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輝:台灣 WEF 全球競爭力提昇 馬執政施政滿意度卻大幅滑落對比差分析20130904

謝明輝(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公布今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台灣較去年進步1名,為全球第12名;若以亞洲地區來說,則在新加坡、香港、日本之後,居第4。與區域經濟體相較,南韓第25,中國大陸29。在發展程度上,WEF將台灣列為先進的「創新驅動」階段。

全球競爭力報告的排名依據是全球競爭力指數(GCI),競爭力指的是決定一國生產力水準的制度、政策及因素的集合。指數評比項目分為三大類:基本條件(Basic Requirements)、效率增強(Efficiency Enhancers)及創新與精密因素(Innovation and Sophistication Factors)等三項,台灣分別排名第16、第15及第9。

與去年相較可看出,台灣今年在各項指標積分幾乎相同,表現穩定,其中在創新方面很優秀,於「創新」單項排名第8,是維持競爭力的關鍵之一。根據WEF的報告,可看出台灣在競爭力排名上保持穩定的原因,主要可歸因如下:

一、市場經濟開放,市場效能具競爭力

臺灣經濟向來以進出口為主力,市場經濟非常熱絡及自由。在自由經濟下,市場效能不斷提升,促使臺灣市場具備強力競爭力。

二、政府鼓勵研發投入,促使臺灣創新能力強勁

政府近年來鼓勵業者研發創新、建置創新獎項、增加研發補助及維持物價平穩等措施,成效逐漸顯現。此外,台灣一向在代工高階零組件方面表現傑出,因此即使沒有國際知名大品牌,創新能力依然強勁,此於WEF 中「創新」單項排名第8可得到驗證。

雖然觀察圖 1. 近年來WEF 近年來台灣競爭力排名的走勢,可看出自 2008 年馬政府執政後,WEF 台灣競爭力排名呈現上升趨勢,顯示出國際間對於馬政府執政後的績效呈現正面的肯定。但反觀圖 2. 馬政府的民調,卻發現馬政府的執政滿意度沒有上升,反而呈現下滑情況。為何對馬政府的執政績效,國際評比與民眾感受會有如此大的落差?主要的原因可歸因如下:

一、沒有傾聽民意,善用職權

過去一年,馬英九推動油電雙漲、復徵證所稅、停建核四公投、年金改革重大政策,影響民眾生活,也引發爭議。這些重大政策的推動,馬總統並無傾聽民意,缺乏領袖應有的智慧、同理心和想像力。

二、政府沒有願景,民眾看不到希望與未來

政府沒有提出一個國家未來的願景,反而疲於奔命於為錯誤政策善後。民眾看不到政府有任何積極的作為,只看到政府不停空轉,因此對於未來沒有期待,進而喪失了努力的目標及方向。像8月3日超過25萬穿著白衫的民眾,自發性的走上凱達格蘭大道向政府抗議,希望政府要改進,表面上是聲援洪仲丘,實際上是青年人對於低薪沒有願景,藉此表達對馬政府施政的不滿。

三、政策反覆

馬政府執政以來,常有政策反覆的情況。諸如之前高喊租稅正義,但五年來一籌莫展,後來搞出個荒腔走板的證所稅,後來又喊停,而這一來一往已使證交稅短收五百五十億,股市蒸發三兆。又諸如最近啟動十二年國教,突然加入排富條件,使得教育界天下大亂。各項改革開頭都講得斬釘截鐵,但真做了卻又一路打折,幾次下來民眾不僅無所適從,且對國家政策喪失信心。

四、用人有爭議

一個好的主政者,身邊應有智者提供鍊言,如此一來才能減低制定錯誤政策的機率及傷害,但偏偏馬總統的用人也常引發爭議。如果馬總統不能任用適當人才,民眾對於執政黨的眼光及判斷難免存疑。

五、官逼民反

馬總統敢碰觸重大改革議題,值得肯定;但油電雙漲,顯然誤判國際經濟情勢。馬總統連任後,第一件政策是為基本工資調漲設下條件、擬大量引進外勞、年金改革打勞工主意、對關廠歇業工人追債,替財團減稅等,逼得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提高,難怪民眾不服,亦使民眾對於政府是否具有解決國家重大議題的能力打上大問號。

基於以上總總,致使國際間對馬政府雖然好評居多,但與生活在臺灣土地上的人民感受深切不同。因此,政府若想要提升民眾對政府的信心,應了解民眾對於各種重大政策之間的優先排序,確實針對人民的需求,在對的時間點,投入適當的資源。例如:針對民眾當前最關心的議題,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像是提供穩定的政治環境、適材適所的任用官員、增加民眾的就業機會、抑制消費物價的上漲,以及促使稅制公平等。政府若能針對這些民眾幸福感落差最大的地方進行改善,將有助於直接提升民眾的幸福感受,如此一來,民眾對於政府施政績效的滿意與肯定才會與國際評比趨於一致。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