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肇洋:以[定年領取]的思維改革年金制度20150811

[工商時報]20150811

戴肇洋(現代財經基金會 )

隨著藍綠政黨2016總統候選人落定,雖各自治國理念尚未完全臚列,但或許受到最近希臘政府財政瀕臨破產影響,不約而同將年金制度改革作為競選的重要政見之一。亦即面對台灣人口結構老化之下,現行勞保老年年金、國民年金、軍公教職退休撫卹年金、勞工新舊退休年金等所架構的一、二層不同年金體系,若無進行改革,構築一套較完善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退休年金制度,否則未來恐將恐將重蹈希臘覆轍,陷入財政危機。

其實,政府推動年金制度改革並非始自現今。早自1990年代李登輝總統主政時期為能降低財政負擔,將行之有年的軍公教職退撫從「恩給制」修正為「提撥制」;陳水扁總統主政時期雖完成國民年金保險立法,但為能活絡陞遷管道與增加就業機會,訂定軍階限齡退役與公教「五五專案」鼓勵退休,此舉反而引發提早退休潮流,公職平均58歲、教職平均53歲,不僅大幅增加政府退撫支出,而且嚴重排擠國防、經建、教育等部門預算。

馬英九總統主政之後,由於國內不同年金體系開始呈現危機徵兆,在秉持建立社會公平正義前提下,除將勞保老年給付修法為年金,同時逐年提高保險費率與延長給付年齡外,退撫年金改革為重要的政策方向之一。其中,公職退撫年金改革雖行政、考試部門歷經研商達到共識,但因立法部門朝野政黨政治算計的糾葛,加上個人選票之考量,迄今會期即將屆滿,修法卻又無望;至於軍、教職退撫年金改革,則是原地踏步。

姑且不論目前藍綠政黨採取提高提撥費率、延長退休年齡、降低所得替代、減少職業類別給付差異等措施,希望從「少繳、多領、早拿」調整為「多繳、少領、晚拿」推動年金制度改革。然而,在目前不同年金體系所提撥的費率或額度有所差異下,難免因涉及個人利益而衍生信賴保護原則爭議。

此外,加上不同職業類別領取年金條件存在差異,更加引發爭議。例如,軍人服務年滿20年、公教人員超過50歲及服務年滿25年符合退休領取年金條件,除領取原薪7成以上月退俸額外,在平均餘命逐年增加下,其領取月退俸額期間恐將超過服務期間。再者,勞保老年金給付雖逐年提高保險費率與延長給付年齡,但卻又以其保險期間最高的60個月份平均作為領取月給年金換算基礎,亦讓部分投機單位或個人可以從中操作。

換句話說,面對國內申請退休領取老年年金給付年齡不斷提前,已經頻臨無法因應平均餘命逐年增加所延伸的年金支出之下,前揭藍綠政黨對年金制度改革之論述,在選舉考量下缺乏具體方案,卻又將責任推卸給社會對話或國事會議,此種「推、拖、拉、盲」策略,根本無法落實年金改革與解決財政赤字問題,反而造成族群矛盾、階級對立陰霾。

無庸置疑,現行軍公教職退撫制度相較基層勞工所得到的照顧,的確高出許多,政府財政因應這些頗優渥的退撫支出,相對一般民眾則是變相剝削。很顯然地,無論從日益撕裂的社會結構氛圍,或是從不斷擴大的政府財政赤字,在公平正義前提下,現行年金制度已達到必須改革之地步。

因此,個人認為,未來除採取提高提撥費率外,建議實施「定年領取」年金模式。亦即達到退休條件之時,自行選擇領取年金年齡,以申請退休前一年度的男、女性平均餘命減去法定退休年齡所得到的年數,是政府理應照顧軍公教勞不同年金體系領取年金的年數。

若以目前台灣男、女性平均餘命的81歲,減去法定退休年齡之65歲加以計算,不論是否提前退休,其所領取的年金年數最多16年。此外,一旦不幸身故,其未領取的部分,得由其遺族繼續領取,如此不僅符合社會公平正義,而且可以緩和年金陷入破產困境。

坦然言之,此種史無前例針對既得利益族群推動改革,其執行難度頗高、抗拒聲浪極大。然而,在政府過去以「社會福利」為治國政策思維下,其財政赤字累積從2000年的2兆7千餘億元、2008年的4兆6千餘億元至目前超過6兆5千餘億元,已達到GDP的四成。如果朝野政黨仍在選票考量之下,懼憚年金制度改革,一旦國家財政淪落實質破產,政府信賴保護原則,屆時恐將成為精神慰藉,毫無存在實質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