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戴肇洋-打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共好社會20181224

[中時]

觀念平台-打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共好社會

2018年12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     戴肇洋現代財經基金會顧問
隨著生活水準的大幅提高及醫療技術之突飛猛進,加上公共衛生的重視與健康知識之普及,全球人口平均餘命不斷延長,台灣亦不例外。依據政府統計資料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老人占人口的比重從民國82年起超過7%邁入「高齡化社會」門檻之後快速增加,今年更進一步已跨越14%的「高齡社會」,預估115年將達到20%的「超高齡」社會。

不過,與部分先進國家人口結構之比較不同的是,台灣在朝向高齡化延伸的同時,卻又面對少子化困境。此一趨勢之下,使得許多中、壯年除了努力工作、創造事業之外,已無疑地必須肩負照顧上一代老人的責任及撫育下一代子女之義務,其沉重壓力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夾心餅乾」世代。

由於老年的人口越多,社會的挑戰越大,面對人口快速老化社會之下,政府乃於民國105年9月通過、106年1月開始實施「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在長照2.0政策規劃上,為能提高長照服務品質,以滿足老人的需求,大幅編列預算,希望透過增加照顧範圍、放寬適用照顧對象資格、提高照顧彈性等措施,藉此保障老人權益,進而促進長照體系永續發展。

然而,長照2.0政策上路以來,與老人照顧相關的糾葛,卻又層出不窮,使得我們頗為懷疑,其執行方案是否能夠有效解決已日益老化社會的問題,尤其針對近年逐漸增加的失能、失智老人之照顧需求?探究其原因在於,在擴大實施長照2.0服務的背後,其實迄今仍存在長照「人力配置不足」及「財源穩定不佳」等揮之不去的隱憂。

先從長照人力需求來說,依據衛福部統計,目前台灣投入長照人力僅有5萬餘人,若以民國106年接受長照服務11萬餘人,此與長照2.0的服務對象達到73萬餘人比較,其占比僅有15%,很顯然地照顧人力極端不足。雖目前透過引進26萬餘人外籍照顧人力稍解燃眉之急,但其中許多並未適度受過照顧老人訓練,根本難以照顧殘障者或嚴重失智症患者。

不可否認,長照服務是屬於人力與專業相當密集之產業,以其照顧投入與服務品質之良寙,「人力資源」因素影響至鉅。舉例來說,日本介護保險以「單位照護」的理念明確規定人力基本配置,針對個案妥善管理及執行有限資源,避免資源重疊、浪費,以創造永續的利用。相對台灣長照2.0而言,由於社會支持有限、薪資福利不佳、服務項目僵化、工作時間過長;尤其忽略對服務人力的專業培養與生涯規劃等因素,造成長照服務人力配置嚴重不足。

再就財源穩定不佳來看,由於長照2.0開始實施之後,並非選擇較安全的保險制,而是採取頗爭議之稅收制,亦即利用菸品稅、遺產稅及贈與稅等屬於機會稅收作為財源,造成每年經費收入不太穩定。若以民國106年觀察,菸品稅收入55.6億元,遺產稅及贈與稅更是僅有2.1億元,以目前經費需求預估的330億元比較,呈現龐大缺口,明顯無法支付長照服務經費。

其實,目前全球少數實施長照保險國家,包括:日本、南韓、德國、荷蘭,其賦稅負擔比重依序18.6%、19.4%、23.4%、24.1%,均是超越我們僅有13.1%。換句話說,以台灣如此偏低的賦稅負擔環境,根本沒有辦法借鏡北歐高稅國家採取稅收模式,以作為籌措長照財源之空間。

在長照2.0政策實施即將屆滿兩年的同時,我們認為政府需要從永續發展的角度,檢視現行計畫不夠周延、缺乏配套措施之處,儘速加以修正或調整。這些包括:建立照顧服務者專業形象,吸引高教體系投入長照產業;規劃照顧服務者職涯,鼓勵年輕族群加入長照產業;推動保險業資金參與,發揮創意開辦長照社會企業;採取保險制替代稅收制,穩定長照財源,形成產業體系,提高照顧服務人力薪資福利等,藉此重塑社會信心。

畢竟,人口老化對國家的未來是無形的「寧靜危機」,若未察覺,最後恐將因遭到侵蝕而亡國。因此,唯有社會對照顧服務人力的支持、尊重與認同,在充裕長照財源下,提供整體的專業訓練、合理的薪資福利、良好的升遷管道、長期的願景規劃,始能讓長照產業的發展更加完善、豐富,進而打造一個優質平價、安居康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共好社會。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