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祝瑛:世界大學排行榜,魔鏡魔鏡

[中國時報]20141006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

 

近幾個月來,國際上不少世界大學排行榜公布名次,台灣各大學的排名變化照例成為高教界的話題。

美國波士頓學院Philip Altbah教授提出:為防止人才外流,並與國際學術社群保持暢通無阻的聯繫,無論開發或開發中國家,都需要打造研究型大學(避免用「世界一流大學」之名),由政府提供長期的「穩定經費」、「尊重學術自由」、「重視研究出版」、「招募國際一流教授」等,建立世界一級的研究中心,提供該國一流人才就學與就業機會。尤其這些大學都需要為本國培養一流人才,發展本國特色,使用當地語言、改善學術期刊品質,讓各國都有一流的科學家、社會學家等。

包括台灣大學等國內頂尖大學在不同的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出現76到150名外的排名,台大呼籲政府持續投入高等教育經費和資源,並表示不再只是衝論文數量,而是要致力於提升研究品質,以師生能發表頂尖、具國際影響力(高impact factor)的論文為目標。

令人遺憾,台大只追求國際論文發表與引用率,未論及社會對公立大學,尤其納稅人對於頂尖大學作育一流人才之殷切盼望。畢竟進入世界百大僅為手段,由納稅人供養大學,讓他們去追求卓越,與全球學術社群同步。至於在國際期刊資料庫所發表的SCI/SSCI等論文數量,是為了造福更多的人群與維護社會公義,而非僅造福大學本身。

台大的思維與政府對於高教研究成果績效依然緊抱SCI/SSCI政策有關!例如:每年關乎學界人士生存的專題計畫申請,科技部(原國科會)工程司、生科司、自然司、自然司永續學門、科教國合司等在評定主持人近5年成果績效時,仍然獨尊SCI/SSCI等指標與引用率。而在這樣的政策導引下,已出現學校「重研究、弱教學」的偏風,許多政府資源也逐漸集中在高利潤的科學、技術以及醫藥領域。相對的人文與社會科學的人才培育及研究資源,更形雪上加霜!

為此,Steiner-Khamsi進一步呼籲,當世界充斥著各種似是而非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後,其效度與信度將會愈來愈遭到世人質疑。透過世界大學排行的紛擾,或許可以讓大學與政府,重新思索自我定位的重要性,尤其尋找建立真正合理、公平與符合台灣所需的評鑑指標?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