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戴肇洋: 為弱勢年輕族群職能打造生路2022-09-02

[中時]

工商社論》為弱勢年輕族群職能打造生路

04:102022/09/01    工商時報     主筆室

自從國內許多年輕族群在非法「人蛇」集團高薪誘惑詐騙下赴東南亞地區,尤其是到柬埔寨求職工作,不幸卻是噩夢開始,不但遭到控制、暴力凌虐,甚至淪為轉賣、危及生命安全。此一事件爆發之後,震驚社會各界。面對同胞在外權益遭到嚴重侵犯,卻又因缺乏邦交而難以馬上援救之下,我們極為同情受害家屬求救無門、心急如焚的煎熬。

雖社會各界將其歸咎於政府援救束手無策,以及認為這些受害年輕族群存在貪圖高薪夢想一夜致富思維;但我們似乎忽略其真正的癥結,其實是過去20餘年以來,國內教育體系遭到嚴重扭曲,加上產業結構急劇轉型,許多年輕族群職業能力,並未隨著環境變化與時俱進升級。亦即受到競爭條件薄弱限制,而被迫陷入長期低薪,或是求職不易,而淪為失業。

如果更進一步觀察這些受害年輕族群背後可以發現,其中不乏來自弱勢家庭,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持續肆虐而難以獲致較穩定的工作,以及缺乏一技之長而不易取得較優渥的薪資待遇之下,極易受到非法「人蛇」集團高薪誘惑詐騙,不惜冒險前往人地生疏、風險偏高及產業發展較台灣落後的海外尋夢,希望藉此機會改善家庭生計或清償個人學貸。

回顧上個世紀二次大戰之後,台灣在廢墟殘破、落後貧窮中異軍崛起,從1960年代至1980年代中期之間,不但創造舉世欽羨的經濟奇蹟,而且成為許多新興國家擺脫落後貧窮之學習典範。這些成功基礎,除了憑藉頗有遠見的教育體系之外,其關鍵是在儒家文化所薰陶出來的好學「受智」傳統,家家戶戶無不鼓勵其子女接受教育。

在社會各界如此殷切需求之下,國內教育體系有效發展分成兩條軌道:少數從高中、大學到留學歸國為培育國家治理人才之路徑,以及多數從高職與專科到步入社會為培育基層技術人才之路徑;尤其後者,更是提供許多經濟較清寒的家庭子女獲致基礎知識,取得一技之長,進而藉此成功翻轉人生最佳管道。亦即在健全教育體系相輔相成下,各類治理與技術專業人才輩出,此乃台灣能夠快速崛起,創造經濟奇蹟最重要的關鍵。

然而,台灣致力脫貧致富,從開發中國家邁向已開發國家之後,卻又在本土民粹意識暈染,以及文憑崇高思維糾葛下,讓台灣捨棄曾經肩負快速崛起、創造奇蹟的扁擔。亦即從1990年代中期起盲目推動教育改革,不但培育國家治理人才的大學泛濫設置,而且培育基層技術人才之專科鬆綁升格,在供過於求下採取低分錄取,以及在出生人數不斷下降波及學生來源下放寬成績標準,造成學生素質急劇滑落。

此外,過去我們認為經濟較清寒的家庭子女接受完整教育,是脫貧致富的不二法門;然而,近年以來所推動的教育改革,似乎並未協助清寒家庭子女獲致更佳上進之路。此一現象,從設備資源較為不足的私立普通大學或科技大學加以觀察,來自中低收入與勞工家庭子女占比偏高,可以發現其端倪。這些弱勢家庭子女為了負擔高昂學雜、生活費用,必須選擇缺課、不斷打工,在缺乏充裕讀書時間下,不易構築職業能力,更別奢求翻轉人生,進而陷入惡性循環。

也就是說,在讓台灣教育水準看似升級的大學泛濫設置之同時,卻又讓培育基層技術人才的技職體系受到重創。其實,並非每個家庭子女都適合進入普通大學;相對而言,技職體系所提供的完整職業教育,從高職階段起可以透過建教合作模式,培育對技職具有興趣的子女先行體驗試煉基層各種職業能力,甚至在成年前尋覓規劃較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很顯然地,此一期間遭到高薪誘惑詐騙前往海外,進而被迫從事非法工作的弱勢年輕族群之無奈,皆與國內過去二十餘年以來技職教育畸形發展,脫離不了關係。在此同時,我們不厭其煩陳述解讀這些事實,乃是希望政府重視教育改革之病,已經進入膏肓;不過,卻也因為基層技術人才枯涸危機,反而提供釜底抽薪機會,藉此重新打造技職教育體系。畢竟,弱勢年輕族群工作貧窮現象如果不斷惡化,不但將會重創社會凝聚力量,而且可能波及經濟成長動能,我們真的無法一直迴避此一問題。。劇轉型,許多年輕族群職業能力,並未隨著環境變化與時俱進升級。亦即受到競爭條件薄弱限制,而被迫陷入長期低薪,或是求職不易,而淪為失業。之後,震驚社會各界。面對同胞在外權益遭到嚴重侵犯,卻又因缺乏邦交而難以馬上援救之下,我們極為同情受害家屬求救無門、心急如焚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