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輝:中華文化的現代化[海峽商業68期]201303

[海峽商業68期] 2013-03

謝明輝(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

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

1.歷史的傳承性

各文明演進過程中,經常出現文明、民族與文化的斷層,使得文明走向衰敗,文化傳承中斷,被新的文明所取代,發展新的文化,相較於其他地區的“取代觀”,東亞地區更傾向“傳承觀”,因此在中華文化發展過程中,“一線相承”與“傳統不輟”的特色極為濃厚。

2.政治的融合性

中華文化在五千年歷史中,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融合性,回顧人類歷史發展上最大的兩個問題─政治與宗教,從文明內部的統治之爭,到對外的戰爭,都離不開這兩者紛爭的影子。政治與宗教都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兩者各有特點,卻無法互相包容。

但在中華文化中,不僅政治與宗教能互相包容,甚至包含民族、國家、文化等觀念都能融合在一起,原因就來自中華文化獨有的政治觀。其政治觀建立在以仁愛忠恕為中心的人倫道德基礎上,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與“仁政民本”,也使得各種觀念在政治觀的大圈下融合在一起。

3.思想體系的穩定性與包容性

基於歷史的傳承性與政治的融合性,中華文化在演進過程中,便展示了無與倫比的穩定性與包容性。回顧中華文化的發展,代表民族的“炎黃子孫”、代表國家的“天下”與代表體系的“天子”始終未曾動搖,也是過去中華文化得以穩定發展,未曾發生根本大變化的主因。

而在中華文化價值中,各種學說不是在對立中排斥異己,而是在發展中互相吸收、逐漸同化,中華文化得以吸收豐富養分來發展自己;對於外來的文化,絕非固守自我傳統,而是開放性地儘量容納改造。

中華文化的定位

雖然從人類的起源來說,目前最早的發現是約三百萬年前非洲的南方古猿,但這絲毫無損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定位。由於歐洲與中亞的古文化都已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衰敗,只有中華文化並沒有隨著歷史發展而湮滅,而是一直發展下來的,因此就有著無法比擬的長久歷史與豐富內容,也就是歷史的延續性,這正是中華文化受到全球重視的根本原因之一。

除了延續性之外,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相比,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體系,無論是哲學、歷史、政治、制度、禮儀、宗教、倫理、道德、藝術、文學、文字與建築等,都有別于其他文化。從科學技術上來說,中華文化的優勢領先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啟蒙時代結束踏入工業時代後,才正式被近代西方文化所超越。

儘管如此,儒家的禮義原則、道家的養生之法在歷史發展上產生的巨大影響是無法抹滅的,而中華文化的古典文學藝術,更是人類發展最寶貴的財富之一,這也是全球對於中華文化的研究始終不退的重要原因。

全球化下的中華文化現代化

1.全球化經濟與中華文化、人文精神的搭配

文化是人類思想的靈魂,在經濟愈趨發達的今天,用文化來指導生活,規範經濟,更顯得突出和重要。文化傳統如何適應全球化經濟,經濟全球化如何創建新的文化,從歷史的經驗來看,以經濟為根本的生存環境的改善,必然需要依託人文精神的支援。不依託經濟的文化,是空中樓閣;沒有文化底蘊的經濟,必為短視經濟,經濟和文化的相互依存與共同繁榮才是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陽光大道。

當今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不單是經濟因素所造成的結果,人文因素(包括文化發展,人民的認識與覺悟提高,社會意識、政治認識提高,敵視外國的偏狹情緒減低,對和平的要求增加等等)起的作用更大。人類光明的前途,一方面系于先進的生產力發展,物質生活提高;另一方面系於以物質生活的提高為基礎,進一步發展先進文化和文明。只有廣大人民在物質與精神文明兩方面齊頭並進,生活才能越來越幸福。

  1. 中華文化與地域經濟、企業組織的發展

文化的發展具有歷史的繼承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經濟的發展也有著與之相類似的特徵,兩者的融合與互動決定了特定地域下的獨特生存景觀。決定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資源要素,不僅包括新古典的勞動、資本和技術,以及一般意義上的人力資源,而且包括包含企業家資源在內的人文社會因素的市場資源,這裡的市場資源是指那些有利於市場經濟發展和市場機制較快建立、順利運行的人文、社會和組織資源,擅長商工產業,擅長經營活動的人群和族群,以及社會觀念、傳統和習俗等非正式的制度等等。轉軌經濟的績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這一地區的市場資源的豐盈程度。市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經濟體制的轉型就比較快捷,反之則較慢。

3.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全球文化的衝擊

全球化使得文明間的距離變短,文化交流與衝突越來越頻繁,因此我們應以中華文化中相容並蓄的特點作為中華文化競爭力發展的基本理念。以美國來說,美國文化在經歷了美國文明的鼎盛時期後,已經遍及全球,但也開始受到其他文明的排斥,“文化真的能全球化嗎?”已經開始有學者提出質疑的聲音。

理論上,文化的整合,也就是文化全球化,必須先消除造成文化分野的各種環境條件,磨平各文明的歷史文化傳統,但這點非常困難,強迫文化的統一,也很容易引起文明間的猜忌與反彈,容易陷入固守自我文化的誤區。不管是“全球化”還是“固守”,其實都是否定了文化間的溝通管道,只會得到文化的排外與對抗。

因此,在這個文化激烈碰撞的時代,中華文化應持續大膽吸收其他文明先進經驗,特別是西方文明的生產傳播流通模式,以改善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才能逐步完善中華文化自我特色的傳播模式,提升文化競爭力。在此前提下,美國文化最大的散播管道─好萊塢、麥當勞與可口可樂,就不像洪水猛獸般可怕,只視為一個提供文化對話的管道。

 

中華文化現代化兩岸的責任與義務

過去60年中華文化兩岸分治發展下,各有其擅場、各有其弱項。臺灣的中華文化保存;西方式民主的發展;而大陸在科學方面的發展顯然突飛猛進。經濟的發展亦引起世人的關注。

當人類跨人2l世紀,以資訊技術、生物技術和納米技術為先導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人類社會已進步到一種基於知識、資訊和開放性的全球化經濟形態。新經濟現象的出現向人類文明和進步展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前景,但同時也全方位地衝擊著過去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秩序的各個層面。在這個新與舊、傳統與現代、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衝撞交融的特定歷史時期,兩岸應持續互補互助,中華文化的現代化,是兩岸不可卸下的責任與義務。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