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台灣競爭力高峰會」新聞稿20150714

2015台灣競爭力高峰會」新聞稿20150714

 IMG_6879

台灣競爭力論壇於2015年7月14日(星期二) ,假台大醫院301國際會議廳舉辦「2015台灣競爭力高峰會」。本場高峰會由台灣競爭力論壇承辦,主辦單位包括財團法人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銀行公會、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灣金融研訓院、台北市商業會、工業技術研究院、社團法人臺灣光彩促進會。協辦單位有中華民國傑出企業管理人協會、華南金控、昇恆昌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台灣證券交易所、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環球經濟社、燿華電子。

 

本次高峰會由四場【專題演講】與【企業新文化】、【金融新運行】、【科技新研發】及【未來新共創】四個專題研討場次組成,專題演講邀請到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蔡清彥、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儷玲、台北市商業會理事長王應傑。

 

四個專題研討場次分別由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聖忠、華南金控董事長劉燈城、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林建甫主持,聚集產官學各界菁英,從政治、兩岸、經濟、金融等面向,分析台灣的現況,並提出建議與解決方法,以建立我國發展之短、中、長期之方向與目標,奠定國家未來之競爭力資源。

 

彭錦鵬理事長在開幕致詞表示,台灣競爭力論壇成立8年以來,一步一腳印,以專業力量,成為我國制度改革的先驅與倡導者。論壇自許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智庫,始終保持中立、超然的學術論政立場,全觀地研究和掌握臺灣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問題,專心一志以公民的角色協助政府及時因應未來的變遷。今天舉辦的「2015台灣競爭力高峰會」,很榮幸地獲得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包括吳副總統、行政院張副院長、工業技術研究院蔡董事長、金管會王副主委…等貴賓蒞臨致詞演講。同時,彭理事長非常感謝此次與台灣競爭力論壇共同主辦、協辦與補助的政府機關與民間組織。未來論壇仍將秉持開創的精神與勇於承擔的態度,領先國內並與國際同步,引進最新觀念提供政府施政之參考,為解決臺灣當前困境、打造更美好的未來貢獻心力。

 

吳敦義副總統在貴賓致詞時表示,台灣競爭力論壇8年來共舉辦500場以上的論壇活動,得到國內外各界高度認同,已經成為國人非常重視的非政府組織,發揮很大的公信力、影響力。吳副總統指出,台灣是一個零外債的國家,然而,國內財政問題相對嚴重。未來需以財務健全做為國家建設的發展基礎,避免債留子孫,是台灣提升競爭力同時必須兼顧的重要議題。台灣的競爭力一直在國際間獲得相當優越的名次,其中尤其關於創新的能力,更是名列前茅。過去台灣以效率聞名世界,現在係以創新來營造國力,成為外國非常樂於經商往來的對象。吳副總統並說明,台灣競爭力發展的四大支柱是兩岸和平穩定發展、廉能效率親切勤快的政府、均富繁榮而又環保的經濟、和諧公義的社會,而四大支柱必須齊頭並進。相應於此,「2015台灣競爭力高峰會」的主軸訂為「企業新文化、金融新運行、科技新研發、未來新共創」,對我國未來的整體發展尤具特別意義。最後,吳副總統感謝與會貴賓關心國政、關懷台灣。並祝福大會圓滿成功、與會人員身心康泰、台灣競爭力論壇「錦鵬翱翔、明輝高照」。

 

行政院張善政副院長以「網路新世代的企業競爭力」為題,指出全球正身處網路發展的轉捩點目前網路發展的特點包括:「新技術與應用型態出陳推新」、「行動裝置當道」、「軟體與服務價值、產值凌越硬體」、「網路翻轉所有商業模式」、「專業應用深度化、多元化」。張副院長指出,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過去獨具的彈性、靈活特質,在此環境下,可能正從優勢走向劣勢,因此必須正視接踵而來的挑戰。其中,中小企業資通訊建設的投資與應用、國內市場規模、創新來源與應用等,都相對顯得量能不足。張副院長認為,未來企業必須共同關注競爭力的來源,鼓勵年輕人新創事業,創造結合新創事業的雙贏模式,發掘、複製企業經營的核心knowhow,賦予資通訊在企業的妥善定位。這些工作不僅值得企業界投注心力,更需要政府提供基礎建設的投資、共同努力。

 

王儷玲副主任委員指出,金管會近年陸續推動全面提升金融競爭力-金石計畫,以協助台灣的金融企業的提升,金管會分別以改善金融體質、提升競爭力、數位發展、回饋社會及風險控管等五大面向來著手。改善金融體質方面,研擬「金融機構合併法」修正草案,以利公開收購金融同業,以促進金融業進一步整併。

於提升競爭力方面,應以產品多樣化並運用二大核心策略,提升金融業創新能力,提供多元化金融商品及服務。數位發展方面,需強化IT投資,培養金融科技人才,以利金融機構掌握金融科技之最新發展趨勢與檢討法規,以因應數位化之需要。回饋社會方面,基於消費者保護,著重於督導金融業建立重視消費者權益之企業文化,並落實執行。於風險控管方面,隨著業務持續開放,須提高風險控管能力,其因應作法為金融機構應加強風險管理,落實內稽內控制度。最後以推動CSR(企業社會責任)行動方案,鼓勵銀行採行赤道原則 ( Equator Principles)。

 

台北市商業會王應傑理事長談論企業如何善盡企業公民社會責任~以國光客運與東森房屋為例說明何謂「企業公民社會責任」,並引用世界經濟論壇對企業公民社會責任的定義應包括四個主要面向,分別為良好公司治理和道德價值、對員工暨其家庭的責任、對環境的責任及對社會發展的廣義貢獻。並且指出刑不上士大夫時代已經過去,「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使得政商關係不再是司法保護傘,而是要依法行政,兩岸殊途同歸。

 

【企業新文化】場次主持人為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聖忠,與談人:台灣土地開發公司董事長邱復生、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杜震華。

 

台灣土地開發公司邱復生董事長表示,企業應該以企業形象作為反省方向,例如在生產製造上的環境影響或企業品牌的形象經營,應以學習及教育的方向來推廣,讓消費者可以更正確的使用方法,以達到「待人以誠」跟「告知以實」的境界。這兩點是當前企業要確實做到的事,才可謂為企業社會責任。最後以「別任地球發燒」的節能減碳作法為企業應要專注的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課題。

環球經濟社林建山社長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為自發性的責任,核心緊要的是自發性責任,而該責任有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及自發性的社會責任四項。在台灣多起事件發生之後,除了企業要負的社會責任以外,政府亦要有一定的法律介入。當然,在經濟環境及道德面向的實踐亦是社會企業責任的主要面向,並且要以自主性的方式去實踐。最後,林社長引用前院長陳冲所提,台灣企業應要以「企業社會責任化」轉為「企業文化」,帶出自發性社會責人的重要性。

 

中華經濟研究院王健全副院長以金融與經濟方向的社會責任開頭,說明企業為何要負起社會責任。依目前經濟社會的變遷,M型社會、M型產業及公司薪水M型化等的出現,使得社會價值觀不同造成企業更應要負起社會責任。國內外企業未了最大化利益,皆有發生危害社會的事件,例如網路泡沫、個資外洩、國內的食安、氣爆等現象。CSR優良的企業可獲得更好的優秀人才及員工忠誠度提升的優點。先階段,政府政策與企業責任間的配合應要更加努力,點出台灣企業的生態環境的變遷,使得台灣各行業在台灣將難以生存,未來要如何把握企業的獨特性以發展新的契機。最後企業是要幫助年輕人有希望及舞台,點出企業社會責任現今的要務為結尾。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杜震華副教授指出,企業社會責任的意涵為經濟、環境及社會面三項的共同結合,這個概念與國外學者Modic(1988)所提的八類有異曲同工之妙。企業社會責任之倡議與發展、綱領及規範,以及OECD多國企業指導綱領中點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並透過EPS的統計資料顯示,CSR對企業收益是有正向的關係。最後指出,政府所需要扮演的角色應要完善的法律規範讓企業依循。

 

【金融新運行】場次主持人為華南金控董事長劉燈城,與談人:安侯建業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方燕玲、農業金庫總經理鄭貞茂、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林火燈、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沈中華。

 

安侯建業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方燕玲副董事長以2015 年上半年金融政策及法令開頭,當中包含積極擴大金融服務範疇、公布五項金融法案、推動證劵市場揚生計畫、建置亞太理財中心、協助銀行布局亞洲加強本國銀行對大陸地區普險及風險承擔能力及最後的電子支付議題。以近期金融併購及海外市場擴展情形,說明現今金融市場的發展,並說明金管會主要的目標及成效。在金融市場新運行方面,推行國內「民民併」為主要動能,於今年擴大海外併購及證劵市場的國際合作,加上國內金融業務的開放,將有助於金融機構提升創新能力及國際競爭力。

 

農業金庫鄭貞茂總經理從中國一帶一路與亞投行議題對台灣的啟發為主題出發,首先點出,中國大陸經濟地位快速上升,中國大陸在15年內,竄升占全球經濟的成長將近五倍,於2014年達13.4%。使得中國大陸人民幣成為第五大支付貨幣,但成為第五大支付貨幣需要經過三個步驟,目前已走向第二步驟的吸引外資誘因,則人民幣加速國際化的腳步更趨重要,由此帶出一帶一路(陸上及海上絲綢之路)及亞投行的重要性以解決投資過剩的問題。鄭貞茂總經理最後也表示,台灣目前出口已衰退態勢,在國際舞台上應要以哪一種態勢參與,台灣皆須要有策略來因應。

 

台灣證券交易所林火燈總經理以台灣證劵市場競爭力為主題,說明台灣在國際趨勢與市場環境下的相對位置,指出跨境上市及國際連結與合作的重要。林總經理表示台灣在本質上是亞洲國家中相當不錯的資本市場之一,由於政策法令的推動,使得台灣在證劵市場上發展的強度相當高,讓其他國家感到震驚。但目前的證劵市場依然有其隱憂,如投資人或是交易員年齡趨於老年化,這將使證劵市場的動能漸漸減少,是未來台灣要考慮的問題,進而發展出下一代的投資商品。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沈中華以「自由貿易區與金融中心」與「網路金融種類」這二個議題為主。首先說明台灣目前在國際上的OBU及OSU的發展歷程,並且說明中國大陸的金融中心的結構,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及規劃,與台灣目前所施行之金融服務做一個比較。其次在網路金融上,在台灣的年輕族群相當的喜愛,但在網路上交易金融不只是單純的交易,而包含第三方交易、群眾募資、P2P平台及虛擬貨幣這四種為未來之趨勢。

 

【科技新研發】場次主持人為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與談人:歐盟產業發展指導委員會委員羅仁權、工業技術研究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張忠謀講座教授史欽泰、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副執行長王可言。

 

台灣大學羅仁權特聘教授以「推動生產力4.0激發製造業競爭力」為題,檢視各國製造業發展趨勢,包括美、德、日、韓、中等國政府陸續將提升製造業競爭力為政策重點,藉以帶動整體經濟發展,透過將資通訊技術融入製造體系,以智慧製造提高製造業競爭力。在可預期的2020年,台灣就業人力缺口高達196萬人,未來產業所面臨的將是又老又缺工的現象。在此情況下,智慧機器人自動化的導入,可以為企業帶來獲利商機。羅教授強調,台灣未來要設法發展自身的先進製造創新技術、服務型的商業模式、智慧自動化技術、產品高值化與差異化等,據以拉升台灣製造業競爭力。

 

工業技術研究院杜紫宸主任以「提升產業科技創新研發國際競爭力」為題,從產業結構、關鍵人才、創新研發政策等三方面,點名台灣產業科技發展的挑戰。未來台灣應結合外力改善產業結構,提高台灣企業國際競爭力。在策略上改變過去全本土研發策略,大幅度增加國際連結合作,以推動研發創新之政策方向。杜主任並提出推動進階版國際研發創新的三種構想,第一,以財稅或其他政策工具,鼓勵企業進行國際研發。第二,在台灣設置大型國際研發基地(300+外籍人才)。第三,在世界產業科技發展重鎮美國矽谷成立研發基地。

 

清華大學科管所史欽泰講座教授提出目前科技研發環境的重大課題,諸如後金融風暴時代的各國債務危機、人口結構變遷、資源與氣候變遷、區域經濟興起等。在此環境下,「服務型應用生態體系」已成為重要的全球趨勢,以解決核心問題(problem-centric)為前提,並以人為中心的技術/產品/服務開發策略。未來應重新思考產業價值與生態,以資料分析、服務導向之生態體系為發展關鍵要素。史教授並指出,未來在學校教育方面,必須以企業家精神、創意、創新為教育方向,並提供企業人士容易接受的課程教育,以開拓新興產業與轉型。

 

資策會王可言副執行長就「雲端鉅量資料趨勢與台灣的發展機會」,提出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行動/物聯網與開放API經濟的融合,產生顛覆性的創新模式。伴隨著科技的進展,這些創新模式在正快速地顛覆許多產業。企業對其收集、開發、整合、管理與運用各式流程、IT、及數據的模式,都勢必重新思考創新帶來的趨勢與機會。王副執行長指出,急遽成長的巨量資料帶來結構性變革,創造新興產業價值鏈。未來將是以智慧系統服務為主體,發展以巨量資料分析為核心技術,運用於建築、健康、社區、觀光、媒體、商務、金融等新興領域,協助產業支援未來智慧生活和永續事業之發展並創造新創聚落商機。

 

 

【未來新共創】場次主持人為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林建甫,與談人:台灣光彩促進會理事長駱宏賓、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朱雲鵬、財團法人海棠文教基金會顧問陸宛蘋、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

 

金門和平大橋營建基金會駱宏賓理事長以「金廈大橋的興建與未來」,做為構築兩岸共存共榮的先行典範。隨著兩岸的和解與金廈交往的頻繁,金門正在快速的蛻變,而金廈大橋將構築兩岸和解共生的美好願景。金廈大橋工程的難題,不在技術層次,而是在兩岸的政治基礎與經濟基礎。目前的關鍵在於「金門離島自由經濟示範區」公投的順利舉進行,一旦連署通過,公投順利過關,則金廈大橋的經濟基礎將儼然成形。駱理事長樂觀地指出,未來經濟融合帶動政治合作,完成兩岸和平協議的簽訂,正式解除兩岸戰爭狀態,讓金廈大橋的興建成為構築兩岸共存共榮的先行典範。

 

中央大學朱雲鵬教授探討「台灣產業發展新趨勢」,以陸韓FTA草簽進程、台灣參與TPP、RCEP的重要性與困境,說明區域經濟下的產業發展背景。未來在高科技產業方面,應思考如何擴大領先差距,甚至往前追趕;而隨著能源問題、環境議題、高齡化和少子化、新興國家崛起等趨勢,在目前或不久的將來許多產業應運而生。若台灣能掌握此趨勢,投入創新發展,將成為未來產業的領先者。朱教授建議,國內產業需要突破「低附加價值」之障礙,未來產業發展可以在技術開發、生產、銷售任一環節切入,重點是建立獨特性。而公部門必須加速FTA談判及研發整合,以建立台灣整體產業發展的基礎。

 

海棠文教基金會陸宛蘋顧問從台灣第三部門的角度,探討產業創新、服務創新。台灣非營利組織經過20年發展後,顯現多元與多樣、小而美、窮而有志的特點。近年來,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成為重要課題,未來的發展趨勢必須平衡非營利組織管理的理性與感性,重視賦權與能力建設,強調跨界整合、雲端、大數據。陸顧問最後期許,未來在三大部門的分工與合作下,台灣成為一個創新社會、亞太地區的創意加值島,從而發揚人文創新「人本、在地、共創」的理念。

 

台灣競爭力論壇謝明輝執行長以「『一帶一路』共創世界新未來」為題,指出在「一帶一路」的大戰略下,隨著具體政策與專案之推進,所涉及的國家和區域將會無限延伸。最終將打破美元中心的全球經濟結構,為新興國家爭取應有的發言權,改善世界各國發展的偏失,建立國際政經的新秩序,打造世界大同的夢想。謝執行長建議,未來國內應持續關注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為成就華人資本市場的載體與平台盡一份心力,並為下一代開創嶄新的華人文明的生活型態。

 

最後,台灣競爭力論壇謝明輝執行長在閉幕致詞表示,此次「2015台灣競爭力高峰會」探討台灣四個「新」:企業新文化、金融新運行、科技新研發、未來新共創。太陽花學運之後,年輕人表達對社會分配不均不滿,要求能夠發揮公平正義,而企業如何追求卓越的企業文化,建立企業與社會成員之間互信互惠的合作關係,為「企業新文化」的主軸。亞投行設立之後,全球金融秩序重新洗牌,「金融新運行」要探討台灣在這波世界金融秩序重新洗牌的主流下,如何不被邊緣化以及台灣在亞投行未來國際經濟體系發展的影響。謝執行長強調「科技新研發」為此次高峰會新的議題,科技業對於台灣產業發展有舉足輕重地位,推動生產力4.0科技發展策略亦是未來發展新方向。此外,台灣在大陸推動一帶一路國際經濟新版圖秩序下,應研究「台灣未來新共創」、「兩岸未來新共創」、「世界未來新共創」三個層次。建構立足台灣,橫跨兩岸,放眼全球的台灣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