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日報]周祝瑛:〈遙祭〉2022-02-08

《青年日報》—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元月三十一日: 21 版副刊

前言

這幾天對平淡的留學生涯而言,真像一場噩夢,多麼希望夢醒後,一切又都 恢復昔日光景。

元月十三日清晨,一通倉促的越洋電話劃破了寂靜,家人告訴我蔣總統過世 的消息……。從接獲電話的錯愕、驚慌,到如夢初醒的悲慟,我足足有好幾分鐘 坐在沙發上心情無法平息。人在海外,日夜懸念的無非是彼岸家園的平安、壯大, 而今蔣總統猝然離世,國人頓時依靠,怎不教人遺憾、傷悲呢!?

猶記得去年出國前,國內政治革新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過程中難免呈現一片 社會混亂,台北街頭更失去往日的平靜。前幾年菲律賓政府的暴動、韓國學生的 示威流血事件記憶猶新,而今國內局勢的種種變化,許多人的隱憂不是沒有道理。 如同國內友人寄出來的錄音帶中提到:目前社會上舊的規範已失,而新的秩序 尚未建立,走在法律邊緣的事件層出不窮,法治的尊嚴正面臨嚴重考驗。在這樣 的情況下出國求學,內心之憂慮可想而知。但願目前只是過渡階段,假以時日, 國內終能展現另一番新氣象。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就在這一關鍵時刻,讓我們失去 了這一位大家長——雖然他老人家身體不好的消息早有所聞,然而此事卻來得 太突然、太震驚!多麼希望只是一個誤傳而已。

簽名致哀

往後幾天,校園內發起了蔣總統簽名致哀運動,最初提議本案時,有人表示 猶豫,說是美國大學當局一向反對校園內舉辦具有政治色彩的活動。此話一出, 立即有人予以反駁:這不算什麼政治活動,總統過世了,這麼大的事情換成其他 國家,也是會有所反應的;何況校園內那麼多來自台灣的同學,為什麼不讓我們 主動結合起來,來表達大家對蔣總統的哀悼與對國內同胞的支持呢?

於是就這樣經過學校的批准,在最短的時間內,到處張貼海報,擺起了簽名 攤位。海報的內容是這樣寫的:

悼 蔣總統經國先生之殤 海內外同泣

願 我在美同學 淬勵奮發 精誠團結

支持國家 請熱烈響應簽名運動 × × ×

為期一週的簽名活動,在完全志願的情況下,由同學輪流值班,坐攤位。在 川流不息的人潮中,邀請中國同學前來簽名,並向外國同學解釋設攤位的原因。 幾日來,場面相當感人:有的默默佇立在攤位前,黯然神傷;有的走過來為值班的 同學打氣;有的簽完名又連忙去找別的同學來簽;有的探問有無舉辦追悼 會?……簽名的同學,無論是土生土長的華僑子弟,還是剛來美國不久的研究生, 都會在看到海報後自動前來參與。這使得原本分散各處的中國同學,在此時有了 一致的行動:蔣總統的過世,讓我們這群海外留學生有了一次深刻自省的機會, 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命運於此刻又重新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典範長留

這幾日適逢週末,宿舍中的老外都出遊去了,我因正處國殤,心情沉重, 僅以三日吃齋,聊表對蔣總統的一番追思與敬意。翻閱近日的中英文報紙,仔細 閱讀各地的哀悼消息,仍不免為之淒然落淚。試想:究竟是何種力量,讓百姓 發出內心如此的哀痛,去追悼感念一位領袖的逝世?是他那時時關懷民間疾苦、 上山下海的深入基層,平易近人樸實無華的作風,贏取了真正的民心——老百姓 信賴他、依靠他,覺得他像我們的大家長,擁護他、支持他是自然不過的事了。 細讀蔣先生的一生,有許多地方為青年人樹立典範,值得我們深思與效法

(一)年少磨練,所培養出的毅力與膽識

蔣總統可謂出生憂患,自少年時代起,即備嘗人間辛酸。當時民國成立不久, 世局未靖,先總統 蔣公終年為國事戎馬倥傯,經國先生留在浙江奉化,自然 從小與父母聚少離多。 不到弱冠,即以十六歲的少年隻身赴俄留學,時值蘇聯政府方成立,五年 經濟計畫即將展開,蔣先生得以親眼目睹共產政權的誅殺異己、清算鬥爭事實。 留俄十二年中,歷經莫斯科、列寧格勒、高加索、烏克蘭與西伯利亞等地,除 在校五年外,其餘時間曾擔任過礦工、重機械工廠的技師、勞動代表、及工作站 主任等職。由於當時因主張之不同而與中共代表王明對立,又逢中俄斷交,被 史達林遣送至西伯利亞從事勞動。在這段期間,蔣先生可謂接受了人生最嚴厲的 考驗,幾年的工人生涯,使他真正了解基層勞動者的艱苦;共產黨徒的殘酷鬥爭, 使他徹底認清共產主義的本質,成為日後舉世最堅定的反共領袖之一。

(二)知恩圖報 相偕白首的忠貞

在西伯利亞顛沛流離期間,結識當時畢業於技術學院的俄國小姐費娜(即 後來的蔣方良女士),據說兩人的相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而以當年蔣先生 在俄當人質,前途未卜、生死未定的情況下,費娜小姐能夠在他最失意的時候, 雪中送炭、患難與共,這份恩情在年輕的蔣先生心中是多麼大的鼓勵。從他 日後兩人相攜回國,白首偕老,可以說明蔣先生對這段患難與共歲月的執著與 感恩。

(三)不畏強梁、力挽狂瀾的決心與勇氣

在蔣總統的生平裏,有許多階段肩負著「先鋒部隊」的開創任務,這些工作 若非充分具備突破艱難的勇氣與面對強權毫不畏縮的堅忍,是很難持之以恆、 終底於成的。例如:自俄返國之後,即獨當一面,在贛南地區針對地方惡勢力, 從事革新、掃蕩、懲貪等工作。短短五年間,使這個原本偏僻落後的地區完全 改觀,不但贏得當地「蔣青天」的雅號,並在中國行政史上創下新的一頁。到了 廿九歲時,又到上海展開經濟整頓工作,名為「打老虎」。此時他抱定「寧使 一家哭,不可一路哭」的決心,把紊亂的上海惡商一併扣押,剷除惡勢力。雖然 後來打老虎的任務功敗垂成,但他因此體會到經濟與政治的重要關係,成為日後 建設台灣的經驗參考。上述兩項工作,只是他一生中開創事業、披荊斬棘之二例, 也唯有這種突破艱難、不向強權低頭的勇氣,才能帶領全國上下安然度過風雨 飄搖的七十年代,重新開創國家新機運。

(四)培養青年,開發人礦的遠見

抗戰期間,蔣先生曾先後從事青年工作,因此深知青年對國家之重要性, 必須了解青年、結合青年與教育青年,以開發人礦、蔚為國用。譬如:在虎崗 夏季青年訓練班時樹立了「虎崗精神」;擔任青年軍政治部主任時,主張抗戰 「十萬青年、十萬軍」知識青年的思想教育。來台後,更於四十一年創立中國 青年反共救國團,積極推展各項活動,使青年認清「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 時代」的歷史任務。而今國內舉凡四十多歲以下的人,大多參加過救國團的活動, 使青年界參與、投入以體驗個人角色並發揮潛能,進而建立國家、責任與榮譽之 觀念,提高生命境界。這些都是蔣先生當年栽培青年的遠見。

(五)將死生置之度外、袍澤情深、患難與共的誠心

從蔣總統幾度親臨戰火,指揮若定的經歷中看,他早將生死看破,隨時身先 士卒,實踐「什麼地方最苦、經國便到什麼地方去」的決心。四十一歲時,任職 國防部總政治部時,指揮大陳列島與舟山列島的撤退作戰。四十七歲任國軍退除 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時,與榮民篳路藍縷,開闢中橫公路,參與國家各項重要 建設,可謂和榮民建立了血肉先連的關係。四十九歲時適逢金門炮戰,經國先生 聞訊立即趕往金門,在炮火中往來穿梭,鼓舞士氣,終於贏得「八二三炮戰」的 勝利,鞏固台澎金馬成為堅強的反共堡壘。這些年來,他的足跡遍及前線各角落, 不但深入軍中,改良各項裝備,並且建立「放治作戰」系統,從事思想教育工作; 其所到之處,與袍澤打成一片,成為官兵的患難之友。

(六)外交上折衝樽俎、不卑不亢的沉著與冷靜

抗戰勝利後,蔣先生曾投身外交戰場,遠赴莫斯科,處理東北問題,與 史達林展開一場辯論。來台後,曾數度訪問美、日、韓、泰及越南等國,與各國 元首、官員會談,聯絡友邦、爭取支持。直到中美斷交,美國副國務卿 克里斯多夫來華時,蔣總統適時表達國人的憤怒,不卑不亢地說出:我深為貴國 卡特總統的決定感到遺憾,這無異是置大陸上億萬奴役人民爭取自由的渴望於 不顧……,儘管中美斷交危機四伏,蔣總統仍能迅速徵得華府部分親我人士的 支持,儘快通過「台灣關係法」,維繫中美實質關係於不墜。

(七)堅忍圖成、衝突難關、再創新局的努力

從民國六十年季辛吉訪問大陸、中共進入聯合國起,中華民國歷經中美斷交、 蔣公崩殂,內政外交連連遭逢困頓、孤立之危機。國家可謂在風雨中飄搖,備受 橫逆之襲。幸而在他的領導下,全國一心共同衝破難關,不但在國內完成十大 建設,從事各項政經改革;並且突破外交孤立,拓展全球貿易,與一百多個國家 建立實質關係。到了民國七十六年,台灣成為全世界第十一位出超國家;近五千 美元的國民所得,位居亞洲前幾名。而今,台灣克服重重困難,步上繁榮、康莊 之道,不但說明了海峽兩岸制度的優劣比較,也證明了蔣總統這些年來的英明 領導。

尤其自去年以來,接踵而至的歷史性決定,更是蔣先生在突破層層障礙中, 堅決實施的,譬如:解嚴、開放黨禁和報禁、開放大陸探親政策等,都是一次比 一次更具前瞻性、挑戰性的措施,也是國家走向民主、法治的關鍵時刻。雖然在 推行的過程中,政府和人民都需要時間調整和適應,然而這些政策卻都一一贏得 海內外中國人的喝采,連外國人都不禁敬佩蔣總統的眼光與魄力!

可是,最最讓人懷念的,還是他那時時以民為重,主動深入社會各階層、 探求民穩、發掘問題的苦心。歷史上恐怕很難再找到一位像他這樣親民、愛民、 自然、誠懇,又能不時探訪民瘼的領袖。除了近年來,蔣總統因身體狀況較差外, 多年來,總是看他風塵僕僕,奔波於台澎金馬各角落:無論是高山、海濱、農村、 漁家或前線陣地,他總是一件夾克,一頂便帽、一部旅行車,到處探訪,了解 各地狀況。也因為他的平易近人,隨遇而安,百姓願意親近他,視他為自己的大 家長,不論兒童、青年、主婦、農民,只要看到他,總會高興地圍繞著他,和他 握手,與他合影……。而他卻謙虛地說:「我希望大家把我看成一個平凡的人, 而不是新聞人物。我是一個普通的、愛中國的平常人。……我不是政治家,只是 一個政治工作者。跟大家一樣為了國家而共同奮鬥。」就是這股謙沖為懷,自然 流露的真誠,感動民心,贏得了全民的愛戴。

向歷史負責

猶記得去年雙十,在海外電視上頭一回看到蔣總統坐著輪椅主持國慶致詞。 望著他日漸老去的身影,聽著他一年比一年沙啞的嗓門,我的心不禁為之一陣 悽惻……。這些年來,他老人家為了國事不知老了多少,他的健康也是在積勞中 日漸衰退。猶記得當時他那沉重而堅定的兩句話:「我們要對歷史有一個交代, 要對中國有一個交代。」 是啊!他用他的一生,真正為這句話做了註腳,他用他的行動,證實了政治 家劍及履及、負責到底的風範。

遙祭

海外的遊子,身在異鄉,無法親自趕回國內參加蔣總統送葬的行列,只能 隔著重洋,含著眼淚相送,願對天發誓:將一切的悲痛化為行動與力量,在往後 的日子裏,在個人崗位上盡忠職守,好好繼續他老人家未竟的事業為開創國家 前途而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