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吳濟安、彭錦鵬、劉坤億:大專院校教研人員非年資取向之薪資結構規劃

[2013] 吳濟安、彭錦鵬、劉坤億:大專院校教研人員非年資取向之薪資結構規劃簡介

一、研究人員:

本計畫由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副研究員吳濟安先生主持,研究團隊其他成員計有: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彭錦鵬副教授、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劉坤億副教授等人。皆為具有公共政策、高等教育政策等專業背景之學者專家主持。

吳濟安 彭錦鵬 劉坤億
計劃主持人吳濟安 副研究員最高學歷: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博士

現職:
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 副研究員

協同主持人彭錦鵬 副教授最高學歷:
美國喬治亞大學公共行政博士

現職: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副教授
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 理事長

協同主持人劉坤億 副教授最高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博士

現職: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副教授

 

二、研究簡介: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遭遇到以下問題:

(一)我國薪資結構對國際人才欠缺誘因

我國教研人員薪資結構仍以年資為主,且與退撫制度緊密結合,造成國際人才與我國校方洽談薪資時,常受制於國內固定薪資(教授每月10萬元)做為參照水準,不易同步或超越國際趨勢。此外,國內教授雖薪資不高,但多將公教退撫優渥待遇視為薪資所得一部分,而外籍人士在受制低薪水準之餘卻無法加入公教退撫,因此,非績效取向的薪資結構及比照勞工的退撫待遇,是我國薪資模式無法吸引國際人才主因。反觀鄰近國家,香港於2003年教研人員薪資正式與公務員脫鉤,新加坡大學仿效美國伊利諾大學全面實施績效給薪,我國比照公務員之薪資結構將更處於相對劣勢。
(二)現行薪資制度不利年輕人才
我國薪資制度仍以年資採計,加上需任滿20年始能支給的退撫制度,對於國際年輕學者完全缺乏誘因。另外,即便實施彈性薪資制度,各校的評估指標著重發表績效,剛畢業之年輕學者難以與資深學者競爭,且各學術領域之間的學術市場價格無法反應,造成固定薪資及額外加給均不利年輕優秀人才。
執此,本研究將規劃落實公教研分離之大學薪資及聘僱制度,大學以年資為主的薪資結構應重新設計,以符合大學學術工作不同於公務行政之特性,並避免僅做部分調整。未來薪資結構應有下列特點:
(1)部分之薪資(含退撫)係以個人績效核算。
(2)薪資結構應反映各領域在學術市場之差異。
(3)固定薪資應與退撫給予脫鉤。

 

三、計劃詳細資訊:

委託單位 計劃名稱 研究期間 主持人 協同主持人
教育部 大專院校教研人員非年資取向之薪資結構規劃 2013.06-2014.01 吳濟安 彭錦鵬、劉坤億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