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傑:兩岸與兩韓 統獨難解

[中國時報]20160223

李允傑(國立空中大學公行系主任、海基會顧問)

朝鮮半島最近情勢緊張,北韓的邊緣外交引發中美之間的猜忌,造成分化效果。動作頻頻的朝鮮半島與民進黨重新執政的台海情勢,都涉及美中之間的大國角力,形成亞太地區區域安全的焦點。

二次大戰後全世界因為共產主義革命而分裂的四個國家,德國、越南、南北韓、中國大陸與台灣,德國與越南已經統一,遺留下兩韓與兩岸的統獨問題。兩韓與兩岸相同之處皆為民主政體與專制政權的對峙分裂;不同的是實施民主政治的南韓積極想統一,而台灣現階段主流民意是維持現狀、不想統一。

 馬習會是兩岸國家領導人第一次會面,相對來說,同為分裂的兩韓,領導人已有兩次會面經驗。打開兩韓領導人第一次見面對話的南韓總統是金大中。2000年6月金大中踏上平壤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日簽署「六一五宣言」五項協議。當時,南韓人認為兩韓自始走向和平之路,統一可期。但後來證明兩韓關係並未改善,只給金大中頭上戴上一頂諾貝爾和平獎。

第二次與金正日見面的總統是盧武鉉。他不僅以金大中的「陽光法」後繼人身分,並且任期只剩下4個月的緊迫下,於2007年10月突訪北韓,與金正日簽訂8項協議。當時,盧武鉉政績不佳,欲以兩韓領導人會面拉抬該黨總統參選人鄭東泳,結果苦嘗失敗。

兩次領導人會談,雖都曾呈現一時風光景象,但如今兩韓改朝換代後,又從零開始。南北韓雖已舉行兩次高峰會、且對北韓實施陽光政策達10年,卻根本沒有任何改變可言。

南韓認為,至今南北韓仍然無法緊密交流與合作的最根本原因,是北韓為了要鞏固金式世襲政權,阻礙骨肉相見,且相互敵視。北韓一天不變,擁核自重且固守世襲政權,南北韓間的合作與交流就很難突破。

另一個變數是韓國年輕世代對於統一看法的轉變。1992年韓國曾經對於全國高中生所做得民意調查,當時認為應該要統一的有35%,不需要統一的有26%;2015年的調查認為應該要統一的降至15%,認為不需要統一的大幅成長至42%。這個現象跟台灣類似。

統一需要錢,而且為了提升北韓經濟,肯定會拖累南韓的經濟發展節奏,但南韓政府認為「統一的代價遠低於分裂的代價」,這是由常備軍與武力軍備的大幅度縮減獲利之外,南韓希望合作開發北韓的礦物資源,利用北韓的人力與南韓的資金和技術,大規模展開經濟建設。樂觀預估南北韓統一之後,每年經濟成長率可達11%。只不過,南韓的年輕世代買不買帳?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兩韓與兩岸同樣需要的是時間與同理心,以拉近彼此的政治社會認同。如果有一天,雙方的生活與價值觀相近且相融,意識形態與制度也不再有衝突,再談統獨,就不會是難事。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