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牆:人民幣重貶 平添亞幣競貶疑慮20160107

[工商時報]20160107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揮別苦悶的2015年,原本冀望2016年否亟泰來,但新年第一個交易日卻相當不平靜,因中國股匯市演出暴跌劇碼而衍生一連串的骨牌效應;不僅亞洲股匯雙倒(日圓除外),歐美股市亦應聲全倒。這一波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情節似乎與去年8月11日,人民幣創下單日最大跌幅的1.86%後,連續貶值所引發的全球性股災有不少雷同之處。但不同於前次的是,大陸A股在「熔斷制度」實施首日因跌幅過深慘遭停止交易,格外引發諸多議論。

此次釀成A股股災的導火線之一應是對人民幣貶值的疑慮而生。進一步分析,人民幣自2005年啟動匯改後,每年以近3%幅度一路升值至2014年初,累積的升幅超過35%;但中國的經濟成長卻由2011年之前的二位數高速成長進入中速成長;2014年的經濟成長率為7.4%,更創下24年來新低;而2015年全年恐僅有6.8%左右。是以人民幣貶值提振出口、減低經濟下行壓力應是無可置疑;而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在2014年3月17日放寬為2%後,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價持續大貶。

此後,人民幣短暫進行區間整理後,隨即一路走跌。在去(2015)年封關日的中間價與即期價一致性地跌至6.4936元,累計全年跌幅達4.46%;但新年開盤第一天,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繼續貶至6.5032,在岸即期匯率則貶至6.51,創下四年半新低,離岸人民幣匯率也貶至6.6價位。

引起人民幣重貶的成因不一而足;首先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走緩;2015年上半年經濟成長7.0%,第三季6.9%,全年粗估值約6.8%左右。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資料,中國大陸信貸擴張差額已達到25.4%,高於巴西的15.7%和土耳其的16.6%,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列榜首。2014年中國經濟整體(含金融機構)的債務總額為150.0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170%上升至235.7%。另中國國家統計局於去年底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7,雖較11月份的49.6略高,但低於市場預期,連續第五個月呈現收縮;又中國產能過剩問題未解、房市泡沫風險未減、加上地方債務及影子銀行風險有增無減。換言之,中國硬著陸風險大為提高。

其次是,人民幣在去年11月底取得IMF的「入籃」資格利多後,卻不升反降;有論者謂,應是人行有意讓人民幣貶值,以減輕出口衰退之故;但此舉更加重投資人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心理,紛而拋售人民幣資產,反而加速貶值速度;第三,人行在去年為救經濟及股市,共有六次降息及五次降準,繼以美元升息及升值的磁吸效應,資金外流日趨嚴重。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發布最新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資本外流將超過5,000億美元;巴克萊也預估,人行至少流失近14%的外匯儲備。

然而,人民幣貶值讓亞洲新興市場貨幣競貶值的機率大增;因為,這些國家是全球主要原物料供給者,而中國則是最大的需求者;近幾年,全球原物料需求因中國經濟趨緩而減少,不僅原物料創下16年來新低行情,也造成許多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失去經濟依靠;在經濟衰退,復又美國QE退場後,大量資金回流美國,新興市場資金流動性大幅降低。為振興出口救經濟,大部分國家不得不採取貶值措施;而人民幣一貶,這些新興市場的貨幣更得以競貶因應。至於台幣,則因台灣出口連11個月負成長,且經濟成長面臨「保1」危機,央行顧不得Fed升息,而逆勢採取降息措施,徒使台幣匯率走貶,在亞幣、特別是韓元貶值下,預料有機會看到34元。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