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雜誌2017.8月號]龐建國:台灣在「一帶一路」風生水起中的挑戰

龐建國
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29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130個國家的代表團齊聚北京,舉行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大陸希望透過「一帶一路」的倡議,在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陸塊上推動「五通三同」的合作計畫,包括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以及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從論壇的盛大舉辦看來,這項倡議獲得了國際間的高度重視和廣大迴響。
早在去年四月,大陸就由國務院授權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表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全文,分前言、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中國積極行動、和共創美好未來等9個部份,說明「一帶一路」的規劃構想。
我們可以將前述的藍圖分為「強根本」和「走出去」的兩大塊。其中,「強根本」的部份著重在大陸本身各種硬體和軟體的改進強化,「走出去」的部份則是指大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城市的開發建設與產業合作。這個宏圖偉略的推動,將可以創造一個跨越亞歐非三大洲、共榮共享的自由貿易大平台。在這個大戰略中,我們看到了台灣的機會,也看到了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挑戰。
「一帶一路」涵蓋了65個國家,土地面積占全球的41.3%,人口數占全球的66.9%,目前經濟總量占全球的38.2%。其中,許多國家受困於地理隔絕和交通不便,本身的要素禀賦無法發揮作用,如果能夠打通交通動脈,經濟成長的潛力相當可觀。過去,受限於工程技術水準,要打通「一帶」並串接「一路」,成本很高,風險頗大。但是,由於中國大陸在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橋樑架設、和隧道開鑿能量的進步,使得「一帶一路」整體互聯互通的成本得以降低,符合開發效益,因而獲得了積極的迴響。
事實上,在「一帶一路」的規劃中,交通建設只是起步。伴隨著交通建設的開展,中國大陸將會以沿線的中心城市和海港口岸為依托,與地主國共同開發各種經貿和產業園區。這是一個大自由貿易區的概念,朝向著孫中山先生在《上李鴻章書》中所呼籲的「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方向邁進。只要推動過程中不出現大差錯,成長的潛力和龐大的商機是可以預期的。
台灣和領導「一帶一路」的中國大陸之間只隔著一道窄窄的海峽,又位居「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要衝位置,藉由「一帶一路」的風生水起,順勢而為,水漲船高,本非難事。無奈,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又在總統就職演說中表示,她的「新南向政策」是要「擺脫以往過於依賴單一經濟體的現象」。結果,就是原先設定為「新南向政策」主要突破口的越南,在「一帶一路」峰會期間和大陸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堅守「一個中國原則」,打臉蔡英文。
對台灣來說,「一帶一路」可以是機會,也可能變成挑戰甚至於危機,其中的關鍵還是在台灣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情勢也很清楚,中國大陸的繼續崛起勢不可擋,台灣要採「兩岸一家親」和「命運共同體」的認知,和大陸共榮共享,還是要繼續搞「文化台獨」和「去中國化」,與大陸對幹?蔡政府可真得想清楚。

出處來源:卓越雜誌2017.8月號.NO.376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