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李允傑:當都更遇上文化資產20180917

[蘋果]

當都更遇上文化資產
1122出版時間:2018/09/17 18:22

李允傑/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訪問教授

都市更新,是曠日廢時且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是為了城市競爭力與永續發展,各縣市候選人(尤其是六都),紛紛提出加速都更的政見。其中,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着墨最深,提出比較完整的「都更三箭」。第一箭是捷運蓋到哪裡,都更就做到哪裡,以捷運帶動城市發展;第二箭是行政區主幹道沿線都更;第三箭是針對危險老舊建築的防災型都更。

然而,許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很難避免面臨「當都更遇上文化資產」的非典型案例,包括台北的艋舺、新北的新莊老街、彰化的鹿港等古蹟周邊老舊社區。以「新莊老街公辦都更案」為例,由新北市政府主辦,規劃興建27層、32層樓兩棟大樓,市府在民102年和建設公司簽約,目前尚未有顯著進度。

主要癥結在文史工作者、文資團體認為,都更案對當地風景改變太大,新莊老街將不再是「新莊老街」,已列為文化資產的武德殿和周邊日式宿舍,將包圍在大樓中不見天日,感覺很突兀。

歷史古蹟周邊危老社區應該推動不同於傳統都更的人文都更,也就是將都更的建築設計與規劃結合當地歷史文化,體現在地文化底蘊與風貌。試想,如果新莊老街的兩棟大樓,不是像火柴盒堆疊的水泥叢林,而是建築設計或者入口意象能夠體現新莊老街的人文意涵,結合傳統與現代之美,一定有助於社區意識的凝聚;也能吸引更多遊客造訪打卡,成為新的熱門打卡景點,帶動社區周邊的商機,營造社區的永續發展。

過去都更開發案一味強調住宅與商業辦公功能為主,近年許多大城市有不同的新思維。以東京為例,東京六本木中城(Tokyo Midtown)人文都更案是將文化、藝術、創意作為開發主軸,中城自2000年開始規劃設計,2007年3月正式開幕啟用,一開幕就造成轟動,三個月內約吸引超過800萬人次參觀。

人文都更的都市規劃或景觀設計,應就量體、色彩、退縮人行步道、交通動線規劃、植栽綠化、都市意象及天際線等,予以充分考量當地歷史人文的精神。當然,政府、建商與文史工作團體必須共同參與,積極協商包容創意的設計方案,可以創新城市面貌,兼顧優質生活環境、都市機能與歷史文化的保存。這需要中央法制化的配套措施。

日本的都市更新體制,是以都市計畫法與建築基準法為準據法,因應不同的目的與實際需要,制定數種特別法。為因應都市重大策略地區再發展之需要,以及都市密集市街區的防災都更,又分別訂定《都市再生特別措置法》與《密集市街地防災整備促進法》。對照來看,台灣現行僅依賴都市更新條例,不足以有效因應非典型都市更新不同目的與利害關係人需求,諸如都市防災、歷史文物建築重建、整建維護等,也應檢討修法。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