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連禎專欄】蕭何五則史記小故事20210521

【陳連禎專欄】

蕭何五則史記小故事

陳連禎

(警察專科學校前校長)

摘要

本欄敘述《史記》記載漢朝丞相蕭何五則公務小故事。蕭何是漢初建國功臣三傑之一,也是漢高祖劉邦生命中的第一位貴人。蕭何有識人之明,樂意當過去部屬劉邦的部屬。而他的決策不只看現在,更展望未來,做劉邦成就帝業最強大的後盾。因此他在漢高祖劉邦眼中是建功立業的獵人,而不是獵犬;此外蕭何推薦國士無雙的軍事天才韓信給劉邦重用,才能打敗項羽。

 關鍵字:蕭何、劉邦、韓信

  1. 劉邦生命中的第一位貴人

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可說是行政管理的典範人物。蕭何對於漢朝的主要貢獻包括:一、完整接收前朝律令、保存完整的秦朝國家圖書檔案,並能善加利用,發揮治國綜效。二、忍辱負重,鎮守關中,努力生產,安定民心,源源不斷提供人力與物資,支援前線作戰。三、後勤管理超前部署,新建廳舍簡約耐用而不失天朝壯麗。四、採取清靜無為的政策,使戰後社會維持安定,民生經濟得以發展。五、大公無私,不念舊惡,為國舉薦接班人才—曹參。

蕭何工作努力奮發,由地方基層官吏做到中央最高行政首長—相國。蕭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生勞苦不歇,克勤克儉,永不止息,將自己獻給國家;一生懸命都是在為大漢邦國子民的安危設想。他終身奉行「積善之家」哲學,方能度過精彩而危機四伏的一生。

劉邦自認能成功的關鍵之一:「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由此可知,蕭何的的才華和歷史定位,完全表現在行政管理與建立制度、坐鎮後方、安撫百姓、體恤人民,並源源不斷供應前方糧食所需,讓在前線作戰的劉邦進攻退守,沒有後顧之憂而完成統一大業。劉邦由一介平民百姓而一躍為漢王,再登漢高帝天子地位,要歸功於蕭何傑出的行政管理而無私貢獻。

蕭何在江蘇沛縣政府負責賞罰,他通曉法令、嫻熟條文。蕭何本性淳厚,但處事精明,不會因為自己深入研究法規就待人刻薄,也不會深文周納而辦案倚輕倚重、羅織罪名。太史公稱讚蕭何年輕時從事公務「文無害」是有深意。「無害」指辦事精明,熟習文書法律條文;辦案時遣詞用字周密精要而毫無瑕疵。蕭何在待人處事與執行公務心存寬厚管理公務,既「無害」於事,也非「文深」的酷吏。

蕭何為人、從政始終如一,年輕為官就懂得自己的優缺得失,識破人間的名韁利鎖;卻處處受人尊重,更受長官肯定,也受同儕敬仰,深得民間友人及時雨的滋潤,化解一生種種的潛勢風險,方能善始善終,在驚濤駭浪的險惡政爭,全身而退。此外,他又樂於助人。

「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足見劉邦是個無賴,浪跡四方也是遊俠,難免愛惹事生非。若非受過蕭何的刻意保護,甚至包庇不法,就沒有後來的漢王、漢高祖。劉邦稱帝後公開自承「無賴」不事生產,鎮日游手好閒。這種人當然會是政府機關的頭痛人物。若非蕭何握有相當程度的行政裁量權而暗助他,劉邦恐怕難逃法網的制裁。

後來劉邦有機會當了泗水亭長,蕭何又「常左右之」。劉邦進入政府機關行政體系,蕭何身為他的直屬長官,依然不時護佑著他。蕭何總是不斷的為他解紛脫難,仍不時幫劉邦的忙。看來縣政府派出單位的警長劉邦,對於上級縣府官員也不是很合作,所以經常游離於政府體系之外而出了不少紕漏,但是蕭何都盡量地維護他、保護他。毫無疑問,劉邦生命中的第一位貴人是蕭何。(取材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

  1. 蕭何有識人之明 樂意當過去部屬的部屬

有一次,沛縣縣長大開宴席,為他逃難的遠道貴客接風—從北方單父縣來的新住民呂公,縣府官員與地方豪傑都應邀赴宴。由於場面很大賓客眾多,縣長請蕭何負責接待,過濾客人;蕭何開出座位尊卑的標準,宣布以一千錢為門檻,賀禮超過一千的坐堂上,不滿千錢的坐堂下。縣長有打秋風的意思,警察有遏阻歪風的義務。

相當於現在警察派出所主管亭長的劉邦向來愛熱鬧,又好捉弄縣府貪官汙吏。他跨入會場就誇口說賀禮金額:「賀錢一萬!」其實半文錢都拿不出來,就想蒙混進宴場白吃白喝。蕭何不願說破,劉邦也心不虛臉不紅,大步進門。避仇追殺、新來乍到的呂公不知其中究竟,在堂內聽到竟然有人賀禮高得超乎常情,不免大吃一驚,立刻起身到門口迎接超級大稀客,一見到劉邦儀表出眾,沒有查證賀禮多少,立刻將他迎到堂上座。

蕭何是宴會總招待,毫不隱瞞地對呂公直說:「劉邦就是喜歡說大話,很少成就事情。」劉邦聽了毫不在乎,還逐桌戲弄賓客一番後,一點也不謙讓的坐到上座。當時的劉邦可是蕭何的部屬,然而會看相的呂公已打定主意,在宴席結束後立刻決定要把女兒呂雉許配給他。呂公太太反對,呂公說女人不懂事,反對無效。

由於蕭何未當面揭穿劉邦虛偽的一面,讓大家都能和睦下台,劉邦和呂后的夫妻姻緣,何嘗不是蕭何間接促成的。

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反秦,各地郡縣群起響應。此時沛縣縣長恐慌了,也想順應趨勢起而響應陳勝。縣長本來已經聽取蕭何、曹參的見解,同意迎入劉邦一起造反,後來縣長似乎有所警覺卻又反悔。由於縣長擔心發生意外,於是下令關上城門嚴加把守城池;此外又想要誅殺蕭何與曹參,以防範劉邦進城後反客為主。蕭、曹兩人非常恐懼,就爬出城外,投奔劉邦隊伍。

後來劉邦實施心戰喊話奏效,沛縣的父老於是率領年輕子弟殺了縣長,開大門迎接劉邦,再群起擁戴劉邦出面接任縣長。

由於蕭何、曹參等人都是舞文弄墨的刀筆吏,他們非常潔身自愛,很擔心萬一帶頭造反失敗,可能會株連全家受害,所以再三謙讓給劉邦,雙方推讓了幾次,劉邦終於接受。眾人擁立劉邦為「沛公」,也就是沛縣的縣長,而蕭何則心甘情願充當劉邦的左右手,以「縣丞」的職務來協助督導管理權班縣府事務。蕭何有學有術,又有行政經驗,看懂當前的形勢混亂又險惡,需要雄才大略、敢作敢為又有大氣魄的劉邦出面領導。

蕭何自知不是帶頭造反的料,而劉邦足以勝任亂局。他挺身而出推舉劉邦出任縣長沛公,果然取得大家的共識。時移勢異,昨天的部屬搖身一變今天的長官,蕭何心安理得,有最大的包容力,包容劉邦「好酒及色」、「賀錢萬」的「無賴」性格、前科不法,他更欣賞劉邦「大丈夫當如是也」的胸襟與氣魄。蕭何謙讓無爭,舉薦劉邦,願追隨做輔弼之臣,劉邦才有快意人生、美好的未來。(取材《史記‧高祖本紀》《史記‧蕭相國世家》)

  1. 不只看現在 更展望未來

     秦朝統一天下後,將全國劃分三十六郡,每郡設置「監御史」一人,「監御史」又稱監察御史、監察史;職責是「掌監郡」,也就是負責監察一郡各級官員。「監御史」直屬中央政府的御史大夫,代表中央監督郡、縣地方官吏。

蕭何能力出眾,常有機會與監御史打交道,也一起辦案。監察御史在共同辦案的過程,觀察蕭何辦事實在牢靠又稱職。由於蕭何工作表現確實優異,因此從地方沛縣升遷至泗水郡,更由於年年考績都名列第一,監察御史於是推薦他到中央政府任職。可惜蕭何早已心有所屬,不領情而推辭監察御史的一番美意。

生於亂世要低調。常言天下大亂,形勢大好;人人都想趁機出頭,蕭何自忖不是領導的料子。在秦失其鹿,人人競逐的混亂年代,蕭何不在意目前的升遷,他注意的是可以終身追隨的領袖人物,才足以安身立命。他再三推卻升遷機會,決定跟著劉邦走向未來。蕭何不眷戀大家艷羨的異動升職,他重視的是未來的長遠發展。

後來劉邦攻入咸陽,所有將領都爭先恐後搶金銀珠寶、奪取美女;只有蕭何搶先進入秦朝的丞相府與御史大夫府,把兩府的律令圖書完整地收藏。後來楚、漢相爭期間,漢王劉邦之所以能完整知道天下的地形地物、要塞堡壘、戶口多少、各地的富庶情形,以及民間的一切疾苦事項,都是得力於蕭何辦事精明的一面,由於他重視國家檔案文書,才能建立起完整的施政知識庫。

項羽三分秦朝首都的關中之地,以秦朝的降將章邯為雍王,以司馬欣為塞王,以董翳為翟王,均分關中重地,都是肥缺,因而關中之地又稱三秦之地。而劉邦率先攻入關中,依照楚懷王與各路英雄的約定,劉邦先入關中,理應是關中王,而項羽違背楚懷王約定,刻意封劉邦為漢王,而分配到四川邊遠的巴、蜀地區,這是早年流放人犯的不毛地方,劉邦自然無精打采,心情低落難過。

蕭何不斷鼓舞漢王劉邦的士氣,更激勵劉邦爭霸天下的雄心壯志。後來張良也給劉邦建議而東向平定三秦後,蕭何繼續留在巴、蜀、漢中地區,鎮守大後方根據地,全力安撫百姓,支持農民努力生產,源源不絕提供劉邦在前線作戰的後勤軍糧與人力。蕭何真是非常稱職又有用的專業行政人才。(.取材〈蕭相國世家〉)

4.蕭何是「獵人」應居首功

漢元年(西元前206年)項羽軍隊入關後,將秦朝首都關中徹底破壞殆盡,以洩心頭之恨。接著項羽分封各路諸侯為王,並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項羽為了防範劉邦有奪取天下的野心,因此將關中地區一分為三,分別封給秦朝三位投降他的將領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封為雍王、塞王與翟王而共同駐守關中,藉此以遏阻劉邦東進的野心。項羽對劉邦則毀約,理應封為關中王,卻改封劉邦為漢王,封地在巴、蜀、漢中,建都南鄭(今陝西漢中)。項羽把楚懷王與大家約定的共識當成空氣,使得劉邦非常不滿。

劉邦按不下心中之怒,想要絕地反攻項羽,討回公道。當時周勃、灌嬰、樊噲諸將領都勸阻劉邦要暫時忍耐。蕭何也挺身諫阻說:「今眾弗如,百戰百敗,不死何為?」蕭何此時毫不客氣地指出殘酷的現實,認為以劉邦領軍的實力要擊敗項羽,無異以卵擊石。他直白地告訴劉邦,還是乖乖到漢中去稱王,總比拚死要強得多。後來劉邦接受蕭何的建議,張良也同意蕭何的見解,並且建議燒掉走過的棧道,表面上讓人看了會覺得劉邦已經臣服了項羽而無意與項羽爭霸天下,以躲過項羽的疑心。這些都可以見識到蕭何的忠心與卓見。

由於蕭何辦事認真負責,也重視官場倫理,因此事不分大小,都會先請示劉邦裁決,奉批可再辦。如果事情緊急,只要蕭何認為合宜可行,經常以便宜行事,等到劉邦回來,再當面詳細匯報所決行之事。更具體說,後方的大小事,劉邦都充分信任,把關中大地都交給蕭何全權處理。

漢五年,項羽被殺而劉邦平定天下,大家論功行賞。漢高祖劉邦以為蕭何功勞最隆盛,封他為酇侯,封給的食邑最多;不料功臣群起反彈,說:「我們參戰多的有百餘次戰役,少的也有數十回合征戰,到處攻城略地。而蕭何並未曾立下任何汗馬功勞,只會舞文弄墨、發發議論而已,都沒有參戰過一次,而他受的賞賜為何都高居我們之上呢?」漢高祖先問他們知道打獵的事嗎?又知道獵狗嗎?群臣異口同聲說都知道。漢高祖接著說:「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與兔子的是獵狗,而發現牠們蹤跡又指揮獵狗追殺的是獵人。諸君只是追捕走獸,屬於功狗而已;至於蕭何指揮獵狗去追捕,是個功人角色!」此外,劉邦又說你們多是一人,最多二三人追隨我,而蕭何是整個家族數十人都跟著我。劉邦感恩蕭何,把這些前線的戰將比喻做獵狗,把蕭何比喻為獵人,雖然不倫不類,讓功臣啼笑皆非,卻把大批不滿的功臣給堵住嘴了。

蕭何雖然不曾在前線建立任何功勞,而其後勤補給之功實不可沒。不過話說回來,劉邦確實還是有私心。尤其功臣公認滿是傷痕的一級戰將曹參,應該居第一功臣的時候,確有絕大多數民意的支持,但就是不敵劉邦的堅持。畢竟劉邦心目中的蕭何,還是個出色的獵人,而其他的功臣都只是聽命行事的獵狗而已,高下自是不同啊!

5.蕭何推薦國士無雙的韓信

劉邦若沒有蕭何的引薦、又追回韓信,就不見曠世軍事奇才的光芒;而沒有韓信用兵指揮的天才,劉邦絕無可能成就帝業。秦二世二年(西元前208年)項梁行軍至淮北,韓信身無分文,只帶把劍投靠在項梁的麾下,一直默默無聞。項梁兵敗身死,韓信改追隨項羽,擔任「郎中」,負責侍衛工作。韓信曾多次獻策,可惜項羽剛愎自用,故而韓信未受重用。

項羽等人滅秦而分封諸侯,封劉邦為漢王,封地在巴、蜀時,他改投奔劉邦,當個「連敖」小吏管理糧草。後來因案犯法當斬首,同案十三人都被斬殺,接著輪到韓信。此時韓信仰視,巧見滕公夏侯嬰,就大聲說:「漢王不是要成就天下大業嗎?為何要斬壯士?」滕公聽了甚感驚奇,又見他相貌不凡,就當場釋放而不斬。滕公與他相談甚歡,立刻報告劉邦而任命他為負責管糧餉的「治粟都尉」。這期間,劉邦仍不覺得韓信有何出眾之處。

由於工作關係,韓信多次與丞相蕭何有過接觸,談的雖然都是糧餉之事,但蕭何十分賞識他的軍事才華。漢王劉邦從咸陽行至南鄭路上,由於沒人知道他採取張良準備經營巴、蜀,燒斷棧道的作為只是假象,背後真正的目的在迷惑項羽誤以為劉邦灰心而無意東出爭霸,因此很多人想回故鄉,因而有數十名將軍也不告而逃。此時韓信心想蕭何已經多次將他舉薦給劉邦,劉邦卻仍然不為所動,既不受重用就不如跟逃而去。蕭何聽說韓信也跑了,來不及向劉邦報告,立即追趕。有人不知情,一狀告到劉邦,說:「丞相蕭何逃跑了。」

劉邦勃然大怒,有如痛失左右手。過了幾日,蕭何終於歸來謁見劉邦,劉邦「且怒且喜」,大罵蕭何:「你怎麼也逃走了?」

蕭何說:「臣不敢逃亡,臣去追那逃跑的人啊!」

劉邦說:「你去追誰?」

蕭何說:「追韓信。」

劉邦說:「有數十位將領逃走你都不追,卻去追管糧草的韓信,你騙我!」

蕭何說:「那些將軍很容易得到。至於韓信,他是國士無雙。你若打算長久滿足在漢中當個漢王,就沒有必要重用他;如果還想走出去爭天下,韓信的才華無人能比,除非用他,再也沒人可以與您共襄大事了。現在就看您如何決定。」

劉邦說:「我當然想要向東前進,與項羽一爭天下,怎能鬱鬱長久呆在這裡呢?」

蕭何說:「您既然要東出爭天下,要是能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賣命;您不能重用他,韓信終究會走人的。」

劉邦說:「那我就看你的面子,派他擔任將軍。」

蕭何又說:「即使派他為將軍,他一定會走人的。」

劉邦說:「那就派任為大將軍。」

蕭何說:「很好。」於是劉邦要找韓信來任命為大將軍。

蕭何又有意見,說:「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

劉邦終於同意蕭何一切照辦。諸將軍聽聞劉邦要拜大將,人人大喜,都以為大將是自己。沒想到正式築壇拜將,劉邦所任命的大將軍竟是韓信,全軍上下大吃一驚。

〈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離開江蘇淮陰縣的家鄉,投靠項梁,接著投奔項羽,又轉投劉邦,都未獲重用,毫無出頭的機會。直到滕公救他一命,後來遇見生命中的第二位貴人蕭何,才得以一展所長。明朝人凌稚隆臆測蕭何再三推薦韓信給劉邦,劉邦依然不為所動。蕭何有侷限,對劉邦的影響力也有限,所以蕭何乃策劃「你逃我追」的戲碼,最終達到舉薦國士無雙的韓信。姑且信之。( 取材〈淮陰侯列傳〉〈項羽本紀〉〈蕭相國世家〉)

[Lien-chen Chen’s Column]

 Xiao He’s Five Stories

                          Lien-chen Chen    

(Former President of Taiwan Police College)

 

Abstract

This column describes the five short stories of Xiao He. Xiao He was one of the three outstanding men in the early Han Dynasty and the first nobleman in the life of Liu Bang, the emperor of Han Dynasty. With knowledge of people, he was willing to be a subordinate of Liu Bang, who was his former subordinate. His decisions were not just looking at the present, but also looking to the future. He is a hunter who has made meritorious deeds; he recommended the military genius of Han Xin to Liu Bang to defeat Xiang Yu.

Keywords: Xiao He, Liu Bang, Han Xin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