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雜誌2017.6月號]李沃牆:投資不振人才外流「前瞻」無力可回天

李沃牆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川普祭出企業減稅方案,將吸引全球企業將資金回流美國投資,其所產生的資金磁吸效果、全球降稅風潮等外溢效應不容小覷。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近日傳與川普會面,計畫在美進行投資,內容含蓋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產業,也引發經濟部關注,擔心造成企業出走投資的骨牌效應。其實,義聯集團創辦人林義守早於今年三月提及,美國投資設廠有譜了;該集團已收到美國東南部的州政府回覆將提供土地六00公頃、水電全供等條件邀請義大到該州設廠;甚至之前傳言,台積電也有意前往投資。坦然言,像鴻海或義聯這種跨國大企業進行全球策佈局,應是司空見慣,理所當然之事,實無需大驚小怪;而我們應擔心的是,國外企業為何不來台灣投資?據統計,海外華僑及外國人來台投資於一九九七年達到最高峰,金額為三.八七億美元,一九九八年急遽下降,二00九年金融海嘯後達最低,僅八八九.八萬美元;而外國人則在金融海嘯前達最高峰,金額達一五三.四億美元,但同樣在金融海嘯後也大幅減少,這幾年更不足百億美元。依據聯合國統計,台灣外人直接投資(FDI)流入資金自二00七年的七七.七億美元減少至二0一三年的三六.0億美元;其中二0一一年更因外資轉讓股權,導致流入金額轉呈負一九.六億美元,近年則是每況愈下,顯示外資已對台灣失去投資信心,令人憂心。
歸結投資不振的因素包括國內及國際環境,國內的經濟因素主要有公共建設投入不足、公營企業轉型遲緩、生產要素支援不足、稅賦負擔不太合理、籌資融資限制過嚴以及高端專業人力短缺等;而非經濟因素則有產業政策不太明確、環保爭議糾葛不斷、重要法規增修延宕、朝野政黨對立惡質。至於國際環境因素較重要者則包括,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熱潮、全球供應鏈重組。舉例而言,台灣缺水、缺電、環評曠日費時、民粹高漲,早把企業嚇跑,在過去已有先例;如反杜邦設廠、反六輕事件、反拜耳事件以及國光石化爭議;遺憾的是,投資環境至今仍無顯著改善。
除企業不來外,人才外流時有所聞,是台灣的一大警訊;尤有進者,有人帶帶「槍」投岸,更是國安危機。據報導,大陸紫光集團記憶體事業近期正進行大整併,市場預料紫光將展開新一波的全球挖角行動,並持續祭出高薪吸引台灣人才。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的研究機構早在二0一四年就提出警告,台灣將在二0二一年變成全球四六國中,人才短缺最嚴重的國家。君不見,近幾年來自南韓、日本、中國大陸和新加坡的企業,紛紛砸錢搶人才,以台灣的低薪環境,實難以留住人才。根據天下雜誌所做的調查發現,有七成的海外工作者認為,台灣主要輸出的人才,以專業工作者居多,其次為高階管理者或研究人才。換句話說,台灣人才不斷往外跑,已成了名符其實的人才輸出國。
古者有云:「地薄者大物不產,水淺者大魚不游,樹禿者大禽不棲,林疏者大獸不居。」,說明環境決定生態的重要性。平情而論,人才的多寡攸關國力,政府應有良好人才對策因應才是,如完善的「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策略。綜而言之,在上述的「內憂」、「外患」未除下,政府擬推出八年近兆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能夠吸引國內外企業來台投資?能夠留住人才?答案應是不言可喻。

出處來源:卓越雜誌2017.6月號.NO.374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