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戴肇洋:慎防RCEP全面上路對我經濟衝擊2023-06-29

[中時]

觀念平台-[中時]慎防RCEP全面上路對我經濟衝擊

2023/06/27 工商時報  戴肇洋  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由於RCEP橫跨15個國家,包含23億人、29兆美元生產總值及14兆美元貨物貿易總量,皆占全球3成,按照RCEP規範,在全面上路後,區域內部9成以上貨物貿易將會免除關稅,以及逐步開放市場。亦即RCEP推動自由化所聚焦的領域,並非僅有涉及製造業的關稅減讓,而是已延伸至服務業之市場開放,使得RCEP正式上路及後續發展對未來區域或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已成為國際社會矚目之焦點。
面對RCEP全面上路,政府始終認為,RCEP對自由化的要求「層次」不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嚴格,加上台灣對RCEP出口的70%是屬於加入資訊科技協定(ITA)相關產品,享受關稅免除,其衝擊有限。但產業各界卻又頗為憂慮指出,RCEP在傳統製造業方面,其關稅排除比重高達9成以上,在全面實施關稅減讓下,未來台灣機械、紡織、食品及石化等傳統製造業產品對中國、東協國家等市場拓展,勢必遭到來自日本、南韓激烈競爭,呈現極為不利格局。

此外,在科技製造業方面,儘管目前台灣仍享受關稅免除,然而無法輕忽的威脅是,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崛起,在中國積極主導運作下,未來可以透過技術標準、電子商務規範整合區域內部資源,重新打造RCEP產業供應鏈。

誠如中國於2022年9月17日RCEP首次部長會議中表示,在統一貿易及投資規範下,將會加速促進中國與東協、日韓之間的產業供應鏈連結。此一發展趨勢,恐將使得台灣科技製造業既有優勢遭到侵蝕,進而因RCEP內部供應不斷深化,而逐步減少來自台灣進口。

至於服務業市場准入方面,RCEP所涉及領域包括投資、服務貿易、電子商務、中小企業、貿易便捷化、原產地規則、貿易救濟、智慧財產、標準、技術法規等,此對內需規模極端不足,迫切需要向外尋求發展的台灣服務業而言,勢必造成更嚴苛挑戰。

也就是說,在RCEP極低關稅、統一規範下,製造業配合其區域內部價值含量超過40%產品被歸類為原產地寬鬆要求,同時享有優惠待遇,將有助於其成員跨國企業利用比較利益,達到降低生產成本。再者,服務業則是隨著其區域內部標準化流程,不斷提高品質。因此,在大幅關稅減讓及逐步市場開放下,RCEP成員除了從貿易和關稅綜合規範中,獲致更高效率之外,透過區域整合及自由市場開放所帶來的投資流量,享受更多利益。

在此同時,以高度依賴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體系來說,貿易是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及推動產業加速轉型的命脈,過去以來出口貿易占GDP之比重大致維持6成左右。如果再從台灣出口市場占比分布加以觀察發現,近年來對包括中國在內RCEP的出口金額占全部之比重,持續超過7成,顯示台灣經濟與RCEP連結之密切,難以輕忽。由此說明,政府相關部門認為RCEP全面上路之後,其對台灣經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的論述,顯然過度樂觀。

無庸置疑,長期以來兩岸關係糾葛,始終是台灣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或加入區域經濟組織,不易撤除的藩籬,使得自由貿易覆蓋占比偏低。雖目前台灣極為期待以加入日本主導的CPTPP,作為替代中國主導的RCEP作為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策略;但卻又無法否認的是,台灣申請加入CPTPP時間是在中國提出之後,加上最近中國已遞交入會相關文件,即將進入諮商程序,此讓台灣在邁向CPTPP過程中,將難以擺脫「一中原則」的政治干擾。

整體而言,自從世界貿易組織(WTO)「杜哈回合」多邊貿易談判陷入停滯之後,全球各國無不以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或是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為策略,藉此避免其經濟遭到邊緣化與孤立化。然而,政府迄今將核心寄希望於目前占台灣對外貿易金額25%的CPTPP;相對之下,卻又在意識型態糾葛下,似乎輕忽占台灣對外貿易金額超過70%的RCEP大幅關稅減讓及逐步市場開放之下所帶來的衝擊,其後續發展對台灣經濟的威脅,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