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新聞輯要20141229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新聞輯要20141229

台北:第五届两岸竞争力论坛举行(鳳凰衛視)http://v.ifeng.com/news/society/201412/01ea9aa5-790d-4a4f-8586-4ebc1bedd23b.shtml

台北——第五届两岸竞争力论坛举行 “一带一路”成关注焦点(中新網)http://www.chinanews.com/tw/shipin/2014/12-27/news535881.shtml

[海峡午报]台北:第五届两岸竞争力论坛举行“一带一路”成关注焦点(央視)http://news.cntv.cn/2014/12/27/VIDE1419657481148683.shtml

两岸竞争力论坛在台北开幕 促两岸经贸交流(鳳凰衛視)http://v.ifeng.com/news/taiwan/201412/019605c1-9ce2-418d-b1e5-7bb744b81111.shtml

两岸竞争力论坛在台举行 促进双方经贸交流(鳳凰衛視)http://v.ifeng.com/news/taiwan/201412/018b3030-f861-49d1-9725-1f1c1823ecb6.shtml

20141227(今日关注)两岸竞争力论坛举行 “一带一路”成关注焦点(優酷網)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U4MTQ1OTYw.html

台北:第五届两岸竞争力论坛举行(騰訊網)http://v.qq.com/page/i/4/u/i0015xams4u.html?ptag=vsogou

台北:第五届两岸竞争力论坛举行-20141227海峡午报-凤凰视频(愛奇藝)http://www.iqiyi.com/w_19rsf32ti9.html?ptag=vsogou#curid=2824509209_59bde3ef96cf7747858df704c2b6a2a1

台灣競爭力論壇[20141226]:http://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665:20141226-6&catid=78&Itemid=585

新浪網[20141226]: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1227/13637289.html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新聞稿20141226

台灣競爭力論壇於2014年12月26日(星期五)假台北圓山大飯店10樓國際會議廳舉辦「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本次論壇由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承辦,主辦單位包括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財團法人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大陸方面主辦單位為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協辦單位台灣方面有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銀行公會、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遠雄文教基金會、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台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台灣證券交易所、中華傑出企業管理人協會、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燿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經濟研究院、圓山大飯店、國泰世華銀行、錫安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大陸方面有北京中盛奧興技術有限公司、兩岸生活時報、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

本次高峰會由四場【專題演講】與【一帶一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與【人民幣國係化】四個專題研討場次組成,專題演講邀請到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暨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燿華集團總裁張平沼。四場專題研討場次分別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金融委員會副主任暨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暨中國駐港聯絡辦原副主任王鳳超 ;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李述德;華南金控董事長劉燈城主持。聚集兩岸產官學各界菁英,從兩岸戰略、經濟、金融、文化、產業等面向,分析兩岸的現況、競爭力提升與未來展望。

彭錦鵬說明台灣競爭力論壇長期關注兩岸關係議題,除了舉辦近80場大小場次的記者會、研討會、高峰會、論壇,以及各式的參訪、拜會活動之外,更從去(2013)年起按季進行臺灣人的「國族認同」長期追蹤調查,至今已完成並公布了八個季度的調查結果。與其他有關「臺灣人」、「中國人」民意調查最大的不同之處是,這份調查是建立在全民皆已認同身為臺灣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臺灣人如何評價中國人、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的發展。彭錦鵬希望通過此次「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的舉辦,尋求兩岸各界共識,找到兩岸經貿雙贏管道和提供實質政策答案。

王洛琳認為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舉辦搭建起一個常態化、高端合作平台,促進兩岸經濟交流、促進兩岸民眾福祉。在新的起點上,圍繞著一帶一路、區域合作、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主題,匯集兩岸專家與力量,構建華人資本市場。他期待兩岸企業家專家學者,共享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

林中森強調,從2008年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兩岸人民政府都發揮了大智慧,因此目前處在近60年來最和平、穩定、繁榮的情況。在未來,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局要持續推動,為兩岸經濟發展、福祉共同努力。為兩岸推動中華民族振興,共享兩岸經濟的巧實力,文化的軟實力。共同締造一個謀求互利雙贏、還要更宏觀的融入國際、全球經濟整合。掌握全球的產業鏈、價值鏈、共同引領全球發展。

林中森:兩岸和平發展  共同提升競爭力

林中森指出在九二共識以來,兩岸相互尊重,擱置爭議、對等、尊嚴、互惠、務實協商、交流合作、共利雙贏;兩岸銀行也互惠、互訪、彼此交流;兩岸人民更是交流緊密,擁有優質的文教、全方位的建設、友善的國際關係共創和平的兩岸關係。朝向兩岸和平、穩定的方式互動。在未來,兩岸擴大深化交流合作,也提及兩岸第11次兩會高層會議正在緊鑼密鼓準備中,兩岸應加強經貿合作、共同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共定產業標準,共創全球品牌、共掌全球通路、共拓全球商機、共同引領全球發展。勿因服貿等因素影響兩岸和平大局,而要建立兩岸協議監督機制。

厲以寧:中國經濟 “新常態”

厲以寧指出“新常態”是指符合經濟規律辦事,讓經濟能夠存在穩健的發展。經過新常態的過程中,多數人都認為要有彈性指標作為評判指標。厲以寧強調,不需要經濟的超高速增長,而是要常態性的增長。大陸失業率的解決方式,要靠放寬政策來解決。高利率未必能抑制通貨膨脹,尤其是對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是沒效果的。兩岸的競爭力在理念基礎上,需要創造市場,取得雙贏,兩岸合作交流的前景是能夠指望。只有以「誠信」為本,市場才能擴大與延續。另外也要重視資源配置效率,以前只重視投入效率與生產效率,但在二次大戰以後,資源配置效率就開始流行,資源用活了,效率自然就來。

孟曉蘇:內需拉動中國經濟

孟曉蘇指出中國大陸2004年前,每年是以約9%的GDP成長率在攀升,但實際上,於2004年後的10年間,GDP的增速卻是逐漸下滑。究其主因為房地產銷售的降低,拖累大陸目前的經濟態勢。孟曉蘇分析,房地產改革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以此拯救外界看似成長強勁的中國經濟,但實際上卻是慢慢走下坡的經濟危機。

張平沼:兩岸區域整合的契機

張平沼指出台灣若不加入國際重要經濟組織會被國際所邊緣化。目前歐洲與東協已生效的FTA,TPP與RCEP等國際經濟貿易協定已是目前的國際趨勢。面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台灣要走出國際市場,勢必與中國大陸合作,兩岸的ECFA後續協議必須盡速完成。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 [一帶一路新聞稿20141226

台灣競爭力論壇[20141226]:http://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661:20141226-2&catid=78&Itemid=585

新浪網[20141226]: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1227/13637283.html

「一帶一路」場次,主持人為中國企業投資協會金融委員會副主任韓曉平,與談人為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暨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鍾焰及不動產開發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于俊明。

謝明輝指出,中國大陸運用此次APEC的國際舞臺正式宣佈「一帶一路」佈局,充分顯示其強化APEC效用以壓縮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戰略考量。「一帶一路」戰略讓中國大陸「轉身」向西,透過新絲路,貫通歐亞、連結東西,避免受制於美國霸權。一旦「一帶一路」戰略成功,歐、亞、非三大陸聯成的「世界島」將成為新時代全球地緣經濟與政治的中心;而其他不在範圍內「相對孤立的大陸」,就會是世界的邊陲。謝明輝指出台灣周邊國家已經加入RCEP、TPP等,再加上「中韓自由貿易協定」業已談判完成,完全突顯出臺灣目前的艱困處境。現又面對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轉身西向,更使得臺灣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甚至將成為海上孤島。

孟曉蘇指出,中國成為全世界製造業中心,一座製造工廠。現在除了內需之外,也需要開闢新的通道,也認為台灣應該抓緊一帶一路的發展機會,向外發展。一帶一路會帶起新的經濟合作機會。孟曉蘇也建議服貿協議應盡速通過,對於以服務業為主要命脈的台灣絕對是利大於弊。

鐘焰提出三點建議,第一,一帶一路沿線涉及地域廣闊,市場情況複雜多樣,社會政治形勢變化多端,兩岸企業和研究機構需要切實對目標市場進行認真細緻研究。第二,一帶一路屬於大戰略範疇,單個企業參與存在困難,需要兩岸當局加強頂層設計,在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層面展開協商,內容應包括兩岸一帶一路合作的機制及平台建設問題、臺灣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模式、管道和配套政策的制定等。第三,兩岸行業協會可定期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召開專門的研討會或專案推介會,為兩岸企業合作提供仲介橋樑,促進兩岸企業加大合作力度。

于俊明提到,一帶一路讓台灣意識到台灣國家目標在哪、台灣是否會有邊緣化的問題。于俊明提到台灣的不動產登記制度可讓中國現階段參考,對於兩岸未來截然不同的不動產交易制度能有所助益。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 [區域合作新聞稿20141226

台灣競爭力論壇[20141226]:http://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663:20141226-4&catid=78&Itemid=585

「區域合作」場次主持人為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王鳳超,與談人為中華傑出企業管理人協會理事長暨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紀俊臣、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理事長暨香港基恩集團董事局主席桂強芳、中華企業投資協會金融委員會副主任韓曉平以及圓山飯店總經理蔣祖雄。

紀俊臣提到,2014年臺灣地方選舉將臺灣的政治生態翻轉,此次翻轉造成不少有識之士對於兩岸關係可能生變的憂慮。然而臺灣政治生態已然變化,此時宜以最高智慧穩住兩岸得來不易的和平穩定關係的建構。其中當以推動兩岸區域經濟合作,可視為兩岸人民的幸福經濟指數提昇的關鍵;亦是兩岸關係正常化的最高期待。此時上海自由貿易區已啟動經年,新核定廣東、天津及福建的特定區,亦正在加緊規劃,其規模甚至比上海自貿區還要大好幾倍。有鑑於此,臺灣的經濟成長既係臺灣人民幸福之所繫,如能經由自由貿易而展現臺灣經濟發展的新契機,當是兩岸華人社會所期待的最大公約數。

桂強芳建議,構建海峽兩岸自由貿易區應是在淡化政治的前提下,分步驟、有重點地一步一步向前推進。在兩岸直接三通的基礎上,實現兩岸特定區域之間全面、直接、雙向的經濟交流,在條件成熟時,通過簽訂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的臨時協定做出貿易優惠安排,為自由貿易區過渡期創造條件。

蔣祖雄提到,目前亞太地區很多基礎建設都在蓬勃發展,也帶動人民所得、帶動消費力,也讓經濟繁榮發展。近幾年來,陸客來台旅遊,雙方互惠交流,也帶動台灣觀光旅館的經濟。台灣觀光客人數,已達到九百萬人次,預估明年來台觀光人次會達到千萬,觀光產業的榮景可見一斑。

韓曉平認為,大陸參加全球區域整合,最大的本錢就是市場大。尤其是在亞太地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CP)、在一帶一路強調就是互連互通,區域與資源的優化配置,共同能夠得利。韓曉平進一步認為在資源配置上,市場是決定性的要素,現在要通過特定區域,通過市場整合、免稅、互連互通,讓彼此利益最大化。韓曉平最後強調,中國大陸成為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在高端產品發展持續進步中,跟進世界發展趨勢,未來亦會納入周邊區域、成為一個經濟共同體。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 [金融合作新聞稿20141226

台灣競爭力論壇[20141226]:http://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664:20141226-5&catid=78&Itemid=585

「金融合作」場次主持人為台灣證劵交易所董事長李述德,與談人為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總召集人林建甫、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院長鄭貞茂、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暨厚朴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方風雷、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李沃牆。

林建甫認為兩岸的金融合作還有一段很長的一段時間需要溝通協商,因此需要多開放台灣金融政策,以利兩岸金融合作的進行與發展。而大陸方面,需要克服的地方有金融風險、城鎮化—房地產的泡沫、貨幣政策的中立、存款保險、影子銀行的潛在風險、經濟下滑可能帶來的風險等六點問題。林建甫提出八點為目前兩岸金融合作與突破的方向做總結,包括1、合作開發消費金融、財富管理、物流金融及農村金融;2、合作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創建中小企業融資體系;3、合作解決大陸地下金融問題,發展地域性金融系統;4、建立兩岸金融人才培訓及證照互認體系,優化金融人才配置;5、建立雙邊貨幣互換機制,共同推動人民幣區域化及國際化;6、推動兩岸資本市場的交流與合作,建構台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7、推動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建置兩岸金融防火牆;8、推動兩岸貿易以本幣結算,深化兩岸經貿往來。

鄭貞茂院長指出,兩岸金融合作相關課題有四項,1、總體及金融政策之協調,包括貨幣政策、外匯政策、房地產調控、科技金融政策等。2、監理平台合作,包括影子銀行、信託理財商品之風險防範、協助台資銀行在大陸之債權催收與確保。3、資本市場合作,包括鼓勵兩岸企業彼此到對岸資本市場掛牌,擴大開放陸企至台發行寶島債,擴大對兩岸企業融資,持續推廣台灣離岸人民幣市場。4、協助企業共同拓展海外市場。

方風雷董事長指出,台灣金融界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使得台灣金融地位在全球排名上是呈現下降的趨勢。與新加坡相比,台灣下降的幅度相當大,而新加坡則是相當穩固。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在次貸風暴後成立跨金融界的委員會,其所提出之建議全數被政府所接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制定基本規範,而不對金融界加以限制,但注重在風險管理上的模型建構。另外,對全球敞開大門,歡迎全球金融界到新加坡投資,亦是成功的關鍵之一。國際人才的引進,也是新加坡金融多元化的一個成功方向。在投資方面,新加坡投資中國是最多的國家,相對在台灣的管理機制過嚴,尤其對陸資的管理更加嚴厲。資本流動的限制是限制台灣金融發展的因素,就空間經濟學來看是背道而馳的。

李沃牆分析以空間、貨幣功能與政策來討論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台灣如何因應人民幣國際化的應變措施,並對於台灣若爭取人民幣離岸中心為主軸做優缺分析。李沃牆指出台灣要邁向國際化,在經貿政策上必須要有所突破與改進,否則失去先機之後,台灣將會被國際所邊緣化。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 [人民幣國際化新聞稿20141226

台灣競爭力論壇[20141226]:http://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662:20141226-3&catid=78&Itemid=585

「人民幣國際化」場次主持人為華南金控董事長劉燈城,與談人為中國信託副總經理陳懷宇、廈門大學兩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莊宗明、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服務行業主持會計師吳麟、上海金融學院副教授肖本華。

陳懷宇認為應以人民幣做為國際結算貨幣、國際投資貨幣與國際儲備貨幣,將使人民幣國際化同時具備經濟與戰略上意義。陳懷宇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人民幣國際化將使大陸全球經濟與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第二,台灣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雖有初步成果,面對其他離岸中心競爭挑戰仍鉅,第三,長期而言,台灣在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努力有助台灣成為區域金融中心。

莊宗明認為現階段大陸在上海、廣東、天津與福建擴展的自由貿易園區,對台灣經濟將有相當大的助益,其中以福建的自由貿易園區將會對台灣的助益最大。目前台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是一相當大的優勢,但資金使用率上偏低,這是目前必須改革之方向。

吳麟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台灣的機會,可成為台灣離岸的重點資金區。吳麟對兩岸共同發展人民幣提出三點建議,第一,提振金融競爭力與市場國際化;第二,向社會闡明政策細節,避免重要議題流於政治化;第三,提供更多元的人民幣商品、調整稅率及稅制。

肖本華以「人民幣跨境投融資現狀」、「制約人民幣跨境投融資發展的主要瓶頸」、「上海自貿區金融開放試點和人民幣跨境投融資的發展」三點為主軸點出上海自貿區金融開放試點與人民幣跨境投融資議題,並借助自貿區金融開放試點機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跨境投融資發展的建議。

 

競爭力論壇 搭建兩岸合作平台

中時電子報[20141229]: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9000750-260302

記者吳秀瑋/台北報導

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日前於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辦「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本次論壇主辦單位包括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財團法人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大陸方面主辦單位為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協辦單位台灣方面有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銀行公會、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遠雄文教基金會、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台灣土地開發(股)、台灣證券交易所、中華傑出企業管理人協會、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燿華電子(股)、台灣經濟研究院、圓山大飯店、國泰世華銀行、錫安生技(股)、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大陸方面有北京中盛奧興技術有限公司、《兩岸生活時報》、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

本次高峰會活動內容由四場專題演講與「一帶一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與「人民幣國係化」四個專題研討場次組成,專題演講邀請到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暨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燿華集團總裁張平沼。

穩健增長 將成新常態

四場專題研討場次分別由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中國駐港聯絡辦前副主任王鳳超、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李述德、華南金控董事長劉燈城主持。聚集兩岸產官學各界菁英,從兩岸戰略、經濟、金融、文化、產業等面向,分析兩岸的現況、競爭力提升與未來展望。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王洛林認為,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舉辦搭建起一個常態化、高端合作平台,促進兩岸經濟交流、促進兩岸民眾福祉。在新的起點上,圍繞著一帶一路、區域合作、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主題,匯集兩岸專家與力量,構建華人資本市場。他期待兩岸企業家專家學者,共享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

林中森強調,從2008年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兩岸人民政府都發揮了大智慧,因此目前處在近60年來最和平、穩定、繁榮的情況。在未來,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局要持續推動,為兩岸經濟發展、福祉共同努力。為兩岸推動中華民族振興,共享兩岸經濟的巧實力,文化的軟實力,共同締造一個謀求互利雙贏、還要更宏觀的融入國際、全球經濟整合。掌握全球的產業鏈、價值鏈、共同引領全球發展。

厲以寧指出,大陸經濟「新常態」是指符合經濟規律辦事,讓經濟能夠存在穩健的發展。經過新常態的過程中,多數人都認為要有彈性指標做為評判指標。厲以寧強調,不需要經濟的超高速成長,而是要常態性的成長。大陸失業率的解決方式,要靠放寬政策來解決。高利率未必能抑制通貨膨脹,尤其是對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是沒效果的。

兩岸的競爭力在理念基礎上,需要創造市場,取得雙贏,兩岸合作交流的前景是能夠指望。只有以「誠信」為本,市場才能擴大與延續。

另外也要重視資源配置效率,以前只重視投入效率與生產效率,但在二次大戰以後,資源配置效率就開始流行,資源用活了,效率自然就來。

一帶一路 陸轉身向西

孟曉蘇指出,中國大陸2004年前,每年是以約9%的GDP成長率在攀升,但實際上,於2004年後的10年間,GDP的增速卻是逐漸下滑。究其主因為房地產銷售的降低,拖累大陸目前的經濟態勢。孟曉蘇分析,房地產改革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以此拯救外界看似成長強勁的大陸經濟,但實際上卻是慢慢走下坡的經濟危機。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指出,中國大陸運用此次APEC的國際舞台正式宣布「一帶一路」布局,充分顯示其強化APEC效用以壓縮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戰略考量。

「一帶一路」戰略讓中國大陸「轉身」向西,透過新絲路,貫通歐亞、連結東西,避免受制於美國霸權。一旦「一帶一路」戰略成功,歐、亞、非三大陸聯成的「世界島」將成為新時代全球地緣經濟與政治的中心。

 

競爭力論壇搭橋整合兩岸經濟

中時電子報[20141225]: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5001035-260302

記者吳秀瑋/綜合報導

為了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台灣競爭力論壇將於2014年12月26日(周五)假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辦「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本次會議聚集兩岸經濟與金融重要單位共同來舉辦,主辦單位:台灣方面為社團法人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財團法人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大陸方面為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協辦單位:台灣方面有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中華民國銀行公會、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遠雄文教基金會、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台灣土地開發(股)、台灣證券交易所、中華民國傑出企業管理人協會、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燿華電子(股)、台灣經濟研究院、圓山大飯店、國泰世華銀行、錫安生技(股)、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大陸方面有北京中盛奧興技術有限公司、兩岸生活時報、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表示,兩岸競爭力論壇自2010年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在兩岸政府、學術、企業與媒體領域皆建立了高度影響力,並成為兩岸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且深的學術論壇盛會。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此次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合作,共同舉辦『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邀請兩岸重量級企業界參與活動,是繼兩岸企業家峰會後最值得期待的兩岸大型交流論壇。

四面向探討兩岸經貿

謝明輝強調,本屆大會以「一帶一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之四大面向為主題,希望探討與創造出嶄新的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建構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王洛林、宋曉鶴致詞

就論壇內容而言,此次「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貴賓致詞邀請到王洛林(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常務副院長)、宋曉鶴(中國企業投資協會秘書長)兩位擔任開幕與閉幕的貴賓致詞。專題演講邀請到林中森(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厲以寧(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孟曉蘇(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張平沼(中華民國商業總會榮譽理事長)等四位貴賓進行專題演講。

一帶一路專題討論邀請到韓曉平(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擔任該場次主持人。與談貴賓有孟曉蘇(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謝明輝、鐘焰(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于俊明(不動產開發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等四位。

區域合作專題討論邀請到王鳳超(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擔任主持人。與談貴賓有張燕生(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紀俊臣(中華傑出企業管理人協會理事長)、桂強芳(中國城市競爭力學會理事長)、蔣祖雄(圓山飯店總經理)等四位。

金融合作專題討論邀請到李述德(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擔任主持人。與談貴賓有林建甫(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鄭貞茂(金融研訓院院長)、方風雷(厚朴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等四位。

人民幣國際化專題討論邀請到劉燈城(華南金控董事長)擔任主持人。與談貴賓有陳懷宇(中國信託副總)、莊宗明(廈門大學兩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吳麟(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主持會計師)、肖本華(上海金融學院副教授)等四位。

 

搭陸一帶一路 謝明輝籲台新西進

中時電子報[20141227]: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7001004-260309

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表示,大陸提出「一帶一路」,要以經濟建設來推動國際布局,台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台灣該考慮是否搭上「一帶一路」的列車,進行新的「西向政策」,以免在區域整合上被邊緣化。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舉行,提到一帶一路與區域整合;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表示,舉例來說,不管中國和俄羅斯過去多少愛恨情仇,現在是「兩個巨人的血管連在一起」,每年幾百億的天然氣交易,影響好幾億人的生活,中國市場把世界連結在一起,能爆發出新能量,而台灣正能打開「這扇子的軸(心)」。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鐘燄表示,「互連互通」要建構環繞亞洲的高速鐵路網,兩岸其實優勢互補,像是台灣對東南亞耕耘已久,而大陸對中亞政經影響巨大,可作策略聯盟,共同投資市場。

鐘燄表示,在打通對外道路後,現在已有15天就到歐洲的「義新歐」貨運鐵路,台商也可利用這個通道進出口,並與大陸業者共同合作、或是相互參股,到中亞油田投資,並配套建立台灣所需的化工原料,實現「低碳科技島」的規畫。

他也建議,像是先前兩岸產業搭橋計畫,已作到LED高緯度地區的產品技術標準,未來市場就是俄羅斯、北歐等地,是很好的例子,未來可以圍繞「一帶一路」的新興市場所需產品,制定新的規畫與研究,並進行頂層設計。

 

競爭力論壇搭橋整合兩岸經濟 重量級企業界參與 凝聚建構華人資本市場共識  

旺報[20141225]:http://news.want-daily.com/News/Content.aspx?id=0&yyyymmdd=20141225&k=17915aed7bb9a81196139f84ceafb832&h=c6f057b86584942e415435ffb1fa93d4&nid=K@20141225@N0078.001

記者吳秀瑋/綜合報導

為了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台灣競爭力論壇將於2014年12月26日(周 五)假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辦「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本次會議聚 集兩岸經濟與金融重要單位共同來舉辦,主辦單位:台灣方面為社團 法人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財團法人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大陸方 面為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協辦單位:台灣方面有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 、中華民國銀行公會、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遠雄文教基金會、中 國信託商業銀行、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台灣土地開發(股)、台灣 證券交易所、中華民國傑出企業管理人協會、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 務所、燿華電子(股)、台灣經濟研究院、圓山大飯店、國泰世華銀 行、錫安生技(股)、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大陸方面有北京中 盛奧興技術有限公司、兩岸生活時報、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表示,兩岸競爭力論壇自2010年至今 已成功舉辦四屆,在兩岸政府、學術、企業與媒體領域皆建立了高度 影響力,並成為兩岸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且深的學術論壇盛會。 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此次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合作,共同舉辦『第五 屆兩岸競爭力論壇』,邀請兩岸重量級企業界參與活動,是繼兩岸企 業家峰會後最值得期待的兩岸大型交流論壇。

四面向探討兩岸經貿

謝明輝強調,本屆大會以「一帶一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 幣國際化」之四大面向為主題,希望探討與創造出嶄新的合作模式, 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建構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王洛林、宋曉鶴致詞

就論壇內容而言,此次「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貴賓致詞邀請到 王洛林(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常務副院長) 、宋曉鶴(中國企業投資協會秘書長)兩位擔任開幕與閉幕的貴賓致 詞。專題演講邀請到林中森(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厲以寧(北 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孟曉蘇(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 、張平沼(中華民國商業總會榮譽理事長)等四位貴賓進行專題演講 。

一帶一路專題討論邀請到韓曉平(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擔任該 場次主持人。與談貴賓有孟曉蘇(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謝明 輝、鐘焰(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于俊明(不動產開發同業公會 全國聯合會秘書長)等四位。

區域合作專題討論邀請到王鳳超(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擔任 主持人。與談貴賓有張燕生(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紀俊 臣(中華傑出企業管理人協會理事長)、桂強芳(中國城市競爭力學 會理事長)、蔣祖雄(圓山飯店總經理)等四位。

金融合作專題討論邀請到李述德(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擔任主 持人。與談貴賓有林建甫(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李沃牆(淡 江大學財金系教授)、鄭貞茂(金融研訓院院長)、方風雷(厚朴基 金管理公司董事長)等四位。

人民幣國際化專題討論邀請到劉燈城(華南金控董事長)擔任主持 人。與談貴賓有陳懷宇(中國信託副總)、莊宗明(廈門大學兩岸金 融研究中心主任)、吳麟(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主持會計師) 、肖本華(上海金融學院副教授)等四位。

 

兩岸/專家:台灣失去一帶一路機會將邊緣化

中評網[20141227]:http://hk.crntt.com/doc/1035/4/5/7/103545780.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3545780

中評社台北12月27日電(記者 王宗銘)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鐘焰26日下午在一場兩岸論壇上表示,“一帶一路”核心理念是中國加強同中亞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建構互利雙贏的次區域合作機制,互聯互通建設為兩岸經濟合作共同走出去提供機遇,大陸沿邊沿海地區都開放為台灣企業提供轉型升級空間,“一帶一路”將帶動區域經濟新增長及發展,為兩岸產業合作提供新的平台。
台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今天上午在台北共同舉辦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下午以“一帶一路”、區域整合等主題,進行專題討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個戰略構想,在今年11月的北京亞太經合會上正式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推動建構歐亞經濟一體化,一帶是從西安出發,沿河西走廊,途經中亞與西亞進入歐洲;一路則是取道麻六甲海峽西進緬甸與孟加拉,再取道東飛,從地中海進入歐洲。
鐘焰指出,“一帶一路”核心理念是中國加強同中亞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建構互利雙贏的次區域合作機制,互聯互通建設為兩岸經濟合作共同走出去提供機遇,大陸沿邊沿海地區都開放為台灣企業提供轉型升級空間,“一帶一路”將帶動區域經濟新增長及發展,為兩岸產業合作提供新的平台,大陸的政治和資金優勢和台灣的技術優勢與開拓市場能力結合,兩岸企業在資訊服務業領域可以組成戰略聯盟開拓“一帶一路”市場。
鐘焰對於兩岸經濟“一帶一路”戰略合作的策略提出建議,包括加強對“一帶一路”市場的共同研究;兩岸當局加強對“一帶一路”合作的頂層設計,將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層面展開協商;兩岸企業加強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金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指出,“一帶一路”兼顧陸權與海權戰略,如同展開的一把折扇,台灣位於中軸的一點,如果台灣失去成為“一帶一路”其中一部分的機會,會被邊緣化。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則說,這個海陸新雙絲路企圖藉由貫通歐亞、連結東西的發展藍圖,帶動沿線國家經濟增長,開創並穩定區域的繁榮增長,“一帶一路”是中國大陸轉身向西發展的大戰略,透過經濟投資與基礎建設方式,與美國亞太再平衡的純軍事戰略進行抗衡。
謝明輝說,“一帶一路”戰略之成功,極有可能扭轉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強化APEC的實質效用,壓縮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與跨大西洋交易夥伴談判(TTIP)的作用,並突破美國重返亞洲之島鏈圍堵,TPP無形就破局了。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理事長桂強芳則建議建構合作型的兩岸自由貿易關係,他說,最根本的還是兩岸高層的政治意願,可嘗試先在廈門、平潭與金門、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建立區域性自由貿易區,然後進一步建立台灣與閩東南地區自由貿易區,最後形成海峽兩岸自由貿易區,循序漸進,在過程中盡快互設辦事處與對接合作規劃,台灣產業經營模式應該是以大陸為市場、價值做取向,共同開發全球市場。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紀俊臣表示,現在是馬英九實現最大魄力的時候,兩岸自由貿易區是必然的道路,是華人社會最大公約數,應該先由行政命令實施兩岸自由經濟示範區,依據法規這是可行的;尤其面向台灣的福建自貿區對台灣是難得的機會,應該要把握。

 

新浪網[20141227]: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1227/13636663.html

閻光濤/整理
中評社台北12月27日電,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鐘焰26日下午在一場兩岸論壇上表示,一帶一路核心理念是中國加強同中亞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建構互利雙贏的次區域合作機制,互聯互通建設為兩岸經濟合作共同走出去提供機遇,大陸沿邊沿海地區都開放為台灣企業提供轉型升級空間,一帶一路將帶動區域經濟新增長及發展,為兩岸產業合作提供新的平台。
台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26日天上午在台北共同舉辦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下午以一帶一路、區域整合等主題,進行專題討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個戰略構想,在今年11月的北京亞太經合會上正式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推動建構歐亞經濟一體化,一帶是從西安出發,沿河西走廊,途經中亞與西亞進入歐洲;一路則是取道麻六甲海峽西進緬甸與孟加拉,再取道東飛,從地中海進入歐洲。
鐘焰指出,一帶一路核心理念是中國加強同中亞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建構互利雙贏的次區域合作機制,互聯互通建設為兩岸經濟合作共同走出去提供機遇,大陸沿邊沿海地區都開放為台灣企業提供轉型升級空間,一帶一路將帶動區域經濟新增長及發展,為兩岸產業合作提供新的平台,大陸的政治和資金優勢和台灣的技術優勢與開拓市場能力結合,兩岸企業在資訊服務業領域可以組成戰略聯盟開拓一帶一路市場。
鐘焰對於兩岸經濟一帶一路戰略合作的策略提出建議,包括加強對一帶一路市場的共同研究;兩岸當局加強對一帶一路合作的頂層設計,將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層面展開協商;兩岸企業加強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金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指出,一帶一路兼顧陸權與海權戰略,如同展開的一把折扇,台灣位於中軸的一點,如果台灣失去成為一帶一路其中一部分的機會,會被邊緣化。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則說,這個海陸新雙絲路企圖藉由貫通歐亞、連結東西的發展藍圖,帶動沿線國家經濟增長,開創並穩定區域的繁榮增長,一帶一路是中國大陸轉身向西發展的大戰略,透過經濟投資與基礎建設方式,與美國亞太再平衡的純軍事戰略進行抗衡。
謝明輝說,一帶一路戰略之成功,極有可能扭轉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強化APEC的實質效用,壓縮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與跨大西洋交易夥伴談判(TTIP)的作用,並突破美國重返亞洲之島鏈圍堵,TPP無形就破局了。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理事長桂強芳則建議建構合作型的兩岸自由貿易關係,他說,最根本的還是兩岸高層的政治意願,可嘗試先在廈門、平潭與金門、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建立區域性自由貿易區,然後進一步建立台灣與閩東南地區自由貿易區,最後形成海峽兩岸自由貿易區,循序漸進,在過程中盡快互設辦事處與對接合作規劃,台灣產業經營模式應該是以大陸為市場、價值做取向,共同開發全球市場。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紀俊臣表示,現在是馬英九實現最大魄力的時候,兩岸自由貿易區是必然的道路,是華人社會最大公約數,應該先由行政命令實施兩岸自由經濟示範區,依據法規這是可行的;尤其面向台灣的福建自貿區對台灣是難得的機會,應該要把握。

厲以寧:陸GDP6~7% 新常態

經濟日報[20141227]: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154042.shtml

記者孫淑瑜/台北報導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昨(26)日表示,改變舊思維、發展高新產業是大陸進入「新常態」經濟要做的事;台灣的科技產業與大陸多合作、交流,兩岸競爭力必能有所提升。厲以寧是大陸著名經濟學者,也是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北大經濟學博士生導師,大陸國家副主席李源潮、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陸昊、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等人都是他的門生,有「國師」之稱。厲以寧昨天在台北舉行的「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上,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大陸過去超高速的增速發展,不是經濟常態,這種超常規增長造成大陸生態破壞、低效率、產能過剩等問題,會讓大陸錯過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時機。厲以寧表示,新常態就是6%至7%的中高速增長,能讓大陸經濟處於維穩狀態,將經濟成長由過去計畫經濟的硬性指標,改變為彈性的軟指標。他認為,過去中國大陸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認為出口和外匯存底越多越好,造成廉價出口、削價競爭,也造成國與國、地區與地區間關係不平衡。外匯存底太多反而容易造成通貨膨脹的壓力,資源應該合理配置、利益共享。另外,高投資、高就業的觀念也要改變。厲以寧認為,政府應積極鼓勵技術創新,把錢投到高新產業,但不要以為高投資就能換高就業率。

兩岸/厲以寧:人才商機 兩岸共創新市場

中央日報[20141227]: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1&docid=103047666

陳恆光/整理
針對近來兩岸產業已從合作轉為競爭一事,大陸知名學者、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表示,市場是動態的,就像手機過去僅能通話,現在出現的各種新功能,都代表人才與科技創新帶來的商機,所以兩岸合作,「市場是可以被新創造出來的」,特別是科技交流。

旺報報導,台灣競爭力論壇主辦的「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圓山飯店舉行,邀請多位重量級學者專家演講;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表示,台灣面臨全球經濟局勢、網路時代的巨大變動,兩岸關係20年來不斷調整,在當前大陸調整步調下,台灣更要考慮該如何因應。
積極進行區域整合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表示,現在兩岸共識,就是除了互利雙贏外,兩岸要在全球化、自由化趨勢下,更宏觀地融入國際、積極進行區域整合,共同掌握全球價值鏈、產業鏈,開拓全球商機。
林中森表示,台灣人民覺得政府做的不夠好,所以執政黨選舉輸了,這要讓陸方知道,我們需共同融入區域整合,並讓兩岸和平發展的紅利果實遍及兩岸,讓人民有感,兩岸力量絕對不能互相抵銷,才能發揮競爭力。
陸重視經濟結構調整
因大陸崛起,近來兩岸產業已從合作互利轉為紅海競爭,厲以寧在論壇演講時提出「十大問題」時,特別以「人才篇」強調台灣產業應該注意的是,市場不是拿來競爭,而是用來創造的。
厲以寧提出現今大陸需要的眾多改變,以「新常態」為主,GDP增速降至6到7%之間,由過去「計畫經濟」的硬指標,改為市場經濟、「彈性預測」的軟指標;就業問題不是靠投資,而是鬆綁政策,把國家的錢用在更好的地方,不一定是國企,資源要優化配置,資源效率的合理化,以民間企業來帶動市場,所以要放寬中小企業的借款,或是集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還有另一重要的觀念改變,就是高利率未必能抑制通貨膨脹,所以需要很多新研究,並走技術創新之路提高競爭力,這需要人才與教育的投入;厲以寧表示,市場是動態的,意味著市場可以創造、可以擴大,但這要靠人才和創新,兩岸競爭力若要提升,就要在這樣的新理念基礎上合作共贏,來創造新市場。

厲以寧說,這對兩岸產業來說,競爭力都能提高;像是大陸在當前工廠自動化潮流下,不再招募流水線工人,需要的是管理與行銷人才,但通常還需要送出國或培訓一陣子才能上手,台灣在這方面就是領先的,他也看好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前景很有指望。

 

競爭力論壇 搭建兩岸合作平台 圍繞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等主題 構建華人資本市場  

旺報[20141229]:http://news.want-daily.com/News/Content.aspx?id=0&yyyymmdd=20141229&k=17915aed7bb9a81196139f84ceafb832&h=c6f057b86584942e415435ffb1fa93d4&nid=K@20141229@N0045.001

記者吳秀瑋/台北報導

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日前於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辦「第五屆兩岸競爭 力論壇」,本次論壇主辦單位包括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財團法人王 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大陸方面主辦單位為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協辦 單位台灣方面有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銀行公會、財團法人保險安定 基金、遠雄文教基金會、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 台灣土地開發(股)、台灣證券交易所、中華傑出企業管理人協會、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燿華電子(股)、台灣經濟研究院、圓 山大飯店、國泰世華銀行、錫安生技(股)、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 )。大陸方面有北京中盛奧興技術有限公司、《兩岸生活時報》、中 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

本次高峰會活動內容由四場專題演講與「一帶一路」、「區域整合 」、「金融合作」與「人民幣國係化」四個專題研討場次組成,專題 演講邀請到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暨北京大 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暨中國房 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燿華集團總裁張平沼。

穩健增長 將成新常態

四場專題研討場次分別由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中國駐港 聯絡辦前副主任王鳳超、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李述德、華南金控董 事長劉燈城主持。聚集兩岸產官學各界菁英,從兩岸戰略、經濟、金 融、文化、產業等面向,分析兩岸的現況、競爭力提升與未來展望。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王洛林認為,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舉辦 搭建起一個常態化、高端合作平台,促進兩岸經濟交流、促進兩岸民 眾福祉。在新的起點上,圍繞著一帶一路、區域合作、金融合作、人 民幣國際化等主題,匯集兩岸專家與力量,構建華人資本市場。他期 待兩岸企業家專家學者,共享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

林中森強調,從2008年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兩岸人民政府都 發揮了大智慧,因此目前處在近60年來最和平、穩定、繁榮的情況。 在未來,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局要持續推動,為兩岸經濟發展、福祉共 同努力。為兩岸推動中華民族振興,共享兩岸經濟的巧實力,文化的 軟實力,共同締造一個謀求互利雙贏、還要更宏觀的融入國際、全球 經濟整合。掌握全球的產業鏈、價值鏈、共同引領全球發展。

厲以寧指出,大陸經濟「新常態」是指符合經濟規律辦事,讓經濟 能夠存在穩健的發展。經過新常態的過程中,多數人都認為要有彈性 指標做為評判指標。厲以寧強調,不需要經濟的超高速成長,而是要 常態性的成長。大陸失業率的解決方式,要靠放寬政策來解決。高利 率未必能抑制通貨膨脹,尤其是對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是沒效果的。

兩岸的競爭力在理念基礎上,需要創造市場,取得雙贏,兩岸合作 交流的前景是能夠指望。只有以「誠信」為本,市場才能擴大與延續 。

另外也要重視資源配置效率,以前只重視投入效率與生產效率,但 在二次大戰以後,資源配置效率就開始流行,資源用活了,效率自然 就來。

一帶一路 陸轉身向西

孟曉蘇指出,中國大陸2004年前,每年是以約9%的GDP成長率在攀 升,但實際上,於2004年後的10年間,GDP的增速卻是逐漸下滑。究 其主因為房地產銷售的降低,拖累大陸目前的經濟態勢。孟曉蘇分析 ,房地產改革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以此拯救外界看似成長強勁的大陸 經濟,但實際上卻是慢慢走下坡的經濟危機。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指出,中國大陸運用此次APEC的國際 舞台正式宣布「一帶一路」布局,充分顯示其強化APEC效用以壓縮美 國亞太再平衡的戰略考量。

「一帶一路」戰略讓中國大陸「轉身」向西,透過新絲路,貫通歐 亞、連結東西,避免受制於美國霸權。一旦「一帶一路」戰略成功, 歐、亞、非三大陸聯成的「世界島」將成為新時代全球地緣經濟與政 治的中心。

 

厲以寧:大陸將更重經濟結構調整

中央社[20141226]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9152762.shtml

 

中國大陸經濟學者厲以寧今天表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目標。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上午在台北圓山飯店出席「第5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

他表示,大陸的經濟「新常態」,國內生產毛額(GDP)降至7%,甚至6%與7%之間,將經濟成長由過去計畫經濟的硬性指標,改變為彈性的軟指標。

厲以寧指出,大陸過去是計畫經濟,造成現今發展經濟時的幾個迷思,現在發展經濟,出口要與進口並重,也要體認投資未必創造就業、高利率未必抑制通貨膨脹的道理。

他認為,目前大陸經濟發展需要創造市場,如文創、旅遊,創造更多新的需求,發展新領域的人才。「今後是人才競爭的時代」,目前大陸教育投資只占GDP的4%,是不夠的。

厲以寧表示,大陸經濟發展不均,有調整結構的需求;其中,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會是重中之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則需要由宏觀經濟的角度安排。國有企業的改革是其中關鍵,避免動輒兆元的資源閒置浪費。

不過他也指出,宏觀經濟調控重在微調、預調,大起大落對經濟有害,但同時也不能過度依賴宏觀調控,大陸應更重視市場力量,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

厲以寧還提到,大陸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也可吸取國外的創新管理經驗,如產權激勵制度,把參與生產者的報酬都提高,培養研發、管理、營銷團隊,凝聚企業競爭力。

他說,美國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因為這種策略立於不敗之地;在大陸,民間企業的腳步快於國有企業,未來國企可循這個方向改變。

 

厲以寧:GDP不會大滑坡

經濟日報[20141226]:http://money.udn.com/storypage.php?sub_id=5603&art_id=603135

記者孫淑瑜/綜合報導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昨(25)日表示,中國政府要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不要養成宏觀調控的依賴症;就算2015年大陸GDP增速下調到7%或6.5%,在全世界也算中高速水平,明年大陸經濟不會出現通縮,也不會出現大滑坡。

央視昨天在第16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訪問厲以寧指出,中國經濟新常態下,要適應中高速的經濟增長速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的速度、大膽創新。

對企業來說,要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應該改製成混合所有制;對政府而言,宏觀調控政策也應該適應新常態。厲以寧表示,政府應重視預調、微調,不要養成宏觀調控依賴症,否則以後甚麼事情就非宏觀調控不行。

 

厲以寧:大陸經濟鎖定技術創新

中時電子報[20141226]: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1226004280-260409

李書良/報導

中新社報導,第5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台北舉行,兩岸產學界近兩百位知名人士與會。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指出,此次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激發出嶄新的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則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目標。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 產官學台北圓山對話

中評社[20141226]:http://news.qoos.com/%E7%AC%AC%E4%BA%94%E5%B1%86%E5%85%A9%E5%B2%B8%E7%AB%B6%E7%88%AD%E5%8A%9B%E8%AB%96%E5%A3%87%E3%80%80%E7%94%A2%E5%AE%98%E5%AD%B8%E5%8F%B0%E5%8C%97%E5%9C%93%E5%B1%B1%E5%B0%8D%E8%A9%B1-1826915.html

 

王宗銘/報導

台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今天上午在台北共同舉辦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王洛林說,當前新的國際經濟情勢與機遇,要求深化兩岸經貿合作與共同提升競爭力,我們站在新的起點,要共同來努力。
王洛林說,對於一帶一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與人民幣國際化主題,我們匯集兩岸學者專家力量,要共同構建華人市場與金融話語權,為建設長效機制來服務,增進兩岸優勢互補,分享發展機遇。
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也說,現在在過去20年以來經濟調整的不同時期中,中國經濟大調整,兩岸政府應該攜手,共創雙贏。
彭錦鵬指出,兩岸競爭力論壇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尤其在兩岸政府、學術、企業與媒體領域皆建立了高度影響力,並成為兩岸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且深的學術論壇 盛會。站在這個60年以來兩岸發展最和平階段,進一步推動台海合作關係也為最佳契機。在現行固有之基礎上開拓未來新局,台灣競爭力論壇 學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合作,共同舉辦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
彭錦鵬說,這次中國企業投資協會39人與會,以“一帶一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之四大面向為主題,來探討兩岸在此四大議題中能激發出何種嶄新的合作模式。“一帶一路”是中國大陸“轉身”向西發展的大戰略,透過經濟投資與基礎建設等方式,與美國亞太再平衡的純軍事戰略進行抗衡。“一帶一路”戰略之成功,極有可能扭轉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改變國際關係中心邊陲的現況,均衡世界區域發展。台灣應該積極加入一帶一路大戰略,才能避免被邊緣化,提升台灣競爭力。期盼此次會議之收穫及成果能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建構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厲以寧:重人才 兩岸共創新市場

中時電子報[20141227]: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7001001-260309

 

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針對近來兩岸產業已從合作轉為競爭一事,大陸知名學者、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表示,市場是動態的,就像手機過去僅能通話,現在出現的各種新功能,都代表人才與科技創新帶來的商機,所以兩岸合作,「市場是可以被新創造出來的」,特別是科技交流。

台灣競爭力論壇主辦的「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圓山飯店舉行,邀請多位重量級學者專家演講;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表示,台灣面臨全球經濟局勢、網路時代的巨大變動,兩岸關係20年來不斷調整,在當前大陸調整步調下,台灣更要考慮該如何因應。

積極進行區域整合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表示,現在兩岸共識,就是除了互利雙贏外,兩岸要在全球化、自由化趨勢下,更宏觀地融入國際、積極進行區域整合,共同掌握全球價值鏈、產業鏈,開拓全球商機。

林中森表示,台灣人民覺得政府做的不夠好,所以執政黨選舉輸了,這要讓陸方知道,我們需共同融入區域整合,並讓兩岸和平發展的紅利果實遍及兩岸,讓人民有感,兩岸力量絕對不能互相抵銷,才能發揮競爭力。

陸重視經濟結構調整

因大陸崛起,近來兩岸產業已從合作互利轉為紅海競爭,厲以寧在論壇演講時提出「十大問題」時,特別以「人才篇」強調台灣產業應該注意的是,市場不是拿來競爭,而是用來創造的。

厲以寧提出現今大陸需要的眾多改變,以「新常態」為主,GDP增速降至6到7%之間,由過去「計畫經濟」的硬指標,改為市場經濟、「彈性預測」的軟指標;就業問題不是靠投資,而是鬆綁政策,把國家的錢用在更好的地方,不一定是國企,資源要優化配置,資源效率的合理化,以民間企業來帶動市場,所以要放寬中小企業的借款,或是集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還有另一重要的觀念改變,就是高利率未必能抑制通貨膨脹,所以需要很多新研究,並走技術創新之路提高競爭力,這需要人才與教育的投入;厲以寧表示,市場是動態的,意味著市場可以創造、可以擴大,但這要靠人才和創新,兩岸競爭力若要提升,就要在這樣的新理念基礎上合作共贏,來創造新市場。

厲以寧說,這對兩岸產業來說,競爭力都能提高;像是大陸在當前工廠自動化潮流下,不再招募流水線工人,需要的是管理與行銷人才,但通常還需要送出國或培訓一陣子才能上手,台灣在這方面就是領先的,他也看好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前景很有指望。

 

厲以寧:重人才 兩岸共創新市場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稱 發展目標須讓「人民有感」

旺報[20141227]:http://news.want-daily.com/News/Content.aspx?id=0&yyyymmdd=20141227&k=17915aed7bb9a81196139f84ceafb832&h=c6f057b86584942e415435ffb1fa93d4&nid=K@20141227@N0052.001

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針對近來兩岸產業已從合作轉為競爭一事,大陸知名學者、北京大 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表示,市場是動態的,就像手機過去 僅能通話,現在出現的各種新功能,都代表人才與科技創新帶來的商 機,所以兩岸合作,「市場是可以被新創造出來的」,特別是科技交 流。

台灣競爭力論壇主辦的「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圓山飯 店舉行,邀請多位重量級學者專家演講;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 鵬表示,台灣面臨全球經濟局勢、網路時代的巨大變動,兩岸關係2 0年來不斷調整,在當前大陸調整步調下,台灣更要考慮該如何因應 。

積極進行區域整合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表示,現在兩岸共識,就是除了互利雙贏外, 兩岸要在全球化、自由化趨勢下,更宏觀地融入國際、積極進行區域 整合,共同掌握全球價值鏈、產業鏈,開拓全球商機。

林中森表示,台灣人民覺得政府做的不夠好,所以執政黨選舉輸了 ,這要讓陸方知道,我們需共同融入區域整合,並讓兩岸和平發展的 紅利果實遍及兩岸,讓人民有感,兩岸力量絕對不能互相抵銷,才能 發揮競爭力。

陸重視經濟結構調整

因大陸崛起,近來兩岸產業已從合作互利轉為紅海競爭,厲以寧在 論壇演講時提出「十大問題」時,特別以「人才篇」強調台灣產業應 該注意的是,市場不是拿來競爭,而是用來創造的。

厲以寧提出現今大陸需要的眾多改變,以「新常態」為主,GDP增 速降至6到7%之間,由過去「計畫經濟」的硬指標,改為市場經濟、 「彈性預測」的軟指標;就業問題不是靠投資,而是鬆綁政策,把國 家的錢用在更好的地方,不一定是國企,資源要優化配置,資源效率 的合理化,以民間企業來帶動市場,所以要放寬中小企業的借款,或 是集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還有另一重要的觀念改變,就是高利率未必能抑制通貨膨脹,所以 需要很多新研究,並走技術創新之路提高競爭力,這需要人才與教育 的投入;厲以寧表示,市場是動態的,意味著市場可以創造、可以擴 大,但這要靠人才和創新,兩岸競爭力若要提升,就要在這樣的新理 念基礎上合作共贏,來創造新市場。

厲以寧說,這對兩岸產業來說,競爭力都能提高;像是大陸在當前 工廠自動化潮流下,不再招募流水線工人,需要的是管理與行銷人才 ,但通常還需要送出國或培訓一陣子才能上手,台灣在這方面就是領 先的,他也看好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前景很有指望。

 

 

厲以寧:大陸將更重經濟結構調整

中評社[20141226]:http://www.cna.com.tw/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412260121&q=%E5%8E%B2%E4%BB%A5%E5%AF%A7

(中央社記者翟思嘉台北26日電)中國大陸經濟學者厲以寧今天表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目標。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上午在台北圓山飯店出席「第5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
他表示,大陸的經濟「新常態」,國內生產毛額(GDP)降至7%,甚至6%與7%之間,將經濟成長由過去計畫經濟的硬性指標,改變為彈性的軟指標。
厲以寧指出,大陸過去是計畫經濟,造成現今發展經濟時的幾個迷思,現在發展經濟,出口要與進口並重,也要體認投資未必創造就業、高利率未必抑制通貨膨脹的道理。
他認為,目前大陸經濟發展需要創造市場,如文創、旅遊,創造更多新的需求,發展新領域的人才。「今後是人才競爭的時代」,目前大陸教育投資只占GDP的4%,是不夠的。
厲以寧表示,大陸經濟發展不均,有調整結構的需求;其中,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會是重中之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則需要由宏觀經濟的角度安排。國有企業的改革是其中關鍵,避免動輒兆元的資源閒置浪費。
不過他也指出,宏觀經濟調控重在微調、預調,大起大落對經濟有害,但同時也不能過度依賴宏觀調控,大陸應更重視市場力量,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
厲以寧還提到,大陸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也可吸取國外的創新管理經驗,如產權激勵制度,把參與生產者的報酬都提高,培養研發、管理、營銷團隊,凝聚企業競爭力。
他說,美國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因為這種策略立於不敗之地;在大陸,民間企業的腳步快於國有企業,未來國企可循這個方向改變。

 

兩岸/林建甫:聯手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新浪網[20141227]: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1228/13637853.html

李漢揚/整理
中評社台北12月27日電,台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26日在台北共同舉辦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下午在針對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主題進行專題討論時,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前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兩岸自簽署ECFA展開金融合作以來,金融是為實體的產業經濟來服務,產融合作,互利共榮。
李述德說,兩岸金融合作要建構更可行、更長更久的機制,不僅是市場准入與相互投資,也要進行產品合作開發,兩岸優勢互補,金融合作的目的是幫助企業做生意,幫助人民謀福祉。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林建甫也表示,兩岸可以合作在大陸開發消費金融、財富管理、物流金融與農村金融。
林建甫還表示,現在正是推動兩岸貿易以本幣結算的一個絕佳時機,有利於兩岸企業尤其是廣大的台商降低成本,也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增強兩岸的自主能力和利益,維持總體經濟與金融穩定,也有助於人民幣的區域化與國際化。
台灣人民幣存款餘額已經超過3000億元,林建甫說,相較於香港,以兩岸的貿易量以及未來雙向投資的啟動來看,台灣更適合作為人民幣離岸或結算中心;隨著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的正式啟動,帶給兩岸金融合作一個很大的啟示是,是否有可能比照此模式,加入台灣證券市場,建立台滬港通三邊互聯互通的機制,除有利大陸推動資本市場的改革外,也有利於台灣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雙方聯手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陸業者:卡位閩自貿區 創合作契機

中時電子報[20141227]: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7001006-260309

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服貿卡關,大陸產學界都惋惜!廈門大學兩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莊宗明表示,中韓FTA談判已達成一致,若中韓服貿再等2年,台灣準備好了嗎?將嚴重影響台灣經濟,希望台灣藉福建等自貿區利多,因人民幣結算一定會增加,台灣可找合作契機。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表示,《服貿協議》受益最大的是台灣,因為台灣服務行業比大陸好,大陸有錢想投資、也需要更好的養老服務等。

「台灣金融界原本是我們的老師!」厚朴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方風雷也感嘆台灣腳步慢,他說,台灣銀行業在大陸英雄無用武之地,且台灣一直不歡迎陸資;事實上,台灣在亞洲金融地位不斷下降,新加坡卻排上世界前列,在於定位成功,要作財富管理中心,除了嚴謹透明,還要向全球敞開大門。

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表示,兩岸可一起作消費金融、財富管理、物流與農村金融等,並共同進軍全球大型聯貸市場;他也建議依滬港通模式,加入台灣證券市場,建立台滬港通三邊互聯互通的機制,聯手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厲以寧在臺灣詳解新常態

深圳商報[20141227]:http://szsb.sznews.com/html/2014-12/27/content_3106707.htm

(駐台記者 胡佩霞)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臺北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上詳解“新常態”。他說,大陸“新常態”這詞很熱。什麼是新常態?符合經濟規律辦事就是常態,不符合規律就不是常態。中國經濟持續以9%~11%的超高速發展就不是經濟常態。

出口、外匯非越多越好

厲以寧認為,過去我們對經濟的許多看法仍存留計劃經濟色彩。比如出口越多越好,外匯越多越好。未改革開放前,我們外匯很少,所以認為外匯越多越好。其實,外儲過多使得國內貨幣流通量增長,通脹壓力增大。外儲重在合理使用,而不是越多越好。出口也不是越多越好,出口量過大,造成國與國之間貿易不平衡,因此進出口基本平衡才好。

高投資未必帶來高就業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高投資帶來高就業,這一認識也不符合經濟現狀。對此我們要調整認識,適度的投資可以增加一些就業。就業問題的真正解決還是靠放寬政策,比如減稅、化解小微企業貸款難、幫助小微企業培訓員工等。重慶最近兩年通過政策鬆綁新增了35萬戶小微企業,一家雇兩個人,就可以新增200萬人就業。

經濟調節需要三隻手

過去我們認為,經濟調節需要兩隻手:一隻有形的手是政府,一隻無形的手是市場。現在看來這一認識是不夠的。道德力量的調節可以補充市場和政府的調節。比如文化產業、鄉約民俗、企業文化建設、社區文化建設等即屬道德調節。這只手道是有形卻無形,道是無形卻有形。只有建立此三種經濟調節方式,我們才能守住兩道底線:一道是法律底線;一道是道德底線。因此,誠信為本市場才能越做越大。

讓勞動者分享投資利潤

厲以寧說,大家都知道財富、所有利潤都是物質資本投入和人力資本投入共同創造的。但為什麼利潤只歸物質資本投入者所有?人力資本投入只能通過工資獲得回報,而工資屬於企業成本,分享投資利潤人力資本卻沒有份?約伯斯正是通過將企業股份分給技術人員,才獲得了龐大的技術團隊,使企業一直引領技術創新潮流。現在有民企開始搞產權激勵制度試點。為什麼國企不能搞?要搞活國企,產權激勵制度也應是方向。

 

臺灣熱議搭乘 一帶一路便車

深圳商報[20141227]:http://szsb.sznews.com/html/2014-12/27/content_3106706.htm

(駐台記者 胡佩霞)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大戰略在臺灣引起反響。“一帶一路、區域經濟合作、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是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議題主軸。臺灣與會專家認為,臺灣惟有因應“一帶一路”大戰略,抓住機遇,才可能不被邊緣化,也才能實現站在“巨人”肩上發展的效應。

本次論壇由臺灣方面的社團法人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財團法人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以及大陸方面的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兩岸經濟學家、工商企業代表、學界精英等200余人與會。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大戰略成為臺灣與會專業人士討論的熱門話題。在“一帶一路”專題討論中,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大陸華麗轉身向西發展的大戰略,透過經濟投資與基礎設施等方式,與美國的亞太再平衡純軍事戰略進行抗衡。“一帶一路”戰略成功實施,將使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不攻自破,極有可能扭轉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現有格局,均衡世界區域發展。“一帶一路”大戰略關聯到全球80%的GDP和人口。臺灣可以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與大陸一起積極融入區域經濟合作中,臺灣搭好這趟便車,就能站在“巨人”肩上,避免邊緣化。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彭錦鵬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沿線國家反響熱絡,當年美國的人造衛星上天后,政府一系列投資帶動美國的新技術革命。中國要成為世界強國,“一帶一路”這樣的全球性戰略是必需的。臺灣抓住這一機遇即可實現“水漲船高”的效應。

 

兩岸應合作共贏“創造”市場
深圳特區報[20141227]: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4-12/27/content_3106967.htm
陳智軍/報導
深圳特區報臺北12月26日電(駐台記者 陳智軍)著名經濟學家厲以甯26日在臺北表示,大陸經濟正追求“新常態”,在經濟中高速的增長下,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目標。兩岸經濟合作要有新的理念,市場是可以創造的,兩岸應該合作共贏“創造”市場,這樣兩岸的競爭力就都能提高。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當日在臺北共同舉辦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厲以寧在論壇上圍繞“中國經濟新常態”發表演講。經濟增長指標要由“硬”變“軟”厲以寧認為,新常態簡單講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不符合經濟規律,就不是常態。對任何國家來說,經濟9%以上的超高速增長,都不能長久保持,要認識到這種超高速增長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現在:資源過快損耗,生態破壞嚴重,一些部門產能過剩。為了保持超高速的增長,也使我們錯過了最佳的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時機。為此,大陸提出了6%到7%的中高速增長,把結構的調整和高新技術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厲以寧說,全世界主要經濟體極少有規定經濟增長硬指標的,中國從計劃經濟走過來,每年確定增長百分之幾,必須完成,這樣的做法實際上不科學,因為經濟形勢是在不斷變化的。在新常態下,大陸經濟學界多數人認為,要由硬指標改為軟指標,即彈性指標,只定一個預測值,根據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情況來調整。

新常態要更多市場經濟思維

厲以寧認為,新常態下,很多觀念需要從計劃經濟思維轉變到市場經濟思維。

比如以前普遍認為出口越多越好,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實際上是計劃經濟的思維。以前外匯是很有限的,為了創造外匯就多出口。出口越多越好,也不符合世界各國貿易關係的平衡。應該是該進口就進口,該出口就出口,打造一個進出口基本平衡的關係。外匯儲備也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了使國內貨幣流通量增大,通貨膨脹的壓力就大了。外匯儲備重在合理使用,用得好就行。

比如高投資未必會帶來高就業,以前新的工作崗位都是在經濟增長過程中湧現出來的。現在不行了,用人單位大量使用高科技手段降低用人成本。就業問題要靠政策來解決,政策要鼓勵大量吸納勞動力的中小微企業發展。

厲以寧認為,市場不是靜態的,是動態的,是可以創造的。20年前用手機的時候,手機只有一個通話功能,現在多了多少功能,表明技術在進步,市場也創造出來了。兩岸的市場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應該合作共贏“創造”市場,這樣兩岸的競爭力就都能提高。

應把經濟低碳化列為宏觀調控目標

厲以寧認為,宏觀經濟調控不要大起大落大搖大擺,經濟擺來擺去,會養成一種病,叫宏觀調控依賴症。新常態下,宏觀經濟調控重在微調、預調,不要輕易動用大起大落的手段。

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包含四個方面,即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總水準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厲以甯認為還應該增加第五個目標:經濟的低碳化。過去是有毒的氣體和水不能排放,現在溫室氣體沒有毒,但也要限制排放。要追求生態發展健康發展。

 

兩岸產學人士在台研討一帶一路

人民網[20141226]:http://roll.sohu.com/20141226/n407321134.shtml

人民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孫立極、李煒娜)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今天在臺北舉行,近200位兩岸產學界人士一起就“一帶一路”、區域整合、兩岸金融合作等議題進行了研討。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以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為重要目標。厲以寧認為,需求和供給都可以創造市場,而兩岸對創造市場都重視得不夠,“今後兩岸應攜手創造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實現共贏。”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則發表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
本屆論壇由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表示,希望論壇能激發出嶄新的兩岸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作者:孫立極 李煒娜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中國青年網[20141226]:http://news.youth.cn/jsxw/201412/t20141226_6352366.htm

人民網臺北12月26日電 (記者孫立極、李煒娜)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今天在臺北舉行,近200位兩岸產學界人士一起就“一帶一路”、區域整合、兩岸金融合作等議題進行了研討。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以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為重要目標。厲以寧認為,需求和供給都可以創造市場,而兩岸對創造市場都重視得不夠,“今後兩岸應攜手創造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實現共贏。”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則發表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

本屆論壇由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表示,希望論壇能激發出嶄新的兩岸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中國江蘇網[20141226]:http://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12/26/023105486.shtml

人民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孫立極、李煒娜)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今天在臺北舉行,近200位兩岸產學界人士一起就“一帶一路”、區域整合、兩岸金融合作等議題進行了研討。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以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為重要目標。厲以寧認為,需求和供給都可以創造市場,而兩岸對創造市場都重視得不夠,“今後兩岸應攜手創造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實現共贏。”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則發表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

本屆論壇由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表示,希望論壇能激發出嶄新的兩岸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新民網[20141226]:http://news.xinmin.cn/domestic/2014/12/27/26323252.html

(記者孫立極、李煒娜)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今天在臺北舉行,近200位兩岸產學界人士一起就“一帶一路”、區域整合、兩岸金融合作等議題進行了研討。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以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為重要目標。厲以寧認為,需求和供給都可以創造市場,而兩岸對創造市場都重視得不夠,“今後兩岸應攜手創造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實現共贏。”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則發表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
本屆論壇由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表示,希望論壇能激發出嶄新的兩岸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中房理事長孟曉蘇:大陸樓市明春回暖並有望保持20年黃金發展期

環球網[20141226]:http://taiwan.huanqiu.com/roll/2014-12/5302560.html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許雪毅 王笛 陳斌華)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26日在臺北表示,雖然當前大陸樓市處於低迷期,但不會持續很久,預計明年3月全國兩會後將會回暖。在諸多住房需求的支撐下,大陸房地產還有20年左右的黃金髮展期。

孟曉蘇在接受新華社駐台記者採訪時作上述表示。他說,今年以來,大陸房地產市場降溫明顯,已經拖累整體經濟發展。

“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大陸這麼大的經濟體不能承受房地產太長時間低迷。而且老百姓只是沒有信心,而不是沒有需求。”孟曉蘇認為,大陸從1998年啟動住房制度改革迄今只有16年,住房不可能過剩。城鎮化進程、棚戶區改造、居民改善住房願望、新增人口和養老度假需求等產生的強大住房需求,將支撐樓市繼續保持20年黃金發展時期。

他說:“以城鎮化曲線來說,一個國家的城鎮化程度從35%提高到75%期間,是高速增長時期,此後才會放慢速度。去年大陸城鎮化率為53.73%,正處在高速增長期,按照每年1%人口進城計算,就是20年。”

孟曉蘇看好大陸房地產市場前景。他表示,從1987年國家統計局開始統計房價迄今,房價都在漲,沒有一年下跌。漲的原因,短期看供求,中期看結構,長期看通脹,大陸的房價還沒漲到頭。

他說,由於房地產的不可流動性,也造成了空置和供不應求並存的現象。“比如鄂爾多斯的房子過剩了,可是北京的房子供不應求。同一個城市邊遠地區房子過剩,可是市中心供房緊張。下一步我們還會出現過度供給和供應不足並存的現象。”

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和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當天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孟曉蘇在論壇上發表了專題演講。

 

新民網[20141226]: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許雪毅 王笛 陳斌華)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26日在臺北表示,雖然當前大陸樓市處於低迷期,但不會持續很久,預計明年3月全國兩會後將會回暖。在諸多住房需求的支撐下,大陸房地產還有20年左右的黃金髮展期。

孟曉蘇在接受新華社駐台記者採訪時作上述表示。他說,今年以來,大陸房地產市場降溫明顯,已經拖累整體經濟發展。

“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大陸這麼大的經濟體不能承受房地產太長時間低迷。而且老百姓只是沒有信心,而不是沒有需求。”孟曉蘇認為,大陸從1998年啟動住房制度改革迄今只有16年,住房不可能過剩。城鎮化進程、棚戶區改造、居民改善住房願望、新增人口和養老度假需求等產生的強大住房需求,將支撐樓市繼續保持20年黃金發展時期。

他說:“以城鎮化曲線來說,一個國家的城鎮化程度從35%提高到75%期間,是高速增長時期,此後才會放慢速度。去年大陸城鎮化率為53.73%,正處在高速增長期,按照每年1%人口進城計算,就是20年。”

孟曉蘇看好大陸房地產市場前景。他表示,從1987年國家統計局開始統計房價迄今,房價都在漲,沒有一年下跌。漲的原因,短期看供求,中期看結構,長期看通脹,大陸的房價還沒漲到頭。

他說,由於房地產的不可流動性,也造成了空置和供不應求並存的現象。“比如鄂爾多斯的房子過剩了,可是北京的房子供不應求。同一個城市邊遠地區房子過剩,可是市中心供房緊張。下一步我們還會出現過度供給和供應不足並存的現象。”

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和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當天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孟曉蘇在論壇上發表了專題演講。

 

網易新聞[20141226]:http://news.163.com/14/1227/00/AEEA1DAH000146BE.html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許雪毅 王笛 陳斌華)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26日在臺北表示,雖然當前大陸樓市處於低迷期,但不會持續很久,預計明年3月全國兩會後將會回暖。在諸多住房需求的支撐下,大陸房地產還有20年左右的黃金髮展期。

孟曉蘇在接受新華社駐台記者採訪時作上述表示。他說,今年以來,大陸房地產市場降溫明顯,已經拖累整體經濟發展。

“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大陸這麼大的經濟體不能承受房地產太長時間低迷。而且老百姓只是沒有信心,而不是沒有需求。”孟曉蘇認為,大陸從1998年啟動住房制度改革迄今只有16年,住房不可能過剩。城鎮化進程、棚戶區改造、居民改善住房願望、新增人口和養老度假需求等產生的強大住房需求,將支撐樓市繼續保持20年黃金發展時期。

他說:“以城鎮化曲線來說,一個國家的城鎮化程度從35%提高到75%期間,是高速增長時期,此後才會放慢速度。去年大陸城鎮化率為53.73%,正處在高速增長期,按照每年1%人口進城計算,就是20年。”

孟曉蘇看好大陸房地產市場前景。他表示,從1987年國家統計局開始統計房價迄今,房價都在漲,沒有一年下跌。漲的原因,短期看供求,中期看結構,長期看通脹,大陸的房價還沒漲到頭。

他說,由於房地產的不可流動性,也造成了空置和供不應求並存的現象。“比如鄂爾多斯的房子過剩了,可是北京的房子供不應求。同一個城市邊遠地區房子過剩,可是市中心供房緊張。下一步我們還會出現過度供給和供應不足並存的現象。”

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和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當天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孟曉蘇在論壇上發表了專題演講。

 

您好台灣網[20141226]:http://www.hellotw.com/dlxw/cjjl/201412/t20141227_989951.htm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中國房地産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26日在台北表示,雖然當前大陸樓市處於低迷期,但不會持續很久,預計明年3月全國兩會後將會回暖。在諸多住房需求的支撐下,大陸房地産還有20年左右的黃金髮展期。

孟曉蘇在接受新華社駐台記者採訪時作上述表示。他説,今年以來,大陸房地産市場降溫明顯,已經拖累整體經濟發展。

「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大陸這麼大的經濟體不能承受房地産太長時間低迷。而且老百姓只是沒有信心,而不是沒有需求。」孟曉蘇認為,大陸從1998年啟動住房制度改革迄今只有16年,住房不可能過剩。城鎮化進程、棚戶區改造、居民改善住房願望、新增人口和養老度假需求等産生的強大住房需求,將支撐樓市繼續保持20年黃金髮展時期。

他説:「以城鎮化曲線來説,一個國家的城鎮化程度從35%提高到75%期間,是高速增長時期,此後才會放慢速度。去年大陸城鎮化率為53.73%,正處在高速增長期,按照每年1%人口進城計算,就是20年。」

孟曉蘇看好大陸房地産市場前景。他表示,從1987年國家統計局開始統計房價迄今,房價都在漲,沒有一年下跌。漲的原因,短期看供求,中期看結構,長期看通脹,大陸的房價還沒漲到頭。

他説,由於房地産的不可流動性,也造成了空置和供不應求並存的現象。「比如鄂爾多斯的房子過剩了,可是北京的房子供不應求。同一個城市邊遠地區房子過剩,可是市中心供房緊張。下一步我們還會出現過度供給和供應不足並存的現象。」

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和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當天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孟曉蘇在論壇上發表了專題演講。

 

新華網[20141226]:http://news.xinhuanet.com/tw/2014-12/26/c_1113795368.htm

記者許雪毅 王笛 陳斌華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26日在臺北表示,雖然當前大陸樓市處於低迷期,但不會持續很久,預計明年3月全國兩會後將會回暖。在諸多住房需求的支撐下,大陸房地產還有20年左右的黃金髮展期。

孟曉蘇在接受新華社駐台記者採訪時作上述表示。他說,今年以來,大陸房地產市場降溫明顯,已經拖累整體經濟發展。

“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大陸這麼大的經濟體不能承受房地產太長時間低迷。而且老百姓只是沒有信心,而不是沒有需求。”孟曉蘇認為,大陸從1998年啟動住房制度改革迄今只有16年,住房不可能過剩。城鎮化進程、棚戶區改造、居民改善住房願望、新增人口和養老度假需求等產生的強大住房需求,將支撐樓市繼續保持20年黃金發展時期。

他說:“以城鎮化曲線來說,一個國家的城鎮化程度從35%提高到75%期間,是高速增長時期,此後才會放慢速度。去年大陸城鎮化率為53.73%,正處在高速增長期,按照每年1%人口進城計算,就是20年。”

孟曉蘇看好大陸房地產市場前景。他表示,從1987年國家統計局開始統計房價迄今,房價都在漲,沒有一年下跌。漲的原因,短期看供求,中期看結構,長期看通脹,大陸的房價還沒漲到頭。

他說,由於房地產的不可流動性,也造成了空置和供不應求並存的現象。“比如鄂爾多斯的房子過剩了,可是北京的房子供不應求。同一個城市邊遠地區房子過剩,可是市中心供房緊張。下一步我們還會出現過度供給和供應不足並存的現象。”

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和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當天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孟曉蘇在論壇上發表了專題演講。

 

亞太日報[20141226]:http://www.apdnews.com/info/view-145993-1.html

新華社台北12月26日電(記者許雪毅 王笛 陳斌華)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26日在台北表示,雖然當前大陸樓市處於低迷期,但不會持續很久,預計明年3月全國兩會後將會回暖。在諸多住房需求的支撐下,大陸房地產還有20年左右的黃金髮展期。
孟曉蘇在接受新華社駐臺記者採訪時作上述表示。他說,今年以來,大陸房地產市場降溫明顯,已經拖累整體經濟發展。
“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大陸這麼大的經濟體不能承受房地產太長時間低迷。而且老百姓只是沒有信心,而不是沒有需求。”孟曉蘇認為,大陸從1998年啟動住房制度改革迄今只有16年,住房不可能過剩。城鎮化進程、棚戶區改造、居民改善住房願望、新增人口和養老度假需求等產生的強大住房需求,將支撐樓市繼續保持20年黃金髮展時期。
他說:“以城鎮化曲線來說,一個國家的城鎮化程度從35%提高到75%期間,是高速增長時期,此後才會放慢速度。去年大陸城鎮化率為53.73%,正處在高速增長期,按照每年1%人口進城計算,就是20年。”
孟曉蘇看好大陸房地產市場前景。他表示,從1987年國家統計局開始統計房價迄今,房價都在漲,沒有一年下跌。漲的原因,短期看供求,中期看結構,長期看通脹,大陸的房價還沒漲到頭。
他說,由於房地產的不可流動性,也造成了空置和供不應求並存的現象。“比如鄂爾多斯的房子過剩了,可是北京的房子供不應求。同一個城市邊遠地區房子過剩,可是市中心供房緊張。下一步我們還會出現過度供給和供應不足並存的現象。”
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和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當天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孟曉蘇在論壇上發表了專題演講。

 

厲以寧:大陸經濟維持中高速增長要靠適當投資和擴大內需

新華網[20141226]: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2/26/c_1113795190.htm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 王笛)著名經濟學家厲以甯26日在臺北接受新華社駐台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經濟轉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率降至7%左右甚至6%至7%之間,都屬於中高速增長。維持這樣的速度,要依靠適當投資、適度投資,擴大內需,擴大消費者需求。

他說,這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動員更多民間資本投資;二是抓緊在投資高新技術方面促進更多自主創新;三是為了長遠經濟著想,做好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在內的各方面建設。

厲以寧說,經濟增長率不一定反映真正問題,一定要和GDP的結構結合起來看。只要結構合理,經濟增長率高和低很難說哪個點是最好的。結構調整有很多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能源結構,如果全靠燒煤,能源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速再高也沒用;二是產品結構,要看自主創新的產能有多少,舊的廠家甚至產能過剩有多少;三是地區經濟結構,比如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情況。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當天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和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擔任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的厲以寧,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新常態和中國經濟的走勢》的專題演講。

他在演講中表示,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就是要根據大陸的實際情況,把經濟增長率降下來,改為中高速增長,重在經濟增長的品質和結構的調整。

厲以寧認為,新常態下需要調整一些看法,包括:改變對出口和進口的片面認識,不是出口越多越好;高就業未必和高投資有因果關係;高利率未必能夠抑制通貨膨脹;任何行業都要懂得,市場是可以創造的;要重視資源配置效率,等等。

由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發起的兩岸競爭力論壇2010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之前已在臺灣、大陸成功舉辦四屆。

 

搜狐財經[20141226]:http://business.sohu.com/20141226/n407320001.shtml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 王笛)著名經濟學家厲以甯26日在臺北接受新華社駐台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經濟轉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率降至7%左右甚至6%至7%之間,都屬於中高速增長。維持這樣的速度,要依靠適當投資、適度投資,擴大內需,擴大消費者需求。

他說,這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動員更多民間資本投資;二是抓緊在投資高新技術方面促進更多自主創新;三是為了長遠經濟著想,做好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在內的各方面建設。

厲以寧說,經濟增長率不一定反映真正問題,一定要和GDP的結構結合起來看。只要結構合理,經濟增長率高和低很難說哪個點是最好的。結構調整有很多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能源結構,如果全靠燒煤,能源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速再高也沒用;二是產品結構,要看自主創新的產能有多少,舊的廠家甚至產能過剩有多少;三是地區經濟結構,比如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情況。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當天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和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擔任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的厲以寧,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新常態和中國經濟的走勢》的專題演講。

他在演講中表示,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就是要根據大陸的實際情況,把經濟增長率降下來,改為中高速增長,重在經濟增長的品質和結構的調整。

厲以寧認為,新常態下需要調整一些看法,包括:改變對出口和進口的片面認識,不是出口越多越好;高就業未必和高投資有因果關係;高利率未必能夠抑制通貨膨脹;任何行業都要懂得,市場是可以創造的;要重視資源配置效率,等等。

由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發起的兩岸競爭力論壇2010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之前已在臺灣、大陸成功舉辦四屆。

 

網易[20141226]: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 王笛)著名經濟學家厲以甯26日在臺北接受新華社駐台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經濟轉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率降至7%左右甚至6%至7%之間,都屬於中高速增長。維持這樣的速度,要依靠適當投資、適度投資,擴大內需,擴大消費者需求。

他說,這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動員更多民間資本投資;二是抓緊在投資高新技術方面促進更多自主創新;三是為了長遠經濟著想,做好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在內的各方面建設。

厲以寧說,經濟增長率不一定反映真正問題,一定要和GDP的結構結合起來看。只要結構合理,經濟增長率高和低很難說哪個點是最好的。結構調整有很多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能源結構,如果全靠燒煤,能源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速再高也沒用;二是產品結構,要看自主創新的產能有多少,舊的廠家甚至產能過剩有多少;三是地區經濟結構,比如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情況。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當天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和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擔任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的厲以寧,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新常態和中國經濟的走勢》的專題演講。

他在演講中表示,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就是要根據大陸的實際情況,把經濟增長率降下來,改為中高速增長,重在經濟增長的品質和結構的調整。

厲以寧認為,新常態下需要調整一些看法,包括:改變對出口和進口的片面認識,不是出口越多越好;高就業未必和高投資有因果關係;高利率未必能夠抑制通貨膨脹;任何行業都要懂得,市場是可以創造的;要重視資源配置效率,等等。

由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發起的兩岸競爭力論壇2010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之前已在臺灣、大陸成功舉辦四屆。

 

中國江蘇網[20141226]:http://economy.jschina.com.cn/system/2014/12/26/023105068.shtml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 王笛)著名經濟學家厲以甯26日在臺北接受新華社駐台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經濟轉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率降至7%左右甚至6%至7%之間,都屬於中高速增長。維持這樣的速度,要依靠適當投資、適度投資,擴大內需,擴大消費者需求。

他說,這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動員更多民間資本投資;二是抓緊在投資高新技術方面促進更多自主創新;三是為了長遠經濟著想,做好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在內的各方面建設。

厲以寧說,經濟增長率不一定反映真正問題,一定要和GDP的結構結合起來看。只要結構合理,經濟增長率高和低很難說哪個點是最好的。結構調整有很多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能源結構,如果全靠燒煤,能源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速再高也沒用;二是產品結構,要看自主創新的產能有多少,舊的廠家甚至產能過剩有多少;三是地區經濟結構,比如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情況。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當天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和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擔任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的厲以寧,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新常態和中國經濟的走勢》的專題演講。

他在演講中表示,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就是要根據大陸的實際情況,把經濟增長率降下來,改為中高速增長,重在經濟增長的品質和結構的調整。

厲以寧認為,新常態下需要調整一些看法,包括:改變對出口和進口的片面認識,不是出口越多越好;高就業未必和高投資有因果關係;高利率未必能夠抑制通貨膨脹;任何行業都要懂得,市場是可以創造的;要重視資源配置效率,等等。

由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發起的兩岸競爭力論壇2010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之前已在臺灣、大陸成功舉辦四屆。

 

中國經濟網[20141226]:http://www.ce.cn/cysc/newmain/yc/jsxw/201412/26/t20141226_4213989.shtml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 王笛)著名經濟學家厲以甯26日在臺北接受新華社駐台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經濟轉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率降至7%左右甚至6%至7%之間,都屬於中高速增長。維持這樣的速度,要依靠適當投資、適度投資,擴大內需,擴大消費者需求。

他說,這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動員更多民間資本投資;二是抓緊在投資高新技術方面促進更多自主創新;三是為了長遠經濟著想,做好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在內的各方面建設。

厲以寧說,經濟增長率不一定反映真正問題,一定要和GDP的結構結合起來看。只要結構合理,經濟增長率高和低很難說哪個點是最好的。結構調整有很多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能源結構,如果全靠燒煤,能源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速再高也沒用;二是產品結構,要看自主創新的產能有多少,舊的廠家甚至產能過剩有多少;三是地區經濟結構,比如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情況。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當天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和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擔任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的厲以寧,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新常態和中國經濟的走勢》的專題演講。

他在演講中表示,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就是要根據大陸的實際情況,把經濟增長率降下來,改為中高速增長,重在經濟增長的品質和結構的調整。

厲以寧認為,新常態下需要調整一些看法,包括:改變對出口和進口的片面認識,不是出口越多越好;高就業未必和高投資有因果關係;高利率未必能夠抑制通貨膨脹;任何行業都要懂得,市場是可以創造的;要重視資源配置效率,等等。

由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發起的兩岸競爭力論壇2010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之前已在臺灣、大陸成功舉辦四屆。

 

大洋網[20141226]:http://news.dayoo.com/finance/201412/26/54391_111335796.htm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 王笛)著名經濟學家厲以甯26日在臺北接受新華社駐台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經濟轉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率降至7%左右甚至6%至7%之間,都屬於中高速增長。維持這樣的速度,要依靠適當投資、適度投資,擴大內需,擴大消費者需求。

他說,這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動員更多民間資本投資;二是抓緊在投資高新技術方面促進更多自主創新;三是為了長遠經濟著想,做好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在內的各方面建設。

厲以寧說,經濟增長率不一定反映真正問題,一定要和GDP的結構結合起來看。只要結構合理,經濟增長率高和低很難說哪個點是最好的。結構調整有很多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能源結構,如果全靠燒煤,能源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速再高也沒用;二是產品結構,要看自主創新的產能有多少,舊的廠家甚至產能過剩有多少;三是地區經濟結構,比如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情況。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當天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和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擔任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的厲以寧,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新常態和中國經濟的走勢》的專題演講。

他在演講中表示,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就是要根據大陸的實際情況,把經濟增長率降下來,改為中高速增長,重在經濟增長的品質和結構的調整。

厲以寧認為,新常態下需要調整一些看法,包括:改變對出口和進口的片面認識,不是出口越多越好;高就業未必和高投資有因果關係;高利率未必能夠抑制通貨膨脹;任何行業都要懂得,市場是可以創造的;要重視資源配置效率,等等。

由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發起的兩岸競爭力論壇2010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之前已在臺灣、大陸成功舉辦四屆。

 

鳳凰網[20141226]:http://finance.ifeng.com/a/20141226/13388403_0.shtml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 王笛)著名經濟學家厲以甯26日在臺北接受新華社駐台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經濟轉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率降至7%左右甚至6%至7%之間,都屬於中高速增長。維持這樣的速度,要依靠適當投資、適度投資,擴大內需,擴大消費者需求。

他說,這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動員更多民間資本投資;二是抓緊在投資高新技術方面促進更多自主創新;三是為了長遠經濟著想,做好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在內的各方面建設。

厲以寧說,經濟增長率不一定反映真正問題,一定要和GDP的結構結合起來看。只要結構合理,經濟增長率高和低很難說哪個點是最好的。結構調整有很多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能源結構,如果全靠燒煤,能源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速再高也沒用;二是產品結構,要看自主創新的產能有多少,舊的廠家甚至產能過剩有多少;三是地區經濟結構,比如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情況。

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當天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和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擔任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的厲以寧,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新常態和中國經濟的走勢》的專題演講。

他在演講中表示,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就是要根據大陸的實際情況,把經濟增長率降下來,改為中高速增長,重在經濟增長的品質和結構的調整。

厲以寧認為,新常態下需要調整一些看法,包括:改變對出口和進口的片面認識,不是出口越多越好;高就業未必和高投資有因果關係;高利率未必能夠抑制通貨膨脹;任何行業都要懂得,市場是可以創造的;要重視資源配置效率,等等。

由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發起的兩岸競爭力論壇2010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之前已在臺灣、大陸成功舉辦四屆。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未來兩岸發展目標為人民有感

中央社[20141226]:http://www.cna.com.tw/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412260075&q=%E6%9E%97%E4%B8%AD%E6%A3%AE

(中央社記者翟思嘉台北26日電)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今天說,兩岸交流過去取得不少成果,但無法讓全民都有感受益。未來政府發展兩岸關係,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上午在圓山飯店出席「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並致詞,他也在會上以「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昇競爭力」為題演講。
林中森說,目前兩岸往來相當密切,一年有800萬人次往來兩岸、一週840次航班;在大陸經商的台商有9萬多家、兩岸一年貿易往來約1747億美元,大陸是台灣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其他如社會、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在持續增加中。
但他表示,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很多議題會出現正反意見,政府會包容、協調、溝通後,提出最符合民眾期待的決策,並經過人民選票檢驗,若成績不好,還要再加油進步才能得到民心。
不過,他認為,兩岸和平發展潮流是兩岸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
林中森形容,兩岸至今簽署21項協議,有如21條高速公路,讓兩岸發展更完善,雖然「服貿這條高速公路正在驗收,還沒有通車」,但目前兩岸依然緊鑼密鼓進行後續協議的準備,有些仍在業務溝通,有些已經完成文本。
兩岸兩會(海基會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第10次會談後,雙方同意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續爭端解決與貨品貿易協議、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環保、飛航安全和適航標準、避免雙重課稅與稅務合作等6項議題進行後續協商。

林中森指出,兩岸在經濟全球化、自由化趨勢潮流下,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有更宏觀的角度,進軍國際,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同時,兩岸也應在教育、文化、科技、環保、體育等方面持續交流合作,開創更好的兩岸關係。

環球網[20141226]:http://taiwan.huanqiu.com/roll/2014-12/5299820.html

中新網12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26日表示,兩岸交流過去取得不少成果,但無法讓全民都有感受益。未來台當局發展兩岸關係,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上午在圓山飯店出席“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並致詞,他也在會上以“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為題演講。

林中森說,目前兩岸往來相當密切,一年有800萬人次往來兩岸、一周840次航班;在大陸經商的台商有9萬多家、兩岸一年貿易往來約1747億美元,大陸是臺灣最重要的交易夥伴,其他如社會、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在持續增加中。

但他表示,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很多議題會出現正反意見,當局會包容、協調、溝通後,提出最符合民眾期待的決策,並經過人民選票檢驗,若成績不好,還要再加油進步才能得到民心。

不過,他認為,兩岸和平發展潮流是兩岸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

林中森形容,兩岸至今簽署21項協議,有如21條高速公路,讓兩岸發展更完善,雖然“服貿這條高速公路正在驗收,還沒有通車”,但目前兩岸依然緊鑼密鼓進行後續協議的準備,有些仍在業務溝通,有些已經完成文本。

兩岸兩會(臺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第10次會談後,雙方同意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後續爭端解決與貨品貿易協定、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環保、飛航安全和適航標准、避免雙重課稅與稅務合作等6項議題進行後續協商。

林中森指出,兩岸在經濟全球化、自由化趨勢潮流下,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有更宏觀的角度,進軍國際,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同時,兩岸也應在教育、文化、科技、環保、體育等方面持續交流合作,開創更好的兩岸關係。

 

新華網[20141226]:http://news.xinhuanet.com/tw/2014-12/26/c_127338186.htm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26日表示,兩岸交流過去取得不少成果,但無法讓全民都有感受益。未來台當局發展兩岸關係,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上午在圓山飯店出席“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並致詞,他也在會上以“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為題演講。

林中森說,目前兩岸往來相當密切,一年有800萬人次往來兩岸、一周840次航班;在大陸經商的台商有9萬多家、兩岸一年貿易往來約1747億美元,大陸是臺灣最重要的交易夥伴,其他如社會、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在持續增加中。

但他表示,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很多議題會出現正反意見,當局會包容、協調、溝通後,提出最符合民眾期待的決策,並經過人民選票檢驗,若成績不好,還要再加油進步才能得到民心。

不過,他認為,兩岸和平發展潮流是兩岸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

林中森形容,兩岸至今簽署21項協議,有如21條高速公路,讓兩岸發展更完善,雖然“服貿這條高速公路正在驗收,還沒有通車”,但目前兩岸依然緊鑼密鼓進行後續協議的準備,有些仍在業務溝通,有些已經完成文本。

兩岸兩會(臺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第10次會談後,雙方同意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後續爭端解決與貨品貿易協定、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環保、飛航安全和適航標准、避免雙重課稅與稅務合作等6項議題進行後續協商。

林中森指出,兩岸在經濟全球化、自由化趨勢潮流下,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有更宏觀的角度,進軍國際,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同時,兩岸也應在教育、文化、科技、環保、體育等方面持續交流合作,開創更好的兩岸關係。

 

大洋網[20141226]:http://news.dayoo.com/china/201412/26/54503_111334982.htm

中新網12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26日表示,兩岸交流過去取得不少成果,但無法讓全民都有感受益。未來台當局發展兩岸關係,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上午在圓山飯店出席“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並致詞,他也在會上以“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為題演講。

林中森說,目前兩岸往來相當密切,一年有800萬人次往來兩岸、一周840次航班;在大陸經商的台商有9萬多家、兩岸一年貿易往來約1747億美元,大陸是臺灣最重要的交易夥伴,其他如社會、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在持續增加中。

但他表示,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很多議題會出現正反意見,當局會包容、協調、溝通後,提出最符合民眾期待的決策,並經過人民選票檢驗,若成績不好,還要再加油進步才能得到民心。

不過,他認為,兩岸和平發展潮流是兩岸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

林中森形容,兩岸至今簽署21項協議,有如21條高速公路,讓兩岸發展更完善,雖然“服貿這條高速公路正在驗收,還沒有通車”,但目前兩岸依然緊鑼密鼓進行後續協議的準備,有些仍在業務溝通,有些已經完成文本。

兩岸兩會(臺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第10次會談後,雙方同意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後續爭端解決與貨品貿易協定、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環保、飛航安全和適航標准、避免雙重課稅與稅務合作等6項議題進行後續協商。

林中森指出,兩岸在經濟全球化、自由化趨勢潮流下,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有更宏觀的角度,進軍國際,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同時,兩岸也應在教育、文化、科技、環保、體育等方面持續交流合作,開創更好的兩岸關係。

 

中新網[20141226]:http://www.chinanews.com/tw/2014/12-26/6914678.shtml

中新網12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26日表示,兩岸交流過去取得不少成果,但無法讓全民都有感受益。未來台當局發展兩岸關係,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上午在圓山飯店出席“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並致詞,他也在會上以“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為題演講。

林中森說,目前兩岸往來相當密切,一年有800萬人次往來兩岸、一周840次航班;在大陸經商的台商有9萬多家、兩岸一年貿易往來約1747億美元,大陸是臺灣最重要的交易夥伴,其他如社會、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在持續增加中。

但他表示,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很多議題會出現正反意見,當局會包容、協調、溝通後,提出最符合民眾期待的決策,並經過人民選票檢驗,若成績不好,還要再加油進步才能得到民心。

不過,他認為,兩岸和平發展潮流是兩岸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

林中森形容,兩岸至今簽署21項協議,有如21條高速公路,讓兩岸發展更完善,雖然“服貿這條高速公路正在驗收,還沒有通車”,但目前兩岸依然緊鑼密鼓進行後續協議的準備,有些仍在業務溝通,有些已經完成文本。

兩岸兩會(臺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第10次會談後,雙方同意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後續爭端解決與貨品貿易協定、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環保、飛航安全和適航標准、避免雙重課稅與稅務合作等6項議題進行後續協商。

林中森指出,兩岸在經濟全球化、自由化趨勢潮流下,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有更宏觀的角度,進軍國際,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同時,兩岸也應在教育、文化、科技、環保、體育等方面持續交流合作,開創更好的兩岸關係。

 

中國青年網[20141226]:http://news.youth.cn/jsxw/201412/t20141226_6348631.htm

中新網12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26日表示,兩岸交流過去取得不少成果,但無法讓全民都有感受益。未來台當局發展兩岸關係,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上午在圓山飯店出席“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並致詞,他也在會上以“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為題演講。

林中森說,目前兩岸往來相當密切,一年有800萬人次往來兩岸、一周840次航班;在大陸經商的台商有9萬多家、兩岸一年貿易往來約1747億美元,大陸是臺灣最重要的交易夥伴,其他如社會、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在持續增加中。

但他表示,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很多議題會出現正反意見,當局會包容、協調、溝通後,提出最符合民眾期待的決策,並經過人民選票檢驗,若成績不好,還要再加油進步才能得到民心。

不過,他認為,兩岸和平發展潮流是兩岸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

林中森形容,兩岸至今簽署21項協議,有如21條高速公路,讓兩岸發展更完善,雖然“服貿這條高速公路正在驗收,還沒有通車”,但目前兩岸依然緊鑼密鼓進行後續協議的準備,有些仍在業務溝通,有些已經完成文本。

兩岸兩會(臺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第10次會談後,雙方同意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後續爭端解決與貨品貿易協定、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環保、飛航安全和適航標准、避免雙重課稅與稅務合作等6項議題進行後續協商。

林中森指出,兩岸在經濟全球化、自由化趨勢潮流下,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有更宏觀的角度,進軍國際,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同時,兩岸也應在教育、文化、科技、環保、體育等方面持續交流合作,開創更好的兩岸關係。

 

中國江蘇網[20141226]:http://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12/26/023099389.shtml

中新網12月26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26日表示,兩岸交流過去取得不少成果,但無法讓全民都有感受益。未來台當局發展兩岸關係,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上午在圓山飯店出席“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並致詞,他也在會上以“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為題演講。

林中森說,目前兩岸往來相當密切,一年有800萬人次往來兩岸、一周840次航班;在大陸經商的台商有9萬多家、兩岸一年貿易往來約1747億美元,大陸是臺灣最重要的交易夥伴,其他如社會、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在持續增加中。

但他表示,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很多議題會出現正反意見,當局會包容、協調、溝通後,提出最符合民眾期待的決策,並經過人民選票檢驗,若成績不好,還要再加油進步才能得到民心。

不過,他認為,兩岸和平發展潮流是兩岸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

林中森形容,兩岸至今簽署21項協議,有如21條高速公路,讓兩岸發展更完善,雖然“服貿這條高速公路正在驗收,還沒有通車”,但目前兩岸依然緊鑼密鼓進行後續協議的準備,有些仍在業務溝通,有些已經完成文本。

兩岸兩會(臺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第10次會談後,雙方同意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後續爭端解決與貨品貿易協定、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環保、飛航安全和適航標准、避免雙重課稅與稅務合作等6項議題進行後續協商。

林中森指出,兩岸在經濟全球化、自由化趨勢潮流下,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有更宏觀的角度,進軍國際,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同時,兩岸也應在教育、文化、科技、環保、體育等方面持續交流合作,開創更好的兩岸關係。

 

華廈經緯網[20141226]:http://www.huaxia.com/xw/twxw/2014/12/4209407.html

華夏經緯網12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26日表示,兩岸交流過去取得不少成果,但無法讓全民都有感受益。未來台當局發展兩岸關係,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

據報導,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上午在圓山飯店出席“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並致詞,他也在會上以“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為題演講。

林中森說,目前兩岸往來相當密切,一年有800萬人次往來兩岸、一周840次航班;在大陸經商的台商有9萬多家、兩岸一年貿易往來約1747億美元,大陸是臺灣地區最重要的交易夥伴,其他如社會、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在持續增加中。

但他表示,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很多議題會出現正反意見,台當局會包容、協調、溝通後,提出最符合民眾期待的決策,並經過人民選票檢驗,若成績不好,還要再加油進步才能得到民心。

不過,他認為,兩岸和平發展潮流是兩岸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

林中森形容,兩岸至今簽署21項協議,有如21條高速公路,讓兩岸發展更完善,雖然“服貿這條高速公路正在驗收,還沒有通車”,但目前兩岸依然緊鑼密鼓進行後續協議的準備,有些仍在業務溝通,有些已經完成文本。

兩岸兩會(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海基會)第10次會談後,雙方同意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後續爭端解決與貨品貿易協定、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環保、飛航安全和適航標准、避免雙重課稅與稅務合作等6項議題進行後續協商。

林中森指出,兩岸在經濟全球化、自由化趨勢潮流下,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有更宏觀的角度,進軍國際,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同時,兩岸也應在教育、文化、科技、環保、體育等方面持續交流合作,開創更好的兩岸關係。

 

華龍網[20141226]:http://news.cqnews.net/html/2014-12/26/content_33016446.htm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26日表示,兩岸交流過去取得不少成果,但無法讓全民都有感受益。未來台當局發展兩岸關係,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上午在圓山飯店出席“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並致詞,他也在會上以“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為題演講。

林中森說,目前兩岸往來相當密切,一年有800萬人次往來兩岸、一周840次航班;在大陸經商的台商有9萬多家、兩岸一年貿易往來約1747億美元,大陸是臺灣最重要的交易夥伴,其他如社會、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在持續增加中。

但他表示,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很多議題會出現正反意見,當局會包容、協調、溝通後,提出最符合民眾期待的決策,並經過人民選票檢驗,若成績不好,還要再加油進步才能得到民心。

不過,他認為,兩岸和平發展潮流是兩岸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

林中森形容,兩岸至今簽署21項協議,有如21條高速公路,讓兩岸發展更完善,雖然“服貿這條高速公路正在驗收,還沒有通車”,但目前兩岸依然緊鑼密鼓進行後續協議的準備,有些仍在業務溝通,有些已經完成文本。

兩岸兩會(臺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第10次會談後,雙方同意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後續爭端解決與貨品貿易協定、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環保、飛航安全和適航標准、避免雙重課稅與稅務合作等6項議題進行後續協商。

林中森指出,兩岸在經濟全球化、自由化趨勢潮流下,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有更宏觀的角度,進軍國際,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同時,兩岸也應在教育、文化、科技、環保、體育等方面持續交流合作,開創更好的兩岸關係。

 

兩岸競爭力論壇在臺北舉行 “一帶一路戰略成焦點

新華網[20141226]:http://news.xinhuanet.com/tw/2014-12/26/c_1113795391.htm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王笛 許雪毅)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兩岸近兩百位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一帶一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本屆論壇大陸方面主辦單位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王洛林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當前國際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調整,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正在加速推進,對兩岸深化經貿合作、共同提升國際競爭力提出了新要求,創造了新契機。希望兩岸專家和企業家通過論壇這一常態化高端交流平臺,攜手推動兩岸更多交流合作,為兩岸同胞創造更多福祉。

本屆論壇臺灣方面主辦單位為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彭錦鵬表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對臺灣至關重要,希望通過論壇的舉辦,尋求各界共識,找到雙贏的管道和答案。

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厲以甯、孟曉蘇、張平沼等兩岸專家、企業家在專題演講中,分析了當前大陸經濟“新常態”和兩岸合作面臨的契機。

大陸推出“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備受與會人士關注。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是海陸新雙絲路,借由貫通歐亞、連結東西的發展藍圖,帶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開創並穩定區域的繁榮增長。臺灣應該積極加入這一戰略,才能提升競爭力,避免被邊緣化。‘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不僅是大陸未來發展的經濟新動力所在,也是兩岸經濟合作不可忽視的新機遇。”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鐘焰說,絲綢之路經濟帶強調的“互通互聯”建設,為兩岸經濟合作共同走出去提供了機遇;同時,“一帶一路”戰略將加速大陸沿邊沿海及內陸地區開放,也會為台企轉型升級提供空間。

由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發起的兩岸競爭力論壇2010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之前已在臺灣、大陸成功舉辦了四屆。

 

環球網[20141226]:http://taiwan.huanqiu.com/roll/2014-12/5302559.html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王笛 許雪毅)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兩岸近兩百位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一帶一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本屆論壇大陸方面主辦單位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王洛林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當前國際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調整,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正在加速推進,對兩岸深化經貿合作、共同提升國際競爭力提出了新要求,創造了新契機。希望兩岸專家和企業家通過論壇這一常態化高端交流平臺,攜手推動兩岸更多交流合作,為兩岸同胞創造更多福祉。

本屆論壇臺灣方面主辦單位為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彭錦鵬表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對臺灣至關重要,希望通過論壇的舉辦,尋求各界共識,找到雙贏的管道和答案。

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厲以甯、孟曉蘇、張平沼等兩岸專家、企業家在專題演講中,分析了當前大陸經濟“新常態”和兩岸合作面臨的契機。

大陸推出“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備受與會人士關注。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是海陸新雙絲路,借由貫通歐亞、連結東西的發展藍圖,帶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開創並穩定區域的繁榮增長。臺灣應該積極加入這一戰略,才能提升競爭力,避免被邊緣化。‘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不僅是大陸未來發展的經濟新動力所在,也是兩岸經濟合作不可忽視的新機遇。”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鐘焰說,絲綢之路經濟帶強調的“互通互聯”建設,為兩岸經濟合作共同走出去提供了機遇;同時,“一帶一路”戰略將加速大陸沿邊沿海及內陸地區開放,也會為台企轉型升級提供空間。

由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發起的兩岸競爭力論壇2010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之前已在臺灣、大陸成功舉辦了四屆。

 

你好台灣網[20141226]:http://www.hellotw.com/lajl/lajm/201412/t20141227_989952.htm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王笛 許雪毅)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兩岸近兩百位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一帶一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本屆論壇大陸方面主辦單位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王洛林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當前國際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調整,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正在加速推進,對兩岸深化經貿合作、共同提升國際競爭力提出了新要求,創造了新契機。希望兩岸專家和企業家通過論壇這一常態化高端交流平臺,攜手推動兩岸更多交流合作,為兩岸同胞創造更多福祉。

本屆論壇臺灣方面主辦單位為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彭錦鵬表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對臺灣至關重要,希望通過論壇的舉辦,尋求各界共識,找到雙贏的管道和答案。

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厲以甯、孟曉蘇、張平沼等兩岸專家、企業家在專題演講中,分析了當前大陸經濟“新常態”和兩岸合作面臨的契機。

大陸推出“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備受與會人士關注。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是海陸新雙絲路,借由貫通歐亞、連結東西的發展藍圖,帶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開創並穩定區域的繁榮增長。臺灣應該積極加入這一戰略,才能提升競爭力,避免被邊緣化。‘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不僅是大陸未來發展的經濟新動力所在,也是兩岸經濟合作不可忽視的新機遇。”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鐘焰說,絲綢之路經濟帶強調的“互通互聯”建設,為兩岸經濟合作共同走出去提供了機遇;同時,“一帶一路”戰略將加速大陸沿邊沿海及內陸地區開放,也會為台企轉型升級提供空間。

由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發起的兩岸競爭力論壇2010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之前已在臺灣、大陸成功舉辦了四屆。

 

網易[20141226]:http://news.163.com/14/1228/10/AEHUHL7400014JB5.html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王笛 許雪毅)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兩岸近兩百位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一帶一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本屆論壇大陸方面主辦單位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王洛林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當前國際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調整,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正在加速推進,對兩岸深化經貿合作、共同提升國際競爭力提出了新要求,創造了新契機。希望兩岸專家和企業家通過論壇這一常態化高端交流平臺,攜手推動兩岸更多交流合作,為兩岸同胞創造更多福祉。

本屆論壇臺灣方面主辦單位為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彭錦鵬表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對臺灣至關重要,希望通過論壇的舉辦,尋求各界共識,找到雙贏的管道和答案。

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厲以甯、孟曉蘇、張平沼等兩岸專家、企業家在專題演講中,分析了當前大陸經濟“新常態”和兩岸合作面臨的契機。

大陸推出“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備受與會人士關注。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是海陸新雙絲路,借由貫通歐亞、連結東西的發展藍圖,帶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開創並穩定區域的繁榮增長。臺灣應該積極加入這一戰略,才能提升競爭力,避免被邊緣化。‘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不僅是大陸未來發展的經濟新動力所在,也是兩岸經濟合作不可忽視的新機遇。”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鐘焰說,絲綢之路經濟帶強調的“互通互聯”建設,為兩岸經濟合作共同走出去提供了機遇;同時,“一帶一路”戰略將加速大陸沿邊沿海及內陸地區開放,也會為台企轉型升級提供空間。

由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發起的兩岸競爭力論壇2010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之前已在臺灣、大陸成功舉辦了四屆。

 

中國日報網[20141226]:http://www.chinadaily.com.cn/hqjs/zjtw/2014-12-28/content_12952888.html

新華網臺北12月26日電(記者王笛 許雪毅)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兩岸近兩百位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一帶一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本屆論壇大陸方面主辦單位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王洛林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當前國際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調整,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正在加速推進,對兩岸深化經貿合作、共同提升國際競爭力提出了新要求,創造了新契機。希望兩岸專家和企業家通過論壇這一常態化高端交流平臺,攜手推動兩岸更多交流合作,為兩岸同胞創造更多福祉。

本屆論壇臺灣方面主辦單位為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彭錦鵬表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對臺灣至關重要,希望通過論壇的舉辦,尋求各界共識,找到雙贏的管道和答案。

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厲以甯、孟曉蘇、張平沼等兩岸專家、企業家在專題演講中,分析了當前大陸經濟“新常態”和兩岸合作面臨的契機。

大陸推出“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備受與會人士關注。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是海陸新雙絲路,借由貫通歐亞、連結東西的發展藍圖,帶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開創並穩定區域的繁榮增長。臺灣應該積極加入這一戰略,才能提升競爭力,避免被邊緣化。‘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不僅是大陸未來發展的經濟新動力所在,也是兩岸經濟合作不可忽視的新機遇。”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鐘焰說,絲綢之路經濟帶強調的“互通互聯”建設,為兩岸經濟合作共同走出去提供了機遇;同時,“一帶一路”戰略將加速大陸沿邊沿海及內陸地區開放,也會為台企轉型升級提供空間。

由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發起的兩岸競爭力論壇2010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之前已在臺灣、大陸成功舉辦了四屆。

 

台海網[20141226]:

http://www.taihainet.com/news/twnews/bilateral/2014-12-26/1350973.html

臺北12月26日電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兩岸近兩百位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一帶一路”、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本屆論壇大陸方面主辦單位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王洛林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當前國際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調整,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正在加速推進,對兩岸深化經貿合作、共同提升國際競爭力提出了新要求,創造了新契機。希望兩岸專家和企業家通過論壇這一常態化高端交流平臺,攜手推動兩岸更多交流合作,為兩岸同胞創造更多福祉。

本屆論壇臺灣方面主辦單位為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彭錦鵬表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對臺灣至關重要,希望通過論壇的舉辦,尋求各界共識,找到雙贏的管道和答案。

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厲以甯、孟曉蘇、張平沼等兩岸專家、企業家在專題演講中,分析了當前大陸經濟“新常態”和兩岸合作面臨的契機。

大陸推出“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備受與會人士關注。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是海陸新雙絲路,借由貫通歐亞、連結東西的發展藍圖,帶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開創並穩定區域的繁榮增長。臺灣應該積極加入這一戰略,才能提升競爭力,避免被邊緣化。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不僅是大陸未來發展的經濟新動力所在,也是兩岸經濟合作不可忽視的新機遇。”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鐘焰說,絲綢之路經濟帶強調的“互通互聯”建設,為兩岸經濟合作共同走出去提供了機遇;同時,“一帶一路”戰略將加速大陸沿邊沿海及內陸地區開放,也會為台企轉型升級提供空間。

由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發起的兩岸競爭力論壇2010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之前已在臺灣、大陸成功舉辦了四屆。

 

厲以寧等兩岸產學人士共商競爭力

中新網[20141226]:http://www.chinanews.com/tw/2014/12-26/6916089.shtml

中新社臺北12月26日電 (記者 鄭巧 劉舒淩)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舉行,兩岸產學界近兩百位知名人士與會。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指出,此次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激發出嶄新的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他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過去兩岸交流取得不少成果,未來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面對經濟全球化,兩岸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則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目標。

厲以寧指出,市場是可以創造的。需求可以創造市場,供給一樣可以創造市場,供給要用新產品來吸引人。對創造市場這一點,過去兩岸都重視得不夠。“今後是人才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兩岸應攜手創造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實現共贏。”

本屆論壇由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

 

網易[201412226]:http://news.163.com/14/1226/17/AEDKLVKN000146BE.html

中新社臺北12月26日電 (記者 鄭巧 劉舒淩)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舉行,兩岸產學界近兩百位知名人士與會。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指出,此次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激發出嶄新的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他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過去兩岸交流取得不少成果,未來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面對經濟全球化,兩岸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則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目標。

厲以寧指出,市場是可以創造的。需求可以創造市場,供給一樣可以創造市場,供給要用新產品來吸引人。對創造市場這一點,過去兩岸都重視得不夠。“今後是人才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兩岸應攜手創造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實現共贏。”

本屆論壇由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

 

長城新聞[20141226]:http://news.hebei.com.cn/system/2014/12/26/014627308.shtml

中新社臺北12月26日電 (記者 鄭巧 劉舒淩)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舉行,兩岸產學界近兩百位知名人士與會。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指出,此次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激發出嶄新的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他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過去兩岸交流取得不少成果,未來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面對經濟全球化,兩岸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則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目標。

厲以寧指出,市場是可以創造的。需求可以創造市場,供給一樣可以創造市場,供給要用新產品來吸引人。對創造市場這一點,過去兩岸都重視得不夠。“今後是人才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兩岸應攜手創造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實現共贏。”

本屆論壇由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

 

中國青年網[20141226]:http://news.youth.cn/jsxw/201412/t20141226_6351420.htm

中新社臺北12月26日電 (記者 鄭巧 劉舒淩)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舉行,兩岸產學界近兩百位知名人士與會。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指出,此次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激發出嶄新的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他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過去兩岸交流取得不少成果,未來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面對經濟全球化,兩岸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則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目標。

厲以寧指出,市場是可以創造的。需求可以創造市場,供給一樣可以創造市場,供給要用新產品來吸引人。對創造市場這一點,過去兩岸都重視得不夠。“今後是人才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兩岸應攜手創造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實現共贏。”

本屆論壇由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

 

中國江蘇網[20141226]:http://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12/26/023103971.shtml

中新社臺北12月26日電 (記者 鄭巧 劉舒淩)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舉行,兩岸產學界近兩百位知名人士與會。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指出,此次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激發出嶄新的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他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過去兩岸交流取得不少成果,未來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面對經濟全球化,兩岸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則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目標。

厲以寧指出,市場是可以創造的。需求可以創造市場,供給一樣可以創造市場,供給要用新產品來吸引人。對創造市場這一點,過去兩岸都重視得不夠。“今後是人才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兩岸應攜手創造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實現共贏。”

本屆論壇由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

 

鳳凰網[20141226]:http://news.ifeng.com/a/20141226/42807528_0.shtml

中新社臺北12月26日電 (記者 鄭巧 劉舒淩)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舉行,兩岸產學界近兩百位知名人士與會。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指出,此次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激發出嶄新的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他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過去兩岸交流取得不少成果,未來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面對經濟全球化,兩岸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則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目標。

厲以寧指出,市場是可以創造的。需求可以創造市場,供給一樣可以創造市場,供給要用新產品來吸引人。對創造市場這一點,過去兩岸都重視得不夠。“今後是人才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兩岸應攜手創造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實現共贏。”

本屆論壇由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

 

大洋網[20141226]:http://news.dayoo.com/china/201412/26/54503_111335781.htm

中新社臺北12月26日電 (記者 鄭巧 劉舒淩)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舉行,兩岸產學界近兩百位知名人士與會。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指出,此次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激發出嶄新的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他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過去兩岸交流取得不少成果,未來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面對經濟全球化,兩岸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則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目標。

厲以寧指出,市場是可以創造的。需求可以創造市場,供給一樣可以創造市場,供給要用新產品來吸引人。對創造市場這一點,過去兩岸都重視得不夠。“今後是人才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兩岸應攜手創造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實現共贏。”

本屆論壇由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

 

台海網[20141226]:http://www.taihainet.com/news/twnews/bilateral/2014-12-26/1350907.html

中新社臺北12月26日電 (記者 鄭巧 劉舒淩)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舉行,兩岸產學界近兩百位知名人士與會。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指出,此次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激發出嶄新的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他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過去兩岸交流取得不少成果,未來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面對經濟全球化,兩岸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則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目標。

厲以寧指出,市場是可以創造的。需求可以創造市場,供給一樣可以創造市場,供給要用新產品來吸引人。對創造市場這一點,過去兩岸都重視得不夠。“今後是人才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兩岸應攜手創造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實現共贏。”

本屆論壇由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

 

華龍網[20141226]:http://news.cqnews.net/html/2014-12/26/content_33018597.htm

中新社臺北12月26日電 (記者 鄭巧 劉舒淩)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舉行,兩岸產學界近兩百位知名人士與會。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指出,此次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激發出嶄新的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他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過去兩岸交流取得不少成果,未來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面對經濟全球化,兩岸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則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目標。

厲以寧指出,市場是可以創造的。需求可以創造市場,供給一樣可以創造市場,供給要用新產品來吸引人。對創造市場這一點,過去兩岸都重視得不夠。“今後是人才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兩岸應攜手創造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實現共贏。”

本屆論壇由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

 

你好台灣網[20141226]:http://www.hellotw.com/lajl/lajm/201412/t20141226_989863.htm

臺北12月26日電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26日在臺北舉行,兩岸產學界近兩百位知名人士與會。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指出,此次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區域整合、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四大議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激發出嶄新的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凝聚華人資本市場的共識。

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提升競爭力”的演講。他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各界的共同期待,就算當中有波折,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大趨勢,過去兩岸交流取得不少成果,未來會將“人民有感”視為重要目標。面對經濟全球化,兩岸除了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之外,也要共同融入全球區域整合。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則以“中國經濟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大陸經濟將回歸“新常態”,在中高速成長步調下,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目標。

厲以寧指出,市場是可以創造的。需求可以創造市場,供給一樣可以創造市場,供給要用新產品來吸引人。對創造市場這一點,過去兩岸都重視得不夠。“今後是人才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兩岸應攜手創造市場,共同提升競爭力,實現共贏。”

本屆論壇由臺灣競爭力論壇、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與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