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綜合建言[2013年兩岸關係總檢討]20130120

目前的兩岸關係是兩岸分隔六十幾年來最好的時候,未來沒有退縮的理由,只能在此基礎上勇往向前。在兩岸經濟等各層面大幅展開交流之後,政治的對話勢必無法迴避。早在2005年,「連胡會談」就已經替國共兩黨達成兩岸和平發展的五項共同願景。回頭檢視,兩岸關係的發展也大致朝著這五項共同願景前進,尤其是2008年國民黨重新取得執政後,大大加速這五項共同願景的落實。不僅積極促進兩岸的經濟合作、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的平台,也納入台灣民眾關心參與國際活動的議題,例如: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等。但正如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所言,兩岸交流雖然是「先急後緩、先經後政、先易後難」,但實際的發展過程也會碰到「經中有政」。因此,隨著人民的需要,五項共同願景中關於兩岸恢復談判、終止敵對狀態等重要議題都會正式浮上檯面,一切只待適當時機的來到而已。

 

一、力促APEC馬習會,開啟兩岸政治對話的有利氛圍

今年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就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良機。對於馬英九總統而言,在僅剩的兩年任期內欲留下歷史定位,兩岸關係的成就將會是一個重要的檢視指標。馬總統日前受訪時已直接表達親自前往的意願了,現在發球權落在大陸領導人一方,端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態度了。我們期盼大陸的領導人大開大合,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力促馬習會成局。理由如下:首先,APEC峰會是一個國際場合;其次,今年召開的地點恰好正是在北京;最後,馬英九總統可以以台灣最高領導人的身分出席。今年APEC峰會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既可以符合台灣民眾對於兩岸領導人在國際場合以總統身分相見的期待;亦可以滿足對岸希望兩岸要在中國內部會面的要求。

APEC峰會雖然是一個探討經濟議題的場合,但是兩岸最高領導人會面的本身,就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藉由馬習會創造政治對話的氛圍,開啟兩岸政經並行的歷史新頁。今年二月的「王張會」、海基與海協互設辦事機構、兩岸自貿區對接等任務自然水到渠成,並順勢推進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促進兩岸關係更為良性的發展。

 

二、強化東海和平倡議,避免中日戰爭發生,台灣淪為輸家

自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中國大陸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至近期日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等事件,東海的緊張情勢似乎日漸升溫。適逢今年是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於是有部分媒體繪聲繪影的臆測,中國大陸欲雪歷史前恥,極有可能在今年對日開戰。不過當前中日關係雖然硝煙味頗濃,但東海局勢的背後牽涉多方勢力的角力,今日要上演新甲午戰事的機率應該極微。然而也不能忽略領土主權議題事涉中方的國家核心利益,隨著中國大陸政經勢力的崛起,逐漸形成區域強權的趨勢下,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東海區域勢力版圖勢必重組,將不再如過往以美國主導的形勢一般。

面對日漸壯大的中國大陸,台灣除了持續推動兩岸關係朝向建設性的方向發展外,身為東海關鍵戰略地位的台灣,也應該極力避免東海區域戰事的發生。因為中日若一開戰,台灣將會直接面臨一個兩難的窘境與險地。首先,中日戰事正好提供了中國大陸武力犯台的機會,共軍或許會藉此趁機出兵攻打台灣;其次,面對釣魚台的主權,台灣無法迴避,不論參戰與否,都將危及台灣民眾的權益與安全;最後,台灣在絕對無法脫身的情況下,勢必得選邊站,是要選擇兩岸共同出兵,還是要與美、日站在同一陣線,都將是一個極大的難題。

馬英九總統對此提出五點「東海和平倡議」,包括:一、相關各方應自我克制,不升高對立行動;二、擱置爭議,不放棄對話溝通;三、遵守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處理爭端;四、尋求共識,研定東海行為準則;五、建立機制,合作開發東海資源。換句話說,倡議內容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我們支持這樣一種謀求和平發展的態度與作法。一方面可以讓夾在大國之間求生存的台灣獲得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維持東海區域的和平穩定、經濟進步繁榮、海洋生態永續發展。

 

三、正視大陸大國崛起,借力使力,爭取台灣最大利益

中國大陸不僅在2010年GDP首度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到了2016年,中國大陸更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不僅如此,象徵高端科技的航太領域,中國大陸的發展也令人咋舌。中國大陸是繼美俄之後第三個擁有發射載人航太飛行能力的國家、也是實現無人探測器降落月球表面的國家、更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今日「太空人」英文一詞,除了cosmonaut(前蘇聯的太空人)、astronaut(美國的太空人)之外,更新增了Taikonaut(中國大陸的太空人),可見中國大陸航太實力的雄厚。面對一個日益壯大的海峽彼岸,台灣絕不能置身事外、視而不見,而應採取更為靈活彈性的作法,利用大國間的角力,借力使力,爭取台灣的最大利益。

我們都很清楚台灣的外交空間取決於兩岸關係的好壞。馬英九總統的「活路外交」正是建立在兩岸以「對話」代替「對抗」的雙邊互信基礎上,打破過去兩岸「開支票」的烽火外交模式。但兩岸關係的改善,又直接牽動台、美、日等多邊關係的變化。台灣在美、日與中國大陸對峙的夾縫中求生存,必須在改善兩岸關係的同時,也要能夠取得美、日各方勢力的平衡,其中分寸的拿捏,著實考驗著政府高層的政治智慧。馬英九自2008年擔任總統以來,採取「親美、和中、友日」的最高戰略指導原則,去年台日漁業協議的達成,就顯露出台灣與中、美、日三角關係中借力使力的痕跡,讓多年的談判終致成功。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台灣未來勢必得持續深化與中國大陸的合作,但也務必保持與美日關係的同步增長,繼續維持三方勢力的均衡,以確保台灣的利益。

 

四、期待民進黨凍結台獨黨綱,推動民共交流,促進兩岸和平正常發展

馬英九總統日前接受香港亞洲週刊專訪時首度拋出,爭取參加在2014年秋天於北京舉行的APEC峰會,並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不論最後馬總統可否成行,這一項躍進的提議都已將民進黨的兩岸主張遠遠拋在後面。即便民進黨未來「凍結台獨黨綱」,也只是消極的一步,因為如今台灣的整體環境已然改變,不僅有為數不少的大陸配偶、學生,以及陸客在台灣,大陸地區也有數十萬之譜的台商及其子女。相對來說,使得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顯得落伍又侷限,所以「凍結台獨黨綱」後,還得視民進黨未來能否提出比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更具前瞻性和爆發力的主張而定。從中國大陸的初步反應即知,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表示「凍結台獨黨綱」是積極信號,但不忘後面補上一句說:「如果形成黨內共識,也是朝正確方向跨出重要的一步。」這話背後所隱含之意是,中方雖然初步給予肯定,更重要的還是要看「凍獨」之後,民進黨所跨出去的第二步、第三步……等的具體內容會是什麼?因此,依照中國大陸面對台灣議題總是「聽其言、觀其行」的謹慎態度,我們認為今年七合一選舉與2016年總統大選時要藍綠轉向、暫緩國共交流的情況,目前看來其實不太可能發生。期待民進黨未來能夠凍結台獨黨綱,在「一中框架」下,才能促進兩岸和平正常發展。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