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輝:臺灣企業應勇於接受兩岸服貿協議帶來的挑戰[海峽商業]2013.07

謝明輝/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已於6月21日完成簽署,由於對“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不瞭解,引發不少反彈聲浪,欲在“立法院”攔下該協議,馬當局則全面啟動文宣戰反制。

服貿協定是三年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的延伸,不只是活化兩岸服務業交流,因臺灣服務業已占GDP比重逾七成,而大陸服務業占總國民生產毛額比重僅不到五成,顯示臺灣服務業市場較大陸成熟,這是臺灣強項,正好讓業者有更多發揮。自加入WTO後,已對外資開放服務業市場,外資來台不僅未擊垮臺灣服務業,反而促進臺灣服務業升級轉型,有能力因應更開放的市場環境。

然而臺灣市場規模小,服務業者雖具競爭力,可惜缺乏廣大市場,為擴大規模必須仰賴服務業輸出,透過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簽署,協助業者開拓廣大的大陸市場,未來更有機會前進其他國家市場,成為具國際規模的跨國企業,帶動臺灣經濟成長動能。

從產業面來看,服務市場與貨品進口之影響大有不同,因為無論是新增投資還是並購既有企業,服務業整體產值並不會減損。而服務業發展原本就有在地優勢,大陸業者若能進入並立足臺灣市場,必然具有競爭力,對本土服務業長期發展反具刺激作用。也因此,在WTO規範上,並無服務業損害補償機制的設計,過度誇大其衝擊,只會造成市場動盪,非百姓之福。

但馬“政府”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服貿協定今天簽訂的是其他國家,其迴響勢必截然不同,為何一扯到兩岸就會引發臺灣民眾疑慮?這代表兩岸官方在對臺灣民眾宣傳對於兩岸關係的瞭解上仍有進步空間,關鍵就在於臺灣過度重視大陸在協議上的讓利,卻忽略推動兩岸自由貿易應有的民間互信和政策配套作為。

臺灣民間對兩岸經貿關係的期待非常清楚,大多數人願意接受兩岸經濟漸進整合,以提升臺灣國際競爭力,但由於民眾對於兩岸關係仍未通盤瞭解,加上兩岸經濟規模的巨大差距及政經體制的截然不同,導致產生若放任大量陸企及大陸人士進入臺灣,可能引發各種後遺症的疑慮。很多人也擔心,大陸市場對臺灣資金、技術及專業人才的強大磁吸效應,可能削弱臺灣經濟實力。

臺灣經濟發展的策略,是走自由、開放、競爭的路線,關起門來“鎖國”,或是打著照顧弱勢的藉口,剝奪強勢產業對外發展的機會,其結果將會加速臺灣經濟被邊緣化。

大陸“十二五”規劃將全力發展第三產業,也就是所謂的服務業,服務業將取代製造業,臺灣除了後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環境優勢外,先天上更有語言的文化優勢,服務可以更完善。臺灣服務業不應對服貿協議有恐懼,而應自信面對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與大陸經濟崛起之事實,到大陸市場、到全世界市場去競爭,發展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帶動臺灣經濟整體發展,為臺灣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巨大動能。

文章來源:http://www.hxsyzz.com/Article/mjzl/201307/668037.html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