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祝瑛:看人間 假平等與假教育 讓人才出走 20160816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最近大學指考放榜,精英高中的升學率,照例被檢視一番。建中校長接受雜誌訪談時認為,大學繁星計畫的設計,造成了建中考上醫學院和台大等科系人數下滑,對於一流人才,不能進入適才適所的學校,相當婉惜。

這樣的言論,在處處強調「齊頭式平等」、講究「消滅明星高中」的社會氛圍下,受到不少批評,認為建中不應完全以升學主義掛帥,建中校長這席話,對台灣其他大學不公,帶有嚴重歧視等味道。

真的是這樣嗎?大陸著名教育家顧明遠教授,在一次談話中,針對華人社會的教育處處講求「公平」,卻忽略「差異化」問題,提出呼籲。

換句話說,公平只是教育的基礎,教育過程更應重視「因材施教」等差異化,也就是十二年國教強調的「適性揚才」。

由此一理念延伸出來的中小學「常態編班」,與先進國家盛行的「能力分組」,正是公平及差異化下需加以釐清之處。

建中校長的擔憂,其實不無道理,例如大學繁星計畫「校校等值」的設計,真正受益者豈僅偏遠弱勢學生?至於指考等設計,反而讓許多崇尚自由學風、強調學生多元智慧發展的學生,如建中這類學校,愈來愈不利。

相較於英國私立學校的伊頓、美國的查爾斯頓男子中學、紐西蘭的國王學院等精英中學,建國中學創校於一八九八年,為台灣培育無數精英人才,知名校友遍及全台及世界各角落。

筆者有幸日前參加畢業五十年的建中同學會,慶祝一位從事公職三十餘年大使的榮退而來,吸引來自北中南數十位老建中齊聚一堂。儘管這一群「紅樓才子」早已步入花甲之年,但酒酣耳熱的妙語如珠中,仍不失當年「書生報國」的豪情氣慨。

許多建中人畢業後不一定進台大,然而日後卻遍布在台灣與世界各角落。從職業外交官、醫生、律師、新聞主筆、銀行高層、外商公司的總經理與資深工程師、政府財經首長、大學校長及國軍將官等不一而足。這些建中校友在每個人的專業領域中揮灑自如、各擁有一片天空發光發熱。

值得注意的是,這群建中校友談的不是當年為了準備升學考試的「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苦讀,而是懷念建中提供了一個自由校風的平台,能尊重每一個十七、八歲的年少輕狂,讓他們盡情地在此「相互較勁」與學習「人上有人」的謙卑!

儘管過程中出現七十六個學生卻只有六十張桌椅的奇特班級,但這群孩子在建中三年的自由學風中,學會「自律與自制」,與往後為自己負責的人生!

相對於半個世紀之後的今天,當十二年國教推動時,處心積慮希望以降低明星高中的光環,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這樣的政策思惟,是否偏離了「公平且差異」的適性揚才本質?

沒有國家不需要精英高中與精英人才。升學制度出現人才錯置的結果,製造出更多「假的平等」與「假的教育」,這才是讓人才出走與外流的主要因素!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