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輝:兩岸貨幣互換協議—臺灣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試金石201305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 謝明輝

海峽商業雜誌第72(2013.05)

自兩岸貨幣清算生效,臺灣短短時間內已累積到了近百億人民幣,而大陸央行也在貨幣清算生效後,隨即釋出兩岸應盡速建立貨幣交換機制的訊號。

 

貨幣互換協議的重要性

貨幣互換協議建立後,兩岸貨幣的流通性可進一步得到提升,未來大陸企業便可從銀行取得新臺幣,用於支付從臺灣的進口,在規避匯率風險上,進一步推動兩岸的貿易往來。

目前,中國大陸與新加坡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的額度為3600億元人民幣,香港為4000億元人民幣、韓國為3000億元人民幣。雖然目前兩岸簽了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但這只是原則性的協定,表明兩岸貨幣可以直接清算了,至於新臺幣可以流入大陸多少、人民幣可以流入臺灣多少,則是被嚴格管控的。去年8月31日,兩岸簽訂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今年2月6日,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進入實質運作階段,截至3月上旬,臺灣開辦人民幣業務的銀行有50多家,人民幣存款約130億元。

臺灣資金要想進入大陸,最直接方式是把新臺幣換成人民幣,兩岸貨幣互換可降低人民幣流入門檻,以及新臺幣流入大陸門檻。兩岸簽署協議後,大陸央行就可以把這些人民幣提供給“臺灣央行”,再由“臺灣央行”提供給各金融機構,人民幣取得更容易,也能讓臺灣投資大陸的股市、債券、房市、固定資產等領域更為便利。

 

臺灣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做準備

早自2004年大陸即開始在香港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有計劃地逐步擴大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開放大陸境內金融機構及香港企業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現在香港已成為全球唯一的人民幣境外中心。但對大陸而言,更多的國際城市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將有利於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其中,倫敦是香港以外得到大陸政府公開表示支持的城市;新加坡則已獲大陸指定清算行。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成功,讓臺灣金融業更盼望臺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為臺灣金融市場帶來新的突破和活水,但香港歷經九年才初見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規模,經歷了“建立清算機制”、“擴展人民幣貨幣市場業務”、“發展債券市場建立直接融資機制”、“發展衍生產品完善風險管理機制”等四個大階段,臺灣目前剛走完第一步。

 

人民幣的國際化之路

對大陸來說,兩岸貨幣互換有助於擴大人民幣的亞洲市場影響力,為其未來成為區域性貨幣,甚至是全球性貨幣做準備。目前兩岸每年貿易額在1600億美元以上,大陸累計實際利用台資近600億美元,如果把經過第三地轉投資大陸的台資也計算在內,台資在大陸的外資比重中更在前三名之列。日益增加的兩岸貿易和投資額中,只要一小部分以人民幣來持有,也是一個可觀的數字,有助於擴大人民幣在海外的影響。

據統計,2012年,全球新增貨幣折合人民幣26萬億元,大陸新增約12.26萬億元,占全球新增的46.7%,同時貨幣餘額也高居世界第一,與GDP比例高達188%,而美國只有70%。由於貨幣超發的壓力,所以大陸不斷在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實現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如果人民幣成為世界市場上的支付貨幣和儲備貨幣,人民幣便可把流動性擴張到世界,減輕國內的壓力。因此兩岸貨幣交換,對大陸來說除了增加人民幣影響力之外,也能舒緩人民幣超發的窘境,可說是一舉數得。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