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肇洋:政見規劃別忘人口結構老化20150803

[中國時報]20150803

戴肇洋(現代財經基金會顧問)

 

2016藍綠政黨總統候選人與立委候選人各自選舉政見雖尚未完全臚列,但無論是誰當選,在其未來四年或八年任期中,除必須面對如何解決財政赤字增加、經濟成長遲緩、教育資源扭曲、社會信任流失、兩岸關係發展、區域經濟整合等問題外,更加無法忽略的是,如何因應台灣人口結構急劇變化之下所延伸的國力、國安、國富、國債等危機。

戰後60餘年以來,由於醫療技術進步與生活水準改善,台灣亦與許多國家一樣,因出生率、死亡率同步下降,高齡化、少子化併行而來處境,而使得其人口結構逐漸朝向老化。依據人口調查資料統計顯示,台灣自1990年代初期起,除特殊年度外,每年嬰兒出生人口逐年減少;相對超過65歲以上老人人口卻又不斷增加,成為全球人口結構老化最快速的國家之一,惡化現象已嚴重衝擊國家的存亡。

目前國內勞動人口佔全國人口的74%左右,預估2050年時,其比例將可能下降至55%左右,平均每年減少勞動人口高達16萬人。由於勞動人口減少,勢必因內需消費減少,而威脅經濟成長;同時,也會因勞動人口減少,而不利產業發展。在勞動人口不斷下降下,若未來生產力無法提升達到先進國家水準,則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陷入停滯。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選戰過程中,為能增加民眾認同,往往提出部分空泛理想不切實際政見,以取得民眾之支持。在選戰結束後,為能落實之前所提出的承諾,卻又缺乏評估其政見在面對台灣人口結構高齡化、少子化發展趨勢下,是否造成增加政府財政支出負擔,反而藉由反映民意,採取不擇手段盲目推動投入規劃公共政策。

這些已隱藏民粹思維的公共政策,其中許多項目荒腔走板,根本與社會之實際需求脫節,例如:高等教育設置鬆綁,導致缺乏特色學校招生不易;技職體系方向偏差,導致產業基層技術人力斷層;師資培訓人數過多,導致各級流浪教師充斥;部分鄉鎮人口外流嚴重,導致許多地方公共建設閒置;幼托資源不足,導致年輕族群畏懼生育;長期照護規劃過遲,導致老人安養設備供不應求等,均是頗明顯之實例,其所造成資源浪費,不僅增加政府財政赤字,甚至成為下一世代債務包袱。

台灣人口結構朝向老化,是無法迴避的事實,希望朝野政黨總統候選人與立委候選人別再為了取得選票或討好民眾,提出空泛理想不切實際政見,造成政府財政赤字更加惡化。因此,我們衷心期待朝野政黨未來均能拋棄選舉所累積的成見,以人口結構變化為基礎,共同攜手妥善規劃較符合國家永續、產業發展或民眾福祉的公共政策,俾讓台灣脫胎換骨。