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祝瑛:盲目追求世界百大 學術腐壞源頭20170426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

[人間福報]20170426

近年來,由於受到全球化競爭壓力與國際性標準化趨勢的影響,各國紛紛投入各樣國際性評量。其中,爭取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與參與「世界百大排行」,更左右了各國的高教政策。

亞洲地區,包括:日本、南韓、香港、台灣、新加坡,甚至越南等地區,都刮起了世界一流排行榜的旋風,紛紛投入大量的經費,希望可以在本國中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大學。

於是各國政府紛紛制定各種外部的評量機制,甚至透過大學評鑑,作為政府高教經費補助的參考標準。

台灣教育當局更從二○○三年左右,開啟一項旨在激勵各大學和科系追求世界卓越與學術頂尖的計畫,從而鼓勵學術界多發表SCI/SSCI 與tssci等國際論文與台灣論文資料庫等文章,甚至論文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等,採取類似當年美國學界發表或去職(publish or perish)的做法,去影響台灣高等教育的評量體系與工作生態,鼓勵大學教師重視論文發表數量,造成學術升等、獎勵、補助等方方面面獨尊ssci的現象。

尤其上位者更為了統一標準化管理,大學辦學績效的好壞與教授學術成就的優劣,將學術研究簡化成用論文發表和引用次數,來衡量學術研究品質。

當大學教育被簡化成學術論文發表數量,且透過競爭壓力來爭取資源與經費,學術殿堂成為以製造論文為首務。在政府持續投入高等教育經費和資源下,在短短幾年間,台灣學界國際論文數量大幅提升,卻也出現了許多始料未及的後遺症。如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人性弱點下,間接促成學界近親繁殖、抄襲造假、學術與商業利益掛鉤等。

如:二○一四年夏天,教育部長蔣偉寧因掛名造假論文,而被迫辭職下台;二○一六年秋,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就因捲入署名多篇論文抄襲、偽造數據等事件,而備受各界指責,最後幾位論文作者遭到革職處分,楊校長也表達不再連任等,台大聲望也遭受打擊。

這些學術腐壞事件,不但終結了學者們個人一生的生涯努力,也重挫了台灣的國際聲譽,影響所及,難以言喻。

遺憾的是,面對這一連影響國家學術發展與國家聲譽的學術醜聞,當局者經常以個人道德淪喪與學術規範不周予以譴責,至於國家學術政策與制度上的「陷人於不義」等嚴重缺失,卻絕少願意從造成學術腐化根本源頭上、治本的反省與討論。

所謂「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出現憾事之後,政府還要等到何時,才願意重新檢討這套遙不可及、盲目追求世界百大的高教政策呢?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