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雜誌2016.6月號]龐建國:電競市場的硬體實力與軟體實力

電競市場的硬體實力與軟體實力

龐建國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電競市場的硬體實力與軟體實力

龐建國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在手機興起以前,個人電腦(包括桌機和筆電)曾經是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好伙伴。台灣有幸在一九八○年代和一九九○年代個人電腦快速成長期間及時卡位,成為電腦代工王國,出現了鴻海、廣達、仁寶、緯創、和碩、英業達等代工大廠,也培育出宏碁和華碩等品牌。不過,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電腦的成長速度逐漸放緩,利潤越來越薄,二○一二年以來,出貨量更是年年開始下滑。
因應此種情勢,電腦廠商開始努力擴大差異性和提高利潤。作法之一,就是強化電腦的娛樂功能,包括開發各式各樣的電子遊戲軟硬體,培養愛打電玩的人口,打造各種電子遊戲平台,組成各種電子遊戲社群,積極做大電玩競賽市場。
去年以來,隨著3D和VR(虛擬實境)技術較為明顯的進步,電競市場增加了利器,憑添不少想像空間。於是,以結合電子遊戲和虛擬實境為賣點的硬體和軟體開發,蔚為風潮。台灣的電腦品牌廠商自然不落人後,紛紛加入戰場。
電子信息諮詢公司IDC的統計資料顯示,二○一五年全球電腦出貨二‧七六億台,其中,出貨量最大的廠商是中國大陸的聯想(占二○‧七%),然後,是美國的惠普(一九‧四%)、戴爾(一四‧一%)、和蘋果(七‧五%),再來才是台灣的宏碁(七‧一%)。所以,在一般標準型電腦的生產和銷售上,台灣廠商的表現並不算很優異。
不過,在電競電腦的部份,台灣廠商的表現就比較突出。在不包括日本的亞太地區電競市場中,出貨量最大的,是聯想,然後,是中國大陸的海爾,台灣的華碩擠進第三名。如果不包括日本和中國大陸,則在亞太市場中,排前三名的華碩、微星、和宏碁,都是台灣的廠商。相較於標準型電腦的節節敗退,台灣廠商似乎在電競電腦部份頗有發揮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和普通電腦一樣,電競電腦的運作也是硬體加上軟體。硬體買定了之後,通常就是在既有的硬體上購買適合的遊戲或者進行軟體更新升級,所以,能夠創造後續營收的,主要就是遊戲和軟體。而講到軟體(包括遊戲),就碰觸到台灣資訊產業的軟肋了。
多年來,台灣的資訊產業始終是硬體強、軟體弱,即使政府成立了資訊工業策進會,開發了南港軟體園區,但是,成效並不十分顯著。主要的原因,筆者認為,是人才數量不足以及開放性不夠。
軟體產業是腦力密集產業,需要大量技術人才形成群聚效應,或者積極對外接觸,建立夠廣的社群連結。但是,台灣在本身市場規模不大、人才數量不足的情況下,卻一直在軟體產業的發展上,將互補資源最豐沛的中國大陸拒於門外,對大陸廠商嚴設門禁,對大陸消費者習慣不去深入瞭解。結果,就是放著大海不去遨遊,只在小池塘裡玩家家酒。
如今,中國大陸的電商平台已經稱霸世界,「互聯網+」的推動將使得中國大陸的電競市場如虎添翼,台灣如果還是關起門來自嗨,別說電競市場的軟體實力難以成長茁壯,硬體實力恐怕也會像普通電腦般,越來越落後給大陸廠商。
出處來源:卓越雜誌2016.6月號.NO.362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