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2第六屆兩岸競爭力論壇 新聞輯要

OLYMPUS DIGITAL CAMERA

 

20161121第六屆兩岸競爭力論壇 新聞稿

台灣競爭力論壇

新浪網

「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於2016年11月18日至21日於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辦,本屆論壇由兩岸共同主辦,台灣主辦單位為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大陸主辦單位為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中國文化研究會、中國經濟報導社、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與福建師範大學,協辦單位為中國區域經濟學會。

論壇主題訂為“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包含七大討論方向:世界其它文明比較;中華文明與普世價值;中華文化認同是兩岸必須鞏固和增強的最基本、最深厚的認同;發揚光大中華文化作用;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創造出新的文化精品,為中華文化寶庫增添新的精神財富;文化復興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岸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中華文化在臺灣的主體地位與影響。與會來賓包含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旺報》社長黃清龍、《旺報》總編輯王綽中以及其他國家及有關部委領導、台灣著名專家學者、國家級研究機構、全國著名大學知名專家學者、兩岸知名企業家代表、中央主流媒體的代表,共計一百人參加。

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於致詞中表示,過去便知道兩岸競爭力高峰論壇的活動,直到今年活動邁入第六年才來參加,內心感到非常感激,也實現了願望,終於能在北京出席。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提到,兩岸競爭力高峰論壇在今年邁入第六屆,並邀請到兩岸精英齊聚北京,展開討論,共同針對提升中華文化來集思廣益、盡心盡力,意義深遠。

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說,想要提升台灣競爭力的做法之一,台灣除應善用大陸市場規模、動能,兩岸為此優勢互補,共同賺世界的錢,提升年輕人的競爭力,同樣也很重要;而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與台灣30多所大學孵化器合作,提供創業就業的平臺給台灣年輕人,台灣競爭力論壇未來也希望在此與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深入合作,協助搭起兩岸橋樑,讓台青到大陸創業與就業,感受到大陸對於台灣青年的善意與幫助。

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李閩榕在致詞中提到,兩岸競爭力論壇是兩岸智庫交流的重大盛會,對於推動兩岸合作交流,擁有重要的功能;面對台灣當前政治局勢改變,兩岸更應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促成中華文化與民族復興。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慎明則說,兩岸共用中華傳統文化的優良底蘊,而台灣與大陸在海峽兩岸兄弟之間,關係緊密,更應同舟共濟、相濡以沫,共同提升兩岸文化的競爭力。

主旨演講也邀請到兩岸知名專家學者,臺灣大學心理系特聘教授黃光國、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旺報社長黃清龍及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等人。

臺灣大學心理系特聘教授黃光國建議,在瑯歧島設立「華人自主社會科學推廣中心」,加速促成中華文化復興。一方面可以對大陸年輕學者傳授台灣過去半世紀發展本土社會科學的經驗,在大陸建立「儒家人文主義」的學術傳統,提早落實習近平主席「建構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的講話,一方面又可以擴大「文化中國」的聲勢,以削減台獨派「去中國化」的氣焰。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則說,今年適逢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兩岸同樣重視,利基於此,兩岸更應合作推廣中華文化復興。

旺報社長黃清龍認為,應該以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對世界歷史文明的貢獻為理論出發點,以重新發現中國文化的原創性動力為基礎,涵融和塑造新的世界文化走向和文明格局。文化「走出去」的過程,既是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和感召力、同時也是在主動進入多元文化和世界文明語境的過程中,去創新性地闡釋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提到,台灣政局已發生變化,兩岸關係發展也受到影響,這時兩岸民眾若能攜手,共同推動中華文化復興與整合,對於穩定兩岸關係將有穩定發展的作用。 

下午一共有兩場分論壇,第一分論壇主題為「中華文化認同」、「文化復興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參與貴賓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研所研究員王建民、臺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彭錦鵬、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郭傑、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教授盧信昌、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沈海甯、台華窯特約藝術家白豐中、水墨動畫施向東、豈凡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邱秀珍。

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彭錦鵬表示,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多元發展,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從國家和中央政府層級檢討出符合全球化市場的民主文化、地域特質、文化習俗、人才結構等。須先盤點各項文創產業的優勢和劣勢,選出明星產業,以塑造中華文化品牌。而中華文化創意產業只在起步階段,未來發展仍需要官產學界的兩岸人士共同努力創造新局。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教授盧信昌指出,目前西方社會「上無道揆」的現象日益惡化,對應於此ㄧ態勢之下來推動德目課題與修行概念,同時要能夠開發出以進德和修持為目標追求的修習課程。期能支持當事人不再迷失本性和認識自我,務必能在自省修行的循循善誘,並能持續擴散理念和做深度的經營開發。

台華窯特約藝術家白豐中講述青花民族之DNA,表示不該將青花瓷的表現只侷限在傳統的工藝圖案上,做世代交傳的仿古,中華民族在面對生活與美學的感悟是必須經由改革而得取。青花須經歷一場視覺改革,才能重現具新節奏的色彩幻象和氣韻風華,也彷若一縷空靈,吹越穹蒼再回到新文化的價值觀上。

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郭博州認為,在台灣歷史轉折的時刻,美術創作者、美術教育者都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台灣不再只是域外思潮的集散地,而是具有主體性思考的搏成區。隨著台灣社會越趨成熟發展,生活美感的提升已是全民積極努力的目標,而美感教育的養成便要落實在學校美術館的興建,大專院校成立美術館如今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流行。企業界也開始思考企業品牌的形塑、員工美感教育的養成和企業形象的建立,投資興建專業的美術館便成為最為可行的策略。

水墨動畫施向東則認為,兩岸應攜手,共同構建文化產業的「一帶一路」。

豈凡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邱秀珍說,以中華文化的精義作為基底,採取開放包容的宗教觀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謙和態度,傳承發揚以人為本的仁愛精神,行王道於天下。在追求中華偉大復興和實現“中國夢”的同時,必定能夠超越“文明衝突”的困境,在“歷史終結”和“文明衝突”的糾結中,開闢出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第三條路來。

第二分論壇主題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兩岸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參與貴賓有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原黨委書記艾克拜爾•米吉提、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中國經濟導報社王平生、旺報中時言論部總主筆戎撫天、全國台研會副秘書長楊立憲、北京世萱堂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劉子平、中華兩岸交流合作促進會理事長韋大中、杭州師範大學三替家政學院執行院長劉偉文。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原黨委書記艾克拜爾•米吉提,從藝文的角度出發,認為兩岸應以傳承與發展中華文化為共同責任。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提到,本屆論壇適逢兩岸政黨第三次輪替,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各種活動停擺,而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同為兩岸最大公約數,因此本次論壇舉辦目是為開啟兩岸和平之窗,建構與中華文化的連結紐帶,共同提升兩岸文化競爭力。謝明輝指出,中華文化不只是臺灣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最主要和重要的文化主流。如果中華文化在臺灣的多元化文中不是主流,那也不會引起臺灣某些主張日本殖民主義殘留思想者的挑釁和破壞。正是因為中華文化在臺灣的主流地位,影響深入民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思想觀念,所以才會對於那些將自身貶為日帝皇民化後裔者的反彈,作出背祖忘宗、認賊作父的種種令人不齒的行徑。身為臺灣人,更應該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臺灣俗諺也常講:「呷果子拜樹頭,吃米飯要惜鋤頭」。如果連繼承中華優良傳統都視而不見,甚至棄之敝屣,反而數典忘祖的去謳歌頌揚、擁抱不堪回首的日本殖民時期皇民化的統治,不僅自甘墮落,愧對祖先,更與兩岸和平趨勢背道而馳。

中國經濟導報社王平生則從媒體的角度出發,提到中華文化的傳播與發揚。

旺報中時言論部總主筆戎撫天表示,東西合壁、古今貫通形塑的台灣文化的本身,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創新」的實驗與實踐。台灣文化之所以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主要來自中華文化的開放與包容。台灣民眾蘊集了勤勉、奮發、忍讓、謙和的美德。解嚴後奠基於傳統中華文化的精髓,民間力量驟然釋放,不論是在哲學、文學、藝術方面等都展現亮眼的成績,為世界矚目。

全國台研會副秘書長楊立憲也從「一帶一路」政策出發,強調兩岸應振興中華文化,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北京世萱堂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劉子平,則提到現代科技助力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中華兩岸交流合作促進會理事長韋大中認為,文化的內在構成因素,基本上包含了人、事、時、地、物、思想與文字,文化中普世價值的探討有著其特殊的「連律性」以及「斷裂性」,如同中華文化思想中的「常中有變」與「變以顯常」的「常」與「變」。透過探討中華文化之普世價值的問題意義,將其中歷史意義上的轉折點的形式,回頭看待其本質性意涵的「內容」,更試著以現在所處的「現象」還原其思想的主幹,中華文化的普世價值答案是不言可喻。

杭州師範大學三替家政學院執行院長劉偉文,則分享「健康中國」的概念,認為應振興中醫文化。

「兩岸競爭力論壇」為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與時任福建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閔榕共同推動而成立。首屆論壇2010年7月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主題為“攜手提升兩岸競爭力”;第二屆論壇於2011年7月在臺北市召開,主題為“大提升、大戰略、大突破、大競合”;第三屆論壇2012 年 11月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主題為“後ECFA時代兩岸經貿合作與提升藍色海洋競爭力”;第四屆為2013年8月在臺北市召開,主題分別為“區域整合、文化認同、創新價值、金融合作”;第五屆論壇於2014年12月在亦在臺北市召開,主題為“一帶一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連續五屆論壇的召開,在兩岸政界、學術界、商界和媒體界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反響,已成為兩岸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的學術盛會。

 

台推去中國化 中華文化優勢流失

旺報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外交政策可能施行孤立主義,美國作為世界霸權的角色或將逐漸淡化。部分兩岸專家、學者認為,中國大陸坐擁強悍的經濟實力,將在未來扛起全球化大旗的同時,文化影響力也將在國際社會擴張;而台灣社會追求本土化、去中國化,中華文化優勢恐將不再。

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20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兩岸學者專家共同研討全球化時代下的中華文化競爭力。

北京大學博士後管理辦公室主任范德尚表示,川普以孤立主義當選美國總統,反映美國社會內部的矛盾;長年施行製造業與工廠外移政策,導致中產階級失業問題嚴重,為此川普呼籲在國外設廠的企業回美國發展,獲得民眾歡迎,成為白宮新主人。

就在美國高唱本位主義的同時,大陸卻積極發展「一帶一路」政策,無疑是扛起全球化的大旗,文化影響力也將與經濟發展同步在全球擴張。對此,范德尚認為,大陸內部對於核心價值的重視,將落實在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側重;台灣若想維持文化影響力,勢必透過與大陸的合作,加強兩岸人民、文化的認同,維繫文化根源。

擔任分論壇主持人和點評人的《旺報》總編輯王綽中表示,回憶起1991年派駐北京時,曾在王府井大街聽到當地小朋友哼唱小虎隊的歌曲,從流行文化的面向來看,台灣當時在兩岸的文化影響力很強。不過,伴隨多次政黨輪替,特別是在李登輝與陳水扁擔任總統期間,提倡本土化,導致台灣的中華文化優勢,逐漸在華人圈脫離主導地位。

王綽中並提到,艾普羅民調公司與台灣競爭力論壇多年調查台灣人的國族認同,在11月公佈的調查結果得知,有69.7%受訪者認為台灣若採取「泛中國人認同」,最有利兩岸和平;但台灣民眾的中國人認同卻比上一季減3%,降至43%;另再加上綠營有意撤除兩蔣陵寢的衛兵、故宮南院的12生肖獸首複製品也將被拆除,都顯示民進黨政府的文化台獨傾向,有損兩岸和平發展。

 

內部化 陸批蔡搞積累式台獨

旺報

大陸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20日指出,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根與魂,由於根與魂相連,因此文化台獨從根本上是違背歷史潮流的。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提到,與陳水扁的激進台獨不同,蔡政府推動積累式台獨,文化台獨和教育台獨為重要內容;他還說,面對蔡政府積累式台獨,大陸將以積累式統一來對抗,「台獨還是逃不出如來佛掌」。

台推去中國化 中華文化優勢流失

由大陸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等單位合辦的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20日在北京舉行。這屆論壇主題為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

文化台獨 違歷史潮流

鄭立中致詞表示,兩岸是骨肉相連一家人,儘管尚未統一,還有些隔閡甚至對抗,但中華文化傳統從未改變。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受嚴重挑戰,堅持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同文同種本屬一家的歷史潮流不會改變。

他強調,蔡政府任何分裂兩岸或搞台獨的行為,都會被兩岸同胞唾棄,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根與魂,不可分割,從歷史來說,由於根與魂相連,因此文化台獨根本是違背歷史潮流。至於教科書和歷史史觀建構的問題,鄭立中直言,部分被歪曲的歷史,最終都要被更正。

與會的李義虎受訪指出,蔡政府執政,推動積累式台獨,既非漸進又非激進;積累就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積累式台獨的重要內容就是文化台獨和教育台獨。

文化競爭力 兩岸互補

他表示,積累式台獨的特點是台獨的台灣內部化,過去扁政府推動的是台獨的兩岸化,引發兩岸直接對立;蔡政府認為,大陸怎麼伸手也搆不到,就在台灣內部搞文化台獨,推動去中國化。

李義虎說,面對積累式台獨,大陸將以積累式統一對抗,「台獨還是逃不出如來佛掌」。從物質條件、國際形勢和大陸影響力,積累式統一將由量變觸動質變,推動文化建設就是重要工作。

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致詞說,兩岸文化競爭力應是相加或相乘,優勢互補,賺到好幾倍的利潤。他說,國民黨前主席連戰曾說,兩岸要合作賺外國人的錢,現在他還要加一句,就是合作的速度要加快,因為外國人的錢都快用完了。

 

陸學者籲慎防「文化台獨」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昨日在北京召開,旨在密切兩岸交流交往,推動兩岸智庫對話,合作提升兩岸競爭力。兩岸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在兩岸溝通機制停擺情況下,中華文化作為台灣文化的主流、作為兩岸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或可為兩岸和平穩定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有與會學者表示,近期發生的「反課綱事件」,反映「法理台獨」搞不通時,「文化台獨」或出來興風作浪。

全國政協常委、大陸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則表示,兩岸是骨肉相連的一家人,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海峽兩岸尚未統一,存在著隔閡和對立,但是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確實始終如一,從未改變,在當前兩岸關係受到重大衝擊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的形勢下,通過文化尋找共鳴,通過文化匡正認同顯得尤為重要。

胡志強:兩岸關係不會逆轉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胡志強認為,兩岸之間的互動非常重要,像天氣一樣,有時天晴有時烏雲,有時下雨有時霧霾。他稱,兩岸之間的互動和來往,撥開烏雲就有藍天,事實上兩岸之間的交往正是輕舟已過萬重山,「我不相信任何力量可以讓之逆轉」。

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提醒,目前的文化認同問題仍比較嚴重,例如台灣史被篡改,造成了台灣青年一代國家民族認同、文化認同的淡薄和扭曲,而近期發生的「反課綱事件」,也反映了在「法理台獨」搞不通時,「文化台獨」或出來興風作浪。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表示,本屆論壇適逢兩岸政黨第三次輪替、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各種活動停擺,因此該論壇目的為開啟兩岸和平之窗,建構與中華文化的連結紐帶,共同提升兩岸文化競爭。

謝明輝稱,台灣因政治因素刻意淡化與大陸間的聯繫,並企圖從教育思想上與中華文化脫鈎,以「文化台獨」達到「本土化」目的,造成了許多後遺症。他認為,台灣一些人若連繼承中華優良傳統都視而不見,甚至棄如敝屣,反而數典忘祖地去謳歌頌揚、擁抱不堪回首的日本殖民時期皇民化的統治,不僅自甘墮落愧對祖先,更與兩岸和平趨勢背道而馳。

 

胡志強:兩岸競爭力要「互加互乘」

香港文匯報

吉漢台網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張帥、譚笑) 「今天兩岸之間的交往正是輕舟已過萬重山,我不相信任何力量可以讓之逆轉。」20日在京出席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的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胡志強表示,兩岸競爭力要「互加互乘」,倘相互支持,兩岸會迎來很多發展。

20日的北京陰雨綿綿,胡志強巧妙地借用當日天氣的變化來比喻兩岸關係的發展,他指出:「兩岸之間的互動非常重要,就像天氣一樣,有的時候有烏雲,有的時候下雨,有時候有霧霾。但是兩岸之間的互動和來往,撥開烏雲就有藍天。」

胡志強表示,今天兩岸的交流比以往還密切,並自爆自己「大概在六十天之內,已來回北京三趟出席了六個會議。」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好現象,讓他想起來古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句。而今天兩岸之間的交往正是如此,不相信任何力量可以讓之逆轉,所以兩岸要加油。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李慎明也表示,當今世界經濟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在深化,海峽兩岸兄弟之間更應該首先相濡以沫,以共同提高兩岸的競爭力。

需取人長處好好盤算

胡志強透露,現在恢復教書後,他在課堂裡經常會告訴年輕朋友,這個世界已經全球化,現在不努力,將來沒有競爭力也就更沒有前途。同樣,若想讓城市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也不能忽視競爭力的排名。更坦白地說,一個沒有競爭力的個體不可能在經濟上有所突破。

當日在京釣魚台舉辦的論壇以「提升兩岸競爭力」為主題。胡志強表示,如今兩岸合起來談競爭力,目的不是彼此競爭用的,而是要「相加」或「相乘」。兩岸之間的競爭力的發展可以相互促進,好好盤算,然後取之長處,在國際上就可以領先別人。他強調稱:「大陸的強項台灣也加強,我們就會在國際上比人家超過好多倍。台灣的強項大陸也支持,我們也會迎來很多。」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在同一場合強調,兩岸是骨肉相連的一家人,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海峽兩岸尚未統一,存在著隔閡和對立,但是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確實始終如一,從未改變。在當前兩岸關係受到重大衝擊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的形勢下,通過文化尋找共鳴以及通過文化匡正認同,顯得尤為重要。

 

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熱議提升兩岸整體競爭力

環球網

新民網

【環球網 記者 高蓉傑】20日,由兩岸智庫共同主辦的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中央黨校原副校長、中國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君如,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慎明出席論壇並致辭。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李閩榕介紹,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是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的論壇,圍繞經濟、社會等各項重要議題進行探討,本屆論壇旨在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促成中華復興之大事。

兩岸競爭力非彼此間的競爭

論壇伊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就點明了提升文化整體競爭力的重要性:復興中華文化,提升文化整體競爭力,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責任,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各種形態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這既為我們推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有利條件,也使我們要面對其他多元文化衝擊的危險。對此,鄭立中認為:“我們首先要篤定文化自信,堅守文化的民族性、獨特性,又要勇敢的走出去,在世界文化精河大潮中去偽存真,始終保持文化的進取心,這是培育文化暖實力的必由之路。”

“競爭力排名就表示經濟上有沒有影響力與力度,沒有競爭力的個體不可能在經濟上有所突破。”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胡志強指出,兩岸之間的競爭力不是彼此競爭用的,而是要相加或相乘,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在國際上超過別人很多倍。在談及兩岸交往時,他對未來充滿信心,說道:“兩岸之間的交往正是輕舟已過萬重山,我不相信任何力量可以讓之逆轉。所以我們更要加油!”

海峽兩岸優勢互補共發展

在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李閩榕看來,“文化傳承和社會文明發展是否需要統一模式”、“ 文化傳承和社會文明是否存在最佳模式研究”、“ 以中華文明為基礎構建普世價值是否有可行性”是兩岸面臨的共同問題。中華文化認同是兩岸必須鞏固和增強的最基本、最深厚的認同,提升文化競爭力,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是兩岸人民的共同責任,要求兩岸人民必須正確處理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關係,堅持以中華文明為主體來構建真正意義上的“普世價值”。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表示,在現在的大環境中,海峽兩岸要形成優勢互補的組合,共同賺世界的錢。臺灣競爭力論壇願意鼓勵臺灣有志者來大陸就業,並希望臺灣競爭力論壇能夠做好小小的橋樑,透過管道和平臺,把大陸的資源與市場導入臺灣青年社,讓臺灣青年人能夠充分感受到大陸方面對於臺灣青年人創業就業的支持。

據悉,該論壇自 2010 年起開始,至今已分別在大陸和臺灣成功舉辦了五屆。此次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大陸主辦單位為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中國文化研究會、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等,臺灣主辦單位為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召開 共鑄中華文化競爭力

新華網

新浪財經

網易財經

東方網

中國江蘇網

財今網

紅網

閩海網

2016年11月20日,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此次論壇召開旨在密切兩岸交流交往,推動兩岸智庫對話,合作提升兩岸競爭力。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中央黨校原副校長、中國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君如,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慎明出席論壇並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朱佳木,《求是》雜誌社原總編張曉林,國務院參事室原參事陳全訓等領導和專家出席論壇。

據介紹,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由兩岸智庫共同主辦,大陸主辦單位為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中國文化研究會、中國區域經濟學會、中國經濟報導社、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與福建師範大學。

據悉,臺灣主辦單位為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此次台方出席人員還有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旺報社長黃清龍、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旺報中時言論部總主筆戎撫天、臺灣競爭力論壇彭錦鵬、郭博洲、白豐中、臺灣大學心理系特聘教授黃光國、豈凡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邱秀珍、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教授盧信昌、中華兩岸交流合作促進會理事長韋大中出席此次盛會。

本屆論壇的主題定為“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包含七大討論方向:世界其它文明比較;中華文明與普世價值;中華文化認同是兩岸必須鞏固和增強的最基本、最深厚的認同;發揚光大中華文化作用;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創造出新的文化精品,為中華文化寶庫增添新的精神財富;文化復興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岸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中華文化在臺灣的主體地位與影響。

“文化傳承和社會文明發展是否需要統一模式?是否存在最佳模式研究?以中華文明為基礎構建普世價值是否有可行性?這些是兩岸面臨的共同問題。”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李閩榕表示,中華文化認同是兩岸必須鞏固和增強的最基本、最深厚的認同,提升文化競爭力,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是兩岸人民的共同責任,要求兩岸人民必須正確處理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關係,堅持以中華文明為主體來構建真正意義上的“普世價值”。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表示,中華文化本質若能與適當制度結合,就能發揮其正面力量。當“歷史終結論”逐漸失去說服力,以中華文化作為基底的中國模式的開展,或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應該可以超越文明衝突的困境,在歷史終結論和文明衝突論之外,開闢出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第三條路。中華民族就是中華文化的最大公約數,希望能在此基礎上往前邁進,邁向中華文化之偉大復興。

旺報社長黃清龍表示,中華文化復興是在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和感召力、同時也是在主動進入多元文化和世界文明語境的過程中,去創新性地闡釋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我們應該以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對世界歷史文明的貢獻為理論出發點,以重新發現中國文化的原創性動力為基礎,涵融和塑造新的世界文化走向和文明格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表示,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高中華文化的競爭力,是我們的重要目標,需要持續努力,有要堅定的信心,要有文化自信,要有道路自信。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表示,本屆論壇適逢兩岸政黨第三次輪替,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各種活動停擺,而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同為兩岸最大公約數,因此本次論壇舉辦目是為開啟兩岸和平之窗,建構與中華文化的連結紐帶,共同提升兩岸文化競爭力。

據瞭解,該論壇自2010年起開始,至今已分別在大陸和臺灣成功舉辦了五屆。連續五屆論壇的召開,在兩岸政界、學術界、商界和媒體界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反響,已成為兩岸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的學術盛會。

兩岸競爭力論壇在京舉辦 聚焦中華文化課題

新華網

人民政協網

新民網

東方網

中國台灣網

大眾網

校評網

龍華網

你好台灣網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20日至21日在此間舉行的第六屆兩岸競爭力論壇著眼密切兩岸交流交往、合作提升兩岸競爭力,展開兩岸智庫對話。這是該論壇首次在北京舉辦,主題為“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

據瞭解,本屆論壇的大陸主辦單位包括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中國文化研究會、中國區域經濟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與福建師範大學等,臺灣主辦單位為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李閩榕表示,中華文化認同是兩岸必須鞏固和增強的最基本、最深厚的認同。提升文化競爭力,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是兩岸人民的共同責任。

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龐建國表示,以中華文化作為基底的中國模式的開展,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應可超越文明衝突的困境,開闢出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之路。中華民族應在既有基礎上往前邁進,邁向中華文化偉大複興。

臺灣《旺報》社長黃清龍表示,中華文化復興是在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和感召力、主動進入多元文化和世界文明語境的過程中,創新性地闡釋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我們應以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對世界歷史文明的貢獻為理論出發點,以重新發現中國文化的原創性動力為基礎,涵融和塑造新的世界文化走向和文明格局。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表示,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高中華文化的競爭力,需要持續努力,需要有堅定的信心,需要有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以推動兩岸智庫對話、合作為宗旨的兩岸競爭力論壇創辦於2010年,此前已分別在大陸和臺灣成功舉辦了五屆。

 

台推“去中國化 ”中華文化優勢流失

星島環球網

星島環球網消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外交政策可能施行孤立主義,美國作為世界霸權的角色或將逐漸淡化。部分兩岸專家、學者認為,中國大陸坐擁強悍的經濟實力,將在未來扛起全球化大旗的同時,文化影響力也將在國際社會擴張;而臺灣社會追求本土化、去中國化,中華文化優勢恐將不再。

《旺報》報導,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20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兩岸學者專家共同研討全球化時代下的中華文化競爭力。

北京大學博士後管理辦公室主任范德尚表示,特朗普以孤立主義當選美國總統,反映美國社會內部的矛盾;長年施行製造業與工廠外移政策,導致中產階級失業問題嚴重,為此特朗普呼籲在國外設廠的企業回美國發展,獲得民眾歡迎,成為白宮新主人。

就在美國高唱本位主義的同時,大陸卻積極發展“一帶一路”政策,無疑是扛起全球化的大旗,文化影響力也將與經濟發展同步在全球擴張。對此,范德尚認為,大陸內部對於核心價值的重視,將落實在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側重;臺灣若想維持文化影響力,勢必透過與大陸的合作,加強兩岸人民、文化的認同,維繫文化根源。

擔任分論壇主持人和點評人的《旺報》總編輯王綽中表示,回憶起1991年派駐北京時,曾在王府井大街聽到當地小朋友哼唱小虎隊的歌曲,從流行文化的面向來看,臺灣當時在兩岸的文化影響力很強。不過,伴隨多次政黨輪替,特別是在李登輝與陳水扁擔任總統期間,提倡本土化,導致臺灣的中華文化優勢,逐漸在華人圈脫離主導地位。

王綽中並提到,艾普羅民調公司與臺灣競爭力論壇多年調查臺灣人的國族認同,在11月公佈的調查結果得知,有69.7%受訪者認為臺灣若採取“泛中國人認同”,最有利兩岸和平;但臺灣民眾的中國人認同卻比上一季減3%,降至43%;另再加上綠營有意撤除兩蔣陵寢的衛兵、故宮南院的12生肖獸首複製品也將被拆除,都顯示民進黨政府的文化台獨傾向,有損兩岸和平發展。

 

為什麼說蔡英文搞得是“積累式台獨”,如何破解?

大公網

文/李柏濤

大陸學者李義虎今天表示,臺灣新當選領導人不接受“九二共識”,並利用民進黨再次執政之機推行“積累式台獨”,對兩岸關係上傷害極大。他強調,這種方式很難產生質變,喊“台獨”只是過過嘴癮,“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大陸可通過“積累式統一”對抗蔡英文的“積累式台獨”。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在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上指出,5.20以來臺灣當局新領導人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關係如今之局面。他觀察,蔡英文是利用民進黨再次執政的機會,推行一種“積累式台獨”。

何為“積累式台獨”?李義虎表示,這種方式不同于陳水扁的“激進式台獨”,也非有些人所形容的“漸進式台獨”,具體來說就是能幹什麼(推進“台獨”)事就幹什麼事,能做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積累式台獨”對兩岸關係傷害極大,侵蝕著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

對於“積累式台獨”的破解之道,李義虎指出,“積累式台獨”雖然可增加“台獨”的量,但其最多只是量變,很難產生質的變化。大陸可通過“積累式統一”的方式,來對抗“積累式台獨”。他進一步強調,兩岸關係的發展態勢非常明確,以大陸目前的物質條件及國際地位,有足夠自信,“積累式統一”終會在量變之後形成質變。

中國國民黨洪秀柱主席近日講,“台獨”不具備條件。李義虎則說,喊“台獨”無非是過過嘴癮。“台獨”積累的量再多,“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開幕:兩岸骨肉相連 文化匡扶認同

大公網

大公網11月20日訊(記者朱燁)今日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在京召開,旨在密切兩岸交流交往,推動兩岸智庫對話,合作提升兩岸競爭力。 兩岸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在兩岸溝通機制停擺情況下,中華文化作為臺灣文化的主流、作為兩岸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或可為兩岸和平穩定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兩岸骨肉相連 文化匡扶認同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胡志強認為,兩岸之間的互動非常重要,像天氣一樣,有時天晴有時烏雲,有時下雨有時霧霾。他稱,兩岸之間的互動和來往,撥開烏雲就有藍天,事實上兩岸之間的交往正是輕舟已過萬重山,“我不相信任何力量可以讓之逆轉。”

大陸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則表示,兩岸是骨肉相連的一家人,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海峽兩岸尚未統一,存在著隔閡和對立,但是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確實始終如一,從未改變,在當前兩岸關係受到重大衝擊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的形勢下,通過文化跨越放離,通過文化建立復興,通過文化尋找共鳴,通過文化匡正認同顯得尤為重要。

警惕“文化台獨”

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提醒,目前的文化認同問題仍比較嚴重,例如臺灣史被篡改,造成了臺灣青年一代國族認同、文化認同的淡薄和扭曲,而近期發生的“反課綱事件”,也反映了在“法理台獨”搞不通時,“文化台獨”或可出來興風作浪。

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表示,本屆論壇適逢兩岸政黨第三次輪替、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各種活動停擺,因此該論壇目的為開啟兩岸和平之窗,建構與中華文化的連結紐帶,共同提升兩岸文化競爭。

他稱,臺灣因政治因素刻意淡化與大陸間的聯繫,並企圖從教育思想上與中華文化脫鉤,以“文化台獨”達到本土化目的,造成了許多後遺症。但不可否認,中華文化不僅是臺灣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最重要的文化主流,其所占比例最高,是臺灣文化的精髓。

他認為,身為臺灣人,更應該懂得“飲水思源”,若連繼承中華優良傳統都視而不見,甚至棄如敝屣,反而數典忘祖的去謳歌頌揚、擁抱不堪回首的日本殖民時期皇民化的統治,不僅自甘墮落愧對祖先,更與兩岸和平趨勢背道而馳。

 

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經濟網

西部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0日訊 11月20日,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此次論壇召開旨在密切兩岸交流交往,推動兩岸智庫對話,合作提升兩岸競爭力。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中央黨校原副校長、中國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君如,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慎明出席論壇並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朱佳木,《求是》雜誌社原總編張曉林,國務院參事室原參事陳全訓等領導和專家出席論壇。

據介紹,面對臺灣大選後兩岸政治和社會局勢發生的新變化,經兩岸創辦方協調,本屆論壇的主題定為“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包含七大討論方向:世界其它文明比較;中華文明與普世價值;中華文化認同是兩岸必須鞏固和增強的最基本、最深厚的認同;發揚光大中華文化作用;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創造出新的文化精品,為中華文化寶庫增添新的精神財富;文化復興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岸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中華文化在臺灣的主體地位與影響。

“文化傳承和社會文明發展是否需要統一模式?是否存在最佳模式研究?以中華文明為基礎構建普世價值是否有可行性?這些是兩岸面臨的共同問題。”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李閩榕表示,中華文化認同是兩岸必須鞏固和增強的最基本、最深厚的認同,提升文化競爭力,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是兩岸人民的共同責任,要求兩岸人民必須正確處理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關係,堅持以中華文明為主體來構建真正意義上的“普世價值”。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表示,中華文化本質若能與適當制度結合,就能發揮其正面力量。當“歷史終結論”逐漸失去說服力,以中華文化作為基底的中國模式的開展,或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應該可以超越文明衝突的困境,在歷史終結論和文明衝突論之外,開闢出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第三條路。中華民族就是中華文化的最大公約數,希望能在此基礎上往前邁進,邁向中華文化之偉大復興。

旺報社長黃清龍表示,中華文化復興是在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和感召力、同時也是在主動進入多元文化和世界文明語境的過程中,去創新性地闡釋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我們應該以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對世界歷史文明的貢獻為理論出發點,以重新發現中國文化的原創性動力為基礎,涵融和塑造新的世界文化走向和文明格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表示,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高中華文化的競爭力,是我們的重要目標,需要持續努力,有要堅定的信心,要有文化自信,要有道路自信。

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表示,本屆論壇適逢兩岸政黨第三次輪替,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各種活動停擺,而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同為兩岸最大公約數,因此本次論壇舉辦目是為開啟兩岸和平之窗,建構與中華文化的連結紐帶,共同提升兩岸文化競爭力。

據瞭解,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由兩岸智庫共同主辦,大陸主辦單位為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中國文化研究會、中國區域經濟學會、中國經濟報導社、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與福建師範大學。臺灣主辦單位為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此次台方出席人員還有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旺報社長黃清龍、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旺報中時言論部總主筆戎撫天、臺灣競爭力論壇彭錦鵬、郭博洲、白豐中、臺灣大學心理系特聘教授黃光國、豈凡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邱秀珍、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教授盧信昌、中華兩岸交流合作促進會理事長韋大中出席此次盛會。

 

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在京召開 共夯兩岸中華文化之根

大公網

大公網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李柏濤、沈世玄)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今(20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辦。本次論壇由來自兩岸的智庫共同主辦,聚焦於「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之主題,旨在推動兩岸智庫對話。大陸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中央黨校原副校長、中國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君如,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慎明等出席論壇並致辭。

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

首先致辭的鄭立中指出,中華文明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是我們民族自強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復興中華文化,提升文化整體競爭力,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責任,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洪秀柱主席時所說,「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植根在兩岸同胞的心靈深處,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隨後發言的胡志強說,事實上兩岸間的交往正是「輕舟已過萬重山」,任何力量都不能讓之逆轉。他強調,兩岸之間的競爭力並非彼此競爭,而是相加或相乘的「加速關係」。胡志強引述國民黨前主席連戰2005年訪陸在北大演講時所說,兩岸「中國人要攜手合作,一起賺外國人的錢。」這才是兩岸探討競爭力最重要的精髓。

李慎明認為,光輝璀璨的中華文化是包括兩岸人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傳承和創造的。中華文化的復興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兩岸同宗同族,既是「命運共同體」,也是文脈相連的「文化共同體」,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攜手並進,兩岸文化的溝通和創新,是中華文化實現輝煌的基礎,將成為增進民族同胞情誼的堅固橋樑。

以中華文明為主體構建「普世價值」

大陸主辦單位代表、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李閩榕則表示,中華文化認同是兩岸必須鞏固和增強的最基本、最深厚的認同,提升文化競爭力,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是兩岸人民的共同責任,要求兩岸人民必須正確處理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關係,堅持以中華文明為主體來構建真正意義上的「普世價值」。

台方主辦單位代表、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表示,中華文化本質若能與適當制度結合,就能發揮其正面力量。當「歷史終結論」逐漸失去說服力,以中華文化作為基底的中國模式的開展,或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應該可以超越文明衝突的困境,在歷史終結論和文明衝突論之外,開闢出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第三條路。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亦出席論壇及致辭。大公網記者沈世玄攝

據了解,本次論壇的大陸主辦單位除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外,還有中國文化研究會、中國區域經濟學會、中國經濟報道社、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與福建師範大學。台灣主辦單位包括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本屆論壇所包含七大討論方向,即世界其他文明比較,中華文明與普世價值,中華文化認同是兩岸必須鞏固和增強的最基本、最深厚的認同,發揚光大中華文化作用,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創造出新的文化精品、為中華文化寶庫增添新的精神財富,文化復興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岸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中華文化在台灣的主體地位與影響。

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自2010年起開始,至今已分別在兩岸成功舉辦五屆。首屆論壇於2010年7月在福州召開,第二屆論壇2011年7月移師台北。此後分別於2012年11月在青島,2013年8月和2014年12月在台北召開了第三至第五屆。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