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甫:企業接班問題決定台灣經濟未來20160531

林建甫(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中國時報]20160531

長榮航空接班人之爭高潮迭起,比電影情節還精采;稍前,隸屬美麗華集團黃家的美福企業也驚傳爭產悲劇。最近,PC品牌大廠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交棒給華碩創辦人之一徐世昌,也在業界投下震撼彈。台灣企業的接班問題嚴重,關係到台灣經濟未來的發展。

《天下》雜誌「2015兩千大企業調查」指出,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三大產業最賺錢TOP10的30名董事長,平均年齡近65歲,都是名符其實的「老董」。不約而同,這些「老董」對於「接班」都是憂心重重。另外與此呼應的是,《天下》雜誌在2012年曾進行「台灣30大集團接班」調查,當時結果顯示有18個集團接班狀態不明。幾年過去,只有3個完成交棒。可見大型企業的交班在台灣有多困難。

其實不僅是大型企業有面臨接班的問題,台灣中小企業也進入接班高峰。目前台灣整體企業,中小企業家數超過135萬家,比重高達97.5%。而在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裡,經常有接班不順利,還屢屢發生企業家後代爭產事件。

中小企業中最重要的「隱形冠軍」中堅企業,其具有一定的經營規模、在特定領域具有技術獨特性及關鍵性,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這些中堅企業目前也有不少正面臨接班考驗。

依據經濟部《2015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約有56.2%為第1代創立者獨資經營的家族企業,有將近半數的中小企業已經營10年以上,其中23.52%經營超過20年,而這些企業經營者多半都超過65歲了。暴露傳承議題並非偶然,情勢已經十分嚴峻。

更嚴重的問題是,台灣的家族企業比例十分高,且大多想讓兒女接班。根據台灣董事學會《2014華人家族企業報告》調查,2013年底,台灣上市櫃公司中,竟然有將近75%是家族企業。而這些企業家有7成以上想傳兒子,24%傳女兒,想交棒給專業經理人的連1%都沒有。

然而從國際經驗來看,家族企業下一代能成功接班的比例並不高。美國家族企業機構(Family Business Institute)分析不同企業組織,發現美國家族企業第2代成功接班的只有30%,第3代只剩12%,而能夠傳承到第4代之機率僅剩3%。此外,美林證券另一項研究顯示,東亞地區的家族企業只有15%能夠成功交棒第2代,能繼續順利傳承到第3代的僅為2%。

統計分析大多數成功轉型的中小企業,關鍵通常不是第1代的創業者,而是能夠傳承第1代創業者的創業精神的新一代接班人。可是這些不一定是創業者的兒女,而有不少是專業經理人,甚至是專業接班團隊。專業接班團隊往往具備專業知識,又有較新穎的創新管理知識,了解最新科技發展,有辦法改造企業舊有的經營體質,更有衝勁拓展新的業務,帶領企業轉型。也就是說,台灣產業要轉型升級,就要重視「接班」,讓專業接班團隊帶領台灣的產業反轉,走向成功的跳板。

準此,我認為企業傳承,最好是企業股權與經營權不要均由家族成員接手,而是應交由專業經理人經營,或是讓股權與經營權分離,以及藉由股權移轉將公司出售等方式。換句話說,國內中小企業不應該要限於家族接班,也應該思考引進專業經理人或團隊。讓沒有繼承意願的下一代,退出經營,單純當一個只領錢的大股東,未嘗不是好事。而從經濟轉型的角度來看,透過「併購機制」、「異業結盟」及「台灣生產價值鏈」的健全與成形,可以化解企業接班危機,同時達成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

問題是,怎麼做?我建議政府應建立一個平台,讓有接班問題的企業,可以透過此平台進行諮詢,一方面解決企業承傳,同時也有助於競爭力的提升,更可以讓關鍵性的技術根留台灣。

未來若能再結合「產業國家隊」、「新南向」等政策,將此平台與商貿南向運籌基地整合,納入製造、物流、流通、金融等產業組成國家隊生態體系,形成台灣中小企業生產價值鏈,拓展東南亞市場,提高產業競爭力,必能創造「多贏」局勢。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