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8陳永峰:朝鮮半島的「恨文化」

[蘋果日報]連結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

北朝鮮開發核武以及試射洲際飛彈,只為一件事,那就是半島統一。但是,半島統一的最重要歷史進程不是攻擊南韓,也不是摧毀日本,而是與美國直接對話。也就是說,發展得以精確運搬核武的洲際飛彈→美朝關係正常化→半島統一,對於北朝鮮而言是金氏王朝三代不變的「主體思想」,也是三位一體的族國目標。
14日一大早,北朝鮮試射「新型」飛彈。雖然是禮拜天,日本官房長官馬上開記者會,安倍晉三也發表譴責談話。反觀台灣政府以及媒體,明顯無感。沒聽到政府發表任何聲明,網路新聞也沒有任何一家媒體用頭條處理。

解恨成為前進動力
事實上,「只要充分掌握一個民族的原初狀態,我們就可以解釋,為何一些民族會被一種似乎不可知的力量,推向他們本身也未曾預料的結局。」這是法國保守派思想家托克維爾的預言,只要無視時間,勢必準確預測世界所有民族的命運。
韓語當中的「恨」與「韓」、「漢」同音,所以韓國事實上就是「漢國」或「恨國」。如果依照文化人類學上說的,朝鮮民族的政治文化以「恨」為中心,而「恨」如地底熔岩,累積到一定能量之時,非解不可。所以「解恨」的動能成為朝鮮社會前進的絕對動力。同時,「解恨」不能靠外力,只能自我「解恨」。類似千年寒冰的融解,只能自然,無從人工。例如,作家張康明2015年發行的小說《我恨韓國》成為暢銷書;過去,還有著名歌手趙容弼把名曲《恨!五百年》從朝鮮半島唱到日本紅白大賽。
也就是說,對北朝鮮而言,核武開發是對外力造成的「民族分裂」的「解恨」過程,能量一到臨界,岩漿要爆發就只能爆發,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包含中國(如果中國不是內,而是外的話)。所以,無關數學,無關理性。偉大的將軍們一直認為只有透過核武才能逼迫美國與北朝鮮直接對話,而川普美國出現之後,歷史的發展確實也證實了將軍們的先見性。
而戰後以來,長期與「恨」的製造者站在同一陣營的韓國,當然也是「解恨」的對象,不過這內包在朝鮮半島內部區域對立的傳統之內,在順序上極度次要。與北朝鮮共享「恨」文化的韓國人完全理解這一點,所以雖然在地理上完全鄰接,但是比起日本人而言,對於北朝鮮的武力挑釁幾近無感。甚至連美製「薩德」防空系統的部署都還可以成為政治議題,一半的人支持,一半的人反對。完全暗示「朝核」問題對韓國人而言,既不直接也非絕對。 少有國民國家典型
也就是說,不存在少數民族,也無明顯方言的朝鮮半島,是地球上少有的歐洲型一民族=一文化=一國家的「國民國家」典型。只是,眼前因為「外力」分裂成兩個國家。分裂是「恨」的無限累積,毫無疑問,北朝鮮深信南邊的文在寅也這樣認為。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