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輝:一帶一路專訪20170531

[新華澳報]連結

同胞攜手共用經濟紅利 觀察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蘊含的台商新機遇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每年兩會,人們最關注的莫過於政府工作報告中講了什麼,有什麼新動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對台部分,提出「持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這已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二次提及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表示,民進黨全面「執政」後,兩岸關係出現了史上所未有之局面。臺灣新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使兩岸關係發展前景堪憂。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讓臺灣廣大同胞共用大陸經濟發展新機遇,值得探討。

「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會清晰地點明2017年大陸的重點工作任務,這些任務,是大陸經濟產業發展的指南針,不僅能夠引領大陸企業新一年度的發展方向,台商和台企也能從中找到在大陸發展的豐富機遇和新通道。」王建民說。

改變路線 深耕中小城市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其中包括促進電商、快遞進社區進農村,推動實體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要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表明,大陸經濟建設的重點將移向中小城市,在政策引導下,這些城市的消費力會有顯著提高,對企業而言,市場機遇就會增加。傳統台商在大陸已經營30餘載,在當前經濟大環境下,亦面臨產能過剩和轉型升級的壓力。隨著北京、上海及廣州等一線城市發展接近滿水位,台商可以轉而佈局中小城市。在大陸的鄉村消費環境不斷優化、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這些市場嗅覺靈敏的台商也一定能尋得發展的新天地,安心紮根大陸。」王建民說。

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也表示,過往不被台商重視的大陸二三線城市,如今一躍成為台商佈局大陸的新灘頭堡。不少台商甚至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逐步搶佔大陸二三線城市龐大商機。「隨著大陸經濟迅猛發展,新進的台商再去複製老台商的輝煌是不可能的,因為北上廣深現在的行業進入門檻很高了。如果現在要進到大陸來,除非是大集團或者行業公會集體進來;新進台商能力較不好的話,到二三級城市發展是最好的。」謝明輝同時表示,現在大陸正在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而「一帶一路」在前往俄羅斯、中亞時,沿途經過的二三線城市非常多,這些才真正是「一帶一路」的潛力股,台商在此佈局,商機是少不了的。

另外,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已經是大陸的發展戰略。而這項政策之所以受到各界關注,不只是因為該項政策將對大陸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影響,更是因為其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帶動人口、消費等資源和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從而衍生的投資機會,對臺灣企業而言是不容忽視的。王建民表示,新型城鎮化政策已成為下一階段大陸擴大內需最重要的政策,有可能帶領大陸經濟脫胎換骨;而其衍生的龐大商機,則可能吸引臺灣相關業者,改變在大陸的投資佈局和兩岸產業價值鏈分工方式。「隨著城鎮化率提高,未來企業勞動雇用成本必然隨之上升,這一點台商在大陸進行新的投資佈局時,絕不能忽視。」王建民說。

主動出擊  融入「一帶一路」戰略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帶動中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

政府提出「一帶一路」願景,是致力於透過鐵公路等互聯互通基礎建設項目的推動,與沿線各國發展戰略對接,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說白一點就是進行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

從「一帶一路」戰略問世以來,有遠見的臺灣企業和商人都在追求參與的機會。因為他們非常明白,如果臺灣不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隨著大陸這項貫穿歐亞非大陸的更深層次區域合作成型,已陷入經濟邊陲化危機的臺灣,將更無立足之地。

謝明輝說:「南亞、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潛力巨大,中亞、俄羅斯也漸漸進入台商的視野,台商要開拓這些新市場,融入『一帶一路』發展,站在大陸『巨人的肩膀』上是理想的路徑。」

但是,光有理念是不夠的,在兩岸專家看來,臺灣企業想要真正融入「一帶一路」,需要做的準備還不少。

「有一個事實大家都清楚,大陸在地供應鏈已經崛起,大陸產業發展水準也已逐漸追上臺灣,在高鐵、核電等基建領域,大陸具備走出去的競爭格局,臺灣想要分食大陸『一帶一路』商機,但在臺灣還無法參與亞投行的當下,基建工程涉及許多融資,這並不是臺灣的強項。」王建民說,唯一可以期待的就是通過「一帶一路」發掘沿線國家的商機,這也是走外貿導向型經濟的臺灣地區可以著力的地方,但這樣的商機,要假以多時,短期內很難爆發,帶動臺灣經濟。

對此,謝明輝也表示,臺灣想要分食「一帶一路」商機,必須要針對大陸「一帶一路」規劃,構思臺灣產業優勢能發揮加乘效果,主動出擊。特別是在缺乏穩定的兩岸關係加持下,化被動為主動,更顯重要。否則,口口聲聲說要分食「一帶一路」商機,卻又沒有產業合作的大戰略藍圖,或說不出個所以然,想分食商機,被動等待對岸釋善意,恐怕只是望穿秋水。

「兩岸產業合作不能再依循過去政府只搭平臺,由企業單打獨鬥談合作的模式,而是必須以團隊的方式。要搶食大陸『一帶一路』龐大商機,臺灣各界應以大帶小、成群結隊,才能建構堅強團隊來掌握這個商機。」謝明輝說。

「雙創」服務  台青登陸舞臺大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繼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強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支援,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

所謂的大眾創業,更多的就是指青年創業。近年來,隨著兩岸人員往來的頻密,有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選擇到大陸尋求發展機遇,他們在大陸創業,成為年輕一代的台商。

「在當前兩岸關係趨於嚴峻複雜的形勢下,大陸對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不但沒有變,反而加深了支持的力度。這對於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發展無疑是絕佳的好時機。」謝明輝表示,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新創業的舞臺大有天地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臺灣青年的創新思維與大陸青年創新隊伍融聚交匯,可以創造出很多創新成果,也可以實現臺灣青年的創業夢想。

第二,大陸針對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的優惠政策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實現創業夢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指明了『要持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為臺灣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在短短一段涉台文字內容中,特別提到了要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大陸對臺灣青年到大陸就業、創業的大力支持。」謝明輝認為,「創新創業」大時代背景以及大陸對臺灣青年優惠政策的便利釋放,甚至是不需排隊買票就可以上車有座位坐的機遇,為臺灣一批有夢想的青年創造了一個成功的有利條件,臺灣青年應該努力把握這樣的難得機遇。

第三,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新創業的舞臺大,選擇空間廣。大陸各地有關部門紛紛採取積極措施,針對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紛紛出臺優惠政策,為臺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搭建平臺、提供便利,全方位幫助臺灣青年圓大陸創業夢。「臺灣青年可以結合個人的情況,選擇開創自己個人事業的地方。相信這些越來越開放、具有活力的創新平臺,將讓兩岸企業和人才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創雙贏。」

深化合作  促經濟社會融合

雖然,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但如何在大陸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以及兩岸關係僵持的局面下,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王建民認為,兩岸合作特別是經濟合作模式應有所創新。

首先,兩岸經濟合作應由較低層次的合作轉入更高層次的合作。過去,兩岸經濟合作快速增長的基礎是大陸經濟舊有的發展模式,而舊有發展模式所依賴的,是大陸經濟在犧牲人口紅利與環境的前提下,對經濟快速增長的支撐,這種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大陸方面也已經做出調整。臺灣想要與大陸合作,就應該積極適應這一變化,抓住大陸發展的新機遇,推動企業間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共拓市場。同時,要關注服務業特別是兩岸金融方面的合作,支援兩岸資本市場開展多層次合作。

其次,在區域層面上,大陸應鼓勵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台資企業聚集區發揮優勢,支持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引導其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同時,要排除來自臺灣島內非經濟因素的干擾,推動兩岸民間力量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兩岸產業的深入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將兩岸產業的分工合作延展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總的來說,兩岸經濟合作持續深化的進程就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共同打造命運共同體的過程。臺灣的生存發展與大陸的發展壯大息息相關,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大陸的發展進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實現民族復興,再創中華盛世榮景,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只有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出發,兩岸關係才會柳暗花明,兩岸經濟合作才能更上層樓。」王建民說。

臺灣政黨輪替後,民進黨當局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中的挑戰、風險明顯增加。但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對臺灣企業來說是個極為利好的消息。我們相信,儘管波折不斷,但兩岸經濟合作、融合的總體發展趨勢任何勢力都難以阻擋。跟隨大陸經濟發展的政策,把握住大陸釋放的經濟紅利,臺灣企業才有可能跟著大陸新一輪的快速發展而發展。

(司雯/文)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