產學界的兩岸人士共同努力創造新局。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教授盧信昌指出,目前西方社會「上無道揆」的現象日益惡化,對應於此ㄧ態勢之下來推動德目課題與修行概念,同時要能夠開發出以進德和修持為目標追求的修習課程。期能支持當事人不再迷失本性和認識自我,務必能在自省修行的循循善誘,並能持續擴散理念和做深度的經營開發。

台華窯特約藝術家白丰中講述青花民族之DNA,表示不該將青花瓷的表現只侷限在傳統的工藝圖案上,做世代交傳的仿古,中華民族在面對生活與美學的感悟是必須經由改革而得取。青花須經歷一場視覺改革,才能重現具新節奏的色彩幻象和氣韻風華,也彷若一縷空靈,吹越穹蒼再回到新文化的價值觀上。

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郭博州認為,在台灣歷史轉折的時刻,美術創作者、美術教育者都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台灣不再只是域外思潮的集散地,而是具有主體性思考的搏成區。隨著台灣社會越趨成熟發展,生活美感的提升已是全民積極努力的目標,而美感教育的養成便要落實在學校美術館的興建,大專院校成立美術館如今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流行。企業界也開始思考企業品牌的形塑、員工美感教育的養成和企業形象的建立,投資興建專業的美術館便成為最為可行的策略。

水墨動畫施向東則認為,兩岸應攜手,共同構建文化產業的「一帶一路」。

豈凡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邱秀珍說,以中華文化的精義作為基底,採取開放包容的宗教觀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謙和態度,傳承發揚以人為本的仁愛精神,行王道於天下。在追求中華偉大復興和實現“中國夢”的同時,必定能夠超越“文明衝突”的困境,在“歷史終結”和“文明衝突”的糾結中,開闢出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第三條路來。

第二分論壇主題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兩岸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參與貴賓有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原黨委書記艾克拜爾•米吉提、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中國經濟導報社王平生、旺報中時言論部總主筆戎撫天、全國台研會副秘書長楊立憲、北京世萱堂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劉子平、中華兩岸交流合作促進會理事長韋大中、杭州師範大學三替家政學院執行院長劉偉文。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原黨委書記艾克拜爾•米吉提,從藝文的角度出發,認為兩岸應以傳承與發展中華文化為共同責任。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提到,本屆論壇適逢兩岸政黨第三次輪替,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各種活動停擺,而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同為兩岸最大公約數,因此本次論壇舉辦目是為開啟兩岸和平之窗,建構與中華文化的連結紐帶,共同提升兩岸文化競爭力。謝明輝指出,中華文化不只是臺灣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最主要和重要的文化主流。如果中華文化在臺灣的多元化文中不是主流,那也不會引起臺灣某些主張日本殖民主義殘留思想者的挑釁和破壞。正是因為中華文化在臺灣的主流地位,影響深入民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思想觀念,所以才會對於那些將自身貶為日帝皇民化後裔者的反彈,作出背祖忘宗、認賊作父的種種令人不齒的行徑。身為臺灣人,更應該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臺灣俗諺也常講:「呷果子拜樹頭,吃米飯要惜鋤頭」。如果連繼承中華優良傳統都視而不見,甚至棄之敝屣,反而數典忘祖的去謳歌頌揚、擁抱不堪回首的日本殖民時期皇民化的統治,不僅自甘墮落,愧對祖先,更與兩岸和平趨勢背道而馳。

中國經濟導報社王平生則從媒體的角度出發,提到中華文化的傳播與發揚。

旺報中時言論部總主筆戎撫天表示,東西合壁、古今貫通形塑的台灣文化的本身,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創新」的實驗與實踐。台灣文化之所以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主要來自中華文化的開放與包容。台灣民眾蘊集了勤勉、奮發、忍讓、謙和的美德。解嚴後奠基於傳統中華文化的精髓,民間力量驟然釋放,不論是在哲學、文學、藝術方面等都展現亮眼的成績,為世界矚目。

全國台研會副秘書長楊立憲也從「一帶一路」政策出發,強調兩岸應振興中華文化,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北京世萱堂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劉子平,則提到現代科技助力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中華兩岸交流合作促進會理事長韋大中認為,文化的內在構成因素,基本上包含了人、事、時、地、物、思想與文字,文化中普世價值的探討有著其特殊的「連律性」以及「斷裂性」,如同中華文化思想中的「常中有變」與「變以顯常」的「常」與「變」。透過探討中華文化之普世價值的問題意義,將其中歷史意義上的轉折點的形式,回頭看待其本質性意涵的「內容」,更試著以現在所處的「現象」還原其思想的主幹,中華文化的普世價值答案是不言可喻。

杭州師範大學三替家政學院執行院長劉偉文,則分享「健康中國」的概念,認為應振興中醫文化。

「兩岸競爭力論壇」為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與時任福建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閔榕共同推動而成立。首屆論壇2010年7月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主題為“攜手提升兩岸競爭力”;第二屆論壇於2011年7月在臺北市召開,主題為“大提升、大戰略、大突破、大競合”;第三屆論壇2012 年 11月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主題為“後ECFA時代兩岸經貿合作與提升藍色海洋競爭力”;第四屆為2013年8月在臺北市召開,主題分別為“區域整合、文化認同、創新價值、金融合作”;第五屆論壇於2014年12月在亦在臺北市召開,主題為“一帶一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連續五屆論壇的召開,在兩岸政界、學術界、商界和媒體界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反響,已成為兩岸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的學術盛會。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