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祝瑛:華人普世價值還在台灣嗎20160819

[中國時報]20160819

周祝瑛(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最近在一個聚會的場合中,台大同仁談到日前指導的陸生中,有一位提出新「三國演義」這一名詞,認為目前的「中國」分三國:「政治中國」與「經濟中國」都落到對岸所屬,唯獨「文化中國」還在台灣這一邊。

如同這位陸生眼中的台灣,是個還算保有中華文化底蘊的寶地,雖然許多民眾口口聲聲說:「愛台灣」,說我是正港的「台灣人」,但每逢年過節與掃墓祭祖,卻少有人質疑祖先絕大多數是跨越黑水溝的先民,還有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的60萬大軍與100多萬大陸的各行各業。也因為一海之隔,台灣免除了如大陸慘烈的文化革命等鬥爭,也因此發展出一套迥異於大陸那種充滿「高度競爭」與「互不信任」,台灣特有的華人文化。

因此,無論是2005年的《商業週刊》特別報導,或2011年美國布朗大學任雪麗教授(Shelley Rigger)在《為什麼台灣重要》等書,都不約而同指出,放眼全球台灣雖小卻與值得舉世關注,那是因為除了特殊地理與歷史等發展外,台灣背後依然深藏著豐富活潑的文化底蘊,一種以中華文化為基礎的社會價值觀與人文氛圍,值得在中國崛起之際,亟需回頭去重新拾起的文化傳統。

迄今台灣是全世界唯一還以正體字最為官方文字的國家,各級學校教育仍不時傳達長幼有序、勤能補拙與努力成材等華人價值觀,哪怕是在考試領導教學長期受各界批評下,整個社會中充滿重視教育、知識與教養等華人普世價值,依然深植民間各角落。

而這些國人習以為常的文化薰陶,近年來在若干網路、媒體與政客的操弄下,出現各種「逢中必反」、否認中華文化傳統的現象,甚至企圖以「去中國化」之名,不惜扭曲史實,加深了世代之間的價值疏離,與年輕世代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的輕忽態度。

例如,繼去年318太陽花學運與今年7月的高中生反課綱占領教育部行動,讓台灣社會原本的不安與世代差異,更加明顯。從日前教育部長與反課綱學生多次溝通毫無焦點、到最近柯文哲市長颱風天未能坐鎮防災中心,卻以一句:「我都有用line在指揮」等說詞,讓人不禁想起《孟子》「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中的隨時自我反省態度,對於當代出現的「雞同鴨講」與「硬拗」不同世代的代溝,令人深感擔憂!

尤其對於網路匿名的發言與傳播方式,已嚴重挑戰現實生活中的普世價值觀與行為規範,無論反課綱時期親子當街的反目、抗議群眾對於公權力的挑戰,國外網軍攻擊政府網站等恐怖行動,甚至柯P對於「市長」角色認知的翻轉與喜好辯白等不良示範,不只造成兩代之間對於文化認同與價值觀的衝突,更是形成不同世代間對於人文、道德、法理的差異解釋。長此以往,恐怕「文化中國」也也將退讓。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